字词 | 中军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中军 中军古代行军作战分左右中或上下中三军,由主将所处的中军发号施令。后引申称主将为中军。此处指主将的住处。 ☚ 拜云天之德 落日果然欺后羿 ☛ 中军 中军军中主帅所居兵车的中位。此指诗中的高克。《郑风·清人》三章:“左旋右抽,中军作好。”郑 《笺》: “中军,谓将也。”朱熹《集传》:“左,谓御在将车之左,执辔而御马者也。右,谓勇力之士,在将车之右,执兵以击刺者也。中军,谓将在鼓下,居车之中,即高克也。” ☚ 韦 中国 ☛ 中军 中军zhōnɡjūn━━ 指统帅。古代行军作战分左、中、右或上、中、下三军,由主将所在的中军发号施令。唐·杜甫《陪章留后惠义寺饯嘉州崔都督赴州》诗:“中军待上客,令肃事有恒。” ☚ 卫霍 长城 ☛ 中军❶〈隐〉宋明行院指酱。见《行院声嗽·饮食》。古代兵制,行军作战分为左、右、中或上、下、中三军,由处于中军的主将号令三军,后即以中军称主将。“酱”与“将”谐音,故称。 中军(一) 春秋时大国军队分中、上、下三军,中军为发号施令之所,由主帅亲自统率。 中军zhōng jūn❶宋明行院市语谓酱。《行院声嗽·饮食》:“酱: 中军。”亦见于明清江湖社会。《新刻江湖切要·饮馔类》:“酱: 中军。” 中军zhōng jūn〖名词〗 中军❶ 古代军队设中、左、右或中、上、下三军,主帅居中军以发号施令。《左传·桓公五年》:“王在~,虢公林父将右军……周公黑肩将左军。” 军队 军队军(军马;军伍;军师;军戎;军班;三~;大~;骑~;空~) 旅(军旅) 兵(兵马;兵戈;兵师;兵旅;兵队;兵众;甲兵;鹤兵;步~;工~) 伍(士伍;队伍;行伍;部伍;褚伍;戎伍;尺竹伍符) 师(师众;师徒;兴~)武装(~力量) 人马 卒乘 行列行阵 行陈 车革 居曲 部曲 麾旌 麾旆 麾斾 鹤仗 毒帜 营马 戎行 戎马 戎骖 另见:士兵 队伍 军容 军营 军帐 保卫 守卫 防守 作战 ☚ 军队 各种军队 ☛ 中军❶春秋时,大国多设三军,三军一般分为中军、上军、下军,如晋国;或中军、左军、右军,如楚国。主帅皆将中军。 中军 中军军队建制名。公候之国设上中下3军,中军为大,上下次之。《晋书·职官志》: “大国中军2000人,上下军各1500人,次国上军2000人,下军1000人。” ☚ 制胜 中卫 ☛ 中军❶春秋时,大国军队编制多设三军,或分中军、上军、下军,如晋国;或分中军、左军、右军,如楚国。主帅皆将中军。 中军楚军建制名称,国家军队三军之一。三军中,中军为精锐力量,主要以王族子弟为兵员。《左传》成公十六年鄢陵之役时,苗贲皇说:“楚之良在其中军王族而已。”有时中军也可以由贵族私卒充任。《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载晋楚城濮之战时,楚师分为中左右三军以当晋师,“子玉以若敖之六卒将中军,曰:‘今日必灭晋矣。’”中军多由主管军事的官员为将领,有时楚王也亲自领中军。领中军之将为三军之统帅。《左传》成公十六年“楚子救郑。司马将中军,令尹将左,右尹子辛将右。”春秋时,周王及晋、齐、吴等国也皆以中军为主力军。 中军❶周朝时,各国诸侯多置三军,天子出征时亦常统率三军,称为左、中、右三军或上、中、下三军。中军由主帅亲自统领,发号施令,以指挥三军征战。三国吴时置中军,作为宫廷宿卫禁军。西晋时诸王国中大者置上、中、下三军,小者置二军或一军。南朝时各王国皆置三军。其中中军编制多于上、下军。 中军春秋时,大国军队分上、中、下三军,而中军的地位较高。晋代始置中军将军,南北朝亦有此官号,往往让有权的大臣来担当。清代总督直辖的绿营兵称为督标,巡抚直辖的绿营兵称为抚标。标的统领官称中军,督标中军由副将担任,抚标中军由参将担任。中军的性质相当于总督、巡抚的卫队长和副官长。 中军(1)上中下三军之一。春秋时各国车兵多有上中下三军,而以中军为主。(2)魏晋与南朝时期中央的宿卫军。三国魏初尚沿汉制称宿卫军为南北军,后来即以中军为称。就性质上说,两汉南北军仅是宫殿与京城的宿卫及拱卫兵,很少出征;魏晋与南朝的中军,不仅宿卫宫殿、护卫京师,而且常常征伐四方,是中央常备军的主力所在。从组织上说,领兵机构及官称亦有变化,两汉的中尉、卫尉、执金吾、光禄勋至此或已省废,或已变质而具有散官性质;另有都督中外诸军事,中领军,中护军,武卫、左、右卫将军等官。(3)官名。清制,凡副将为将军、总督、提督统理军务者,分别称军标中军、督标中军、提标中军;为河道总督稽核工汛者,称河标中军;为漕运总督督率官弁催护漕船者,称漕标中军。凡参将为巡抚、提督统理营务者,分别称抚标中军、提标中军。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