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元节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元节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日,故又称七月半。民间视之为“鬼节”。其源出于道教。道家以七月十五为中元地官生日,“其日又值中元地官赦罪之辰”(《梦梁录》卷四)。又佛教《盂兰盆经》声称:“目连比丘见其亡母生饿鬼中,即以钵盛饭往饷。其母食未落口,化为木炭,遂不得食。”后经求教于佛,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会,“是时目连母得脱一切饿鬼之苦。”依此,中元节之俗当与道、佛二教皆相关。唐宋时,当此节日,道佛二教都要举行宗教活动,道家作斋醮,僧寺作孟兰盆会,以超度亡魂,追荐死者;民间尚有祭祖扫墓、放红灯(即后世之“照冥”)、搬演目连救母杂戏等活动。宋人《东京梦华录》卷八“中元节”、《梦梁录》卷四“中元”等载之甚详。宋秦观(一作张世文)有《渔家傲·夜泊汉口,七月十五》词。

☚ 七夕   立秋 ☛
某月某日

某月某日

一月初一:春元 元旦 元日 元春 元正 元辰 元朔 正朔 正辰 春旦 正旦 正朝 正日 王正 新正 新元 新吉 月吉 岁朝 三朝 三始 端日 鸡日 大年初一
正月初:开正
道家称正月初一:天腊
一年的第一天:岁旦
每月初一:旦(旦日) 月吉
一月二日:狗日
一月三日:猪日
一月四日:羊日
一月五日:牛日 破五
一月六日:马日
一月七日:人日
一月十五日:上元(上元节) 上巳 元巳三五
一月十六日:耗磨日
二月二日:龙抬头(龙抬头日) 春龙节
二月十五日:花朝(花朝节;花朝月夜;花朝月夕) 百花生日 花辰月夕花晨月夕
五月一日:端一 端壹
五月五日:午日 端五 端午 端阳 重五 重午 恶日
七月七日:七夕 灵夕 绮节 双七 驾鹊 驾乌鹊
七月十五:中元节
八月十五日:月夕(花朝~) 中秋
九月九日:九日 九九 上九 重九 重阳 长久日
十月一日:阳朔
十月十日:重十 双十
十月十五日:下元(~节)
十二月初八:腊八 腊日 王侯腊
十二月二十四日:小年

另见:节日 日

☚ 称天数   日期 ☛

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

正月初日:春节 华节 大年
十二月三十日晚上:除夕 除夜 除日岁夕 岁除 岁夜 年夜 节夜(大节夜) 历尾
正月初一:元旦 节旦 肇旦 初节 年节 端良 大年初一
农历元旦后一、二十天:新春
春节期间:新年新岁
有关年节的:年(~历;~画)
正月十五日晚上:元夕 元夜 灯夜 灯夕 上元(上元节) 元宵(元宵节) 烧灯节
二月十五日:花朝节 扑蝶会
清明节:韆节 鞦韆节 秋千节 踏青节
清明节前一日:寒食(寒食节) 冷节 熟食(熟食日;熟食节) 百六 黄明
五月五日:蒲节 端节 端阳(端阳节)端五 端午 解粽 重五 重午 浴兰节 天中节 五月节 五时节毛豆节 菖蒲节 绿蒲节 浴兰令节
彝族、白族等民族于六月二十四举行的节日:火把节 星回节
七月初七之夕:七夕 灵夕 女儿节
八月十五日:秋节(中秋节) 秋中 月夕八月节 团圆节
九月九日:九(九九;九日;重九) 秋节暮节 重阳节 老年节 黄菊节 黄花节 菊花节 吹花节 茱萸节清秋节 长久日
中秋、重阳等秋季佳节:素节
七月十五日:中元(中元节) 鬼节

☚ 节日   节令 ☛

中元节

多民族共同的传统节日。亦称“盂兰盆节”、“鬼节”,俗称“七月半”。农历每年七月十五日举行。除汉族外,蒙古、达斡尔、彝、纳西、白、苗、侗、布依、壮、土家等族也过此节,流行于全国多数地区。起源于道教及佛教,后演变为民间祭祀祖先、追荐祖先亡灵的节日。多有于节日夜放河灯活动,意为超度亡魂野鬼,有些地区还扮演秧歌、狮子等技耍。各家烧纸钱于路旁,谓“祀孤魂”。

中元节

满汉共俗节日。佛教以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会之期,民间传说此日地官赦罪,以之为祭奠死者、超度亡魂之日,称为“鬼节”。至日,北京等地满族有放河灯之俗,小儿多以长梗荷叶燃烛于内,称“荷叶灯”。又以青蒿缚香或茄子插香为灯,称“星星灯”等,天黑后点燃于街头玩耍。又于此日至家人坟前扫墓烧纸,以为祭奠。清代皇帝亦于是日遣官祭太庙和本朝列帝陵寝。

中元节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俗称“鬼节”,城乡均作“盂兰会”,祭鬼祛邪。

☚ 花朝节   迎神庙会 ☛

中元节

中元节

俗称鬼节。时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也有在七月十四日的。这天,家家祭祀祖先,有些还要举行家宴,供奉时行礼如仪。酹酒三巡,表示祖先宴毕,合家再团坐,共进节日晚餐。天黑之后,携带爆竹、纸钱、香烛,找一块僻静的河畔或塘边平地,用石灰撒一圆圈,表示禁区。再在圈内泼些水饭,烧些纸钱,鸣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回转“阴曹地府”。过去,民间在七月初七就要通过一定仪式接先人鬼魂回家,每日晨、午、昏,供3次茶饭,直到七月十五日送回为止。现在,逐渐剔除迷信色彩,保留祭奠形式,作为对祖先的缅怀和纪念。

☚ 端午节   中秋节 ☛
中元节

261 中元节

阴历七月十五日,又称“鬼节”。人们祭祖、上坟、送灯,寺庙做盂兰盆会,设道场超度亡魂。新中国建立后,随着破除迷信的展开,中元节已废止。

☚ 七夕   仲秋节 ☛
中元节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日。为道教 “中元节”,佛教称 “盂兰盆会”,又叫 “鬼节”,正月十五日是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中元节这一天,人们把麻、谷、秫绑在一起,挂在大门及中堂的天地祖先的两旁,或设果品牲礼及麻谷之类祭祀祖先。中元称为 “鬼节”,传说这一天地官来到凡世,考核人们善恶,这同人们对人体生理病理缺乏认识,对人为何生病缺乏了解,往往把生老病死看成是有鬼神在作祟。因此,各地道士在这一天要举行 “普度” 仪式,超脱亡魂。佛教说:目连的母亲堕入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烈火,目连求救于佛,佛为他说盂兰盆经,让他在七月十五日作孟兰盆以救其母。

☚ 七夕   中秋节 ☛
中元节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名中元节,又称“鬼节”、“旅孤”。本是印度一种佛教仪式。每年这一天,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湖南省相沿成中元节。清末、民国时期,省内城乡各家各户在屋外摆上祭品,点上香烛,燃放鞭炮,焚烧彩纸楮钱,谓之“烧衣”祭祖。给新亡“烧衣”,俗称“烧新衣”。同时,到村边的交叉路口“烧衣”,召唤各方没有主儿的“饿鬼”前来受施。因为怕“烧衣”施衣、施食时,“大鬼”抢“小鬼”的衣食,或刻意设了“男女孤魂之位”和“儿童男女孤魂之位”,或口中念出是给谁的。有的地方还请僧道办盂兰盆会,追荐无祀孤魂,祈祷平安。1949年后,因此节迷信色彩浓厚而废止。但80年代为亡者或孤魂野鬼烧纸衣的活动有所复萌。

☚ 端午   中秋节 ☛
中元节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日。为道教 “中元节”,佛教称 “盂兰盆会”,又叫 “鬼节”,正月十五日是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中元节这一天,人们把麻、谷、秫绑在一起,挂在大门及中堂的天地祖先的两旁,或设果品牲礼及麻谷之类祭祀祖先。中元称为 “鬼节”,传说这一天地官来到凡世,考核人们善恶,这同人们对人体生理病理缺乏认识,对人为何生病缺乏了解,往往把生老病死看成是有鬼神在作祟。因此,各地道士在这一天要举行 “普度”仪式,超脱亡魂。佛教说: 目连的母亲坠入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烈火,目连求救于佛,佛为他说盂兰盆经,让他在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

☚ 七夕   中秋节 ☛
中元节

中元节

亦称“鬼节”、“冥节”。佛教称“盂兰盆节”。汉族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七月十五日。是日晚间各地有放河灯,祭亡灵,超度孤魂之俗。道观、寺院斋醮或兴办盂兰盆会。乾隆七年《昌邑县志》:“中元:荐新祭祖,寺僧募缘,施食,放河灯。”“盂兰盆”天竺语意为“解救倒悬”。源于宗教传说目连救母故事。《佛祖统记》载:设盂兰盆斋始于梁武帝,后演为民间节日。民国二十四年《青城县志》:“十五日祀先墓,放路灯,河灯,为盂兰会。”长岛地区此日晚街上“放路灯”,海上“放水灯”,以悼念海上遇难渔民。

☚ 中人   中和节 ☛

中元节zhong yuan jie

the Festival of the Dead Spirits

中元节

Ghost Festival (15th of the 7th lunar month)

中元节

民间传统节日。亦称“鬼节”,“盂兰盆节”。此俗源自道家“三元”之说。战国时道家分“岁之元,时之元,月之元”。每年正月15日为“上元”,7月15日为“中元”,10月15日为“下元”。上元时,民间有吃元宵,“聚柴燔薪”之俗;中元时,人们便在家设祖宗灵位,供果品、饭食、烧纸钱祭祀祖宗;又在郊外撒水饭、放河灯,以示普救孤鬼,超度亡魂。《初学记》卷四云:“按科仪于金阙,陈斋醮于道阳”。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0:0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