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兵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兵

魏、晋时期京师的中央禁军。南北朝时期宿卫皇宫的京师宿卫军。

中兵zhōng bīng

官名。魏置五兵(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尚书,其中兵掌领都城的军队。晋沿置,分左右。其后宋、齐、梁、陈、后魏、北齐皆沿置。北齐左中兵掌诸都督告身和诸宿卫官;右中兵掌畿内丁帐事和诸兵力士。其后则不置。

中兵

官署名。❶三国魏置,为尚书省诸郎曹之一,掌京畿以内的军务政令,以中兵郎(郎中)为长官,属五兵尚书。西晋时分置左、右中兵曹,东晋时复为一曹。南朝沿置。北魏时复分置左、右,隶七兵尚书,北齐沿置。

❷西晋置,为诸公府、将军府属曹之一,掌本府兵政,并统府中亲军,以中兵参军(参军事)为长官。东晋沿置,至末期虽保留曹名,但设中直兵参军,掌管中兵、直兵两曹。南朝宋沿置。齐复旧,梁、陈沿置。北魏、北齐亦置。

中兵

北魏的中央兵,与作为地方兵的外兵相对称。就其组成成份而言,可分为部落兵和京邑宫廷宿卫军两个部分。(1)部落兵。是由拓跋氏的部落兵沿袭下来的,《魏书·官氏志》记天兴元年(公元398年) 十二月, 置“八部大人于皇城四方四维,面置一人,以拟八座,谓之八国常侍。”八部大人在《魏书·食货志》中称作八国帅。此种驻扎在京邑四方四维的八部兵,原是部落兵,后来成为中兵的一部分,但仍带有部落特色,被称作部或国,部和国原都指部落。《北史·魏本纪·太宗明元帝纪》记永兴四年(公元412年)置“四厢大将,又仿十二时,置十二小将”,次年,“大阅畿内,男年十二以上悉集。”“大阅于东郊,署将帅,以山阳侯奚斤为前军,众三万;阳平王熙等十二将各一万骑帝临白登,躬自校览。”上述受北魏皇帝检阅的十几万军队,也是部落性质的中兵。(2)京邑宫廷的宿卫军。采用汉代羽林、虎贲等名称,设有司卫监、幢将、羽林中郎、募员虎贲将军、募员虎贲司马、高车虎贲将军、高车虎贲司马等官,此外又有宗子军、庶子军的设置,可能都是由拓跋氏的宗族子弟组成。中兵的任务,一是宿卫,一是出征。大的对外战争总是以中兵为主的。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2: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