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学学校名。北魏明元帝时改国子学置,隶中书省。为培养高级统治人才的学校,主要招收鲜卑及汉人士族子弟为中书学生,有时由皇帝特旨指定某人子弟为中书学生。学生学业期满,经考试合格后多升为内外要职,是当时主要的仕进途径之一。以博学之士担任中书教授博士、中书教学博士和中书助教博士,为学生讲授经义。太和中,复改为国子学。 中书学国主学校名。北魏明元帝改国子学置,设中书博士,掌教授汉人士族高门及少数胡人高官子弟的学识及从政经验。隶中书省。此学的设立,有利于胡、汉统治者的结合,并培养出大批高级官僚。孝文帝太和十年 (486)复改为国子学。 中书学官学名。《魏书·儒林传》记北魏太宗世改国子学为中书学,归中书省管辖,置教授博士。学生都以高爵贵游子弟补入,常例迁任秘书中散,中书学成为中书省贮才养士之所。太和中复改中书学为国子学,中书教授博士为国子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