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丞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丞zhōng chéng

官名。白居易《醉送李协律赴湖南辟命》:曾共中丞情缱绻,暂留协律语踟蹰。

傅咸239—294

字长虞。北地泥阳(今陕西耀县东南)人。西晋文学家。傅玄之子。泰始九年任太子洗马。咸宁四年袭父爵清泉侯,为尚书右丞,后迁尚书左丞。惠帝时,历任太子中庶子、御史中丞,官至司隶校尉。原有集三十卷,已散佚,明人辑有《傅中丞集》。
索引:傅咸,长虞,中丞。


张巡709—757

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一说邓州南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唐将领、诗人。开元二十四年进士。天宝中,由太子通事舍人出为清河令,转真源令。安史乱起,巡起兵讨贼,始守雍州,后与许远合力守睢阳,以功拜御史中丞,世称张中丞,又称张睢阳。至德二年,粮尽城陷,巡与南霁云等三十六人英勇就义。《全唐诗》存其诗二首,《全唐文》存其文三篇。
索引:张巡,中丞、睢阳。


牛希济?—?

陇西(今甘肃陇西县)人。五代词人。“花间派”代表作家之一。初仕前蜀,官翰林学士、御史中丞。蜀亡,降于后唐,明宗拜为雍州节度副使。今存词十余首,有《牛中丞词》辑本。
索引:牛希济,中丞。

中丞

御史中丞的简称。参见“御史中丞”。

中丞zhōng chéng

〖名词〗
官名。明时称巡按御史为中丞(3)。《徐文长传》: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浙江巡按御史胡公宗宪听到他的名声,就请他到幕府中。《五人墓碑记》:中丞匿于溷藩以免。——中丞藏在厕所里才免于被捉。《五人墓碑记》:呼中丞之名而詈之。——高呼中丞的姓名责骂他。

中丞

官名。汉代为御史大夫的属官。明清用为对巡抚的称呼。又为“大中丞”(掌接受公卿的奏事及举荐、弹劾官员)的省称。张溥《五人幕碑记》:“呼~之名而詈之。”

中丞

中丞

官名。秦代始置。此后历代沿置,明以后废。御史大夫佐官,掌察百官善恶,纠其违法乱纪者弹劾于朝。《汉书·百官公卿表》: “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有两丞,秩千石。一曰中丞,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员15人,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旧唐书·职官志三》:“御史台: 大夫1员 (正三品),中丞2员 〔正四品下。汉御史台有2丞,掌殿内秘书,谓之中丞。汉末改为御史长史,后汉复为中丞。后魏改为中尉正,北齐复曰中丞。后周曰司宪中大夫。隋讳中,改为持书御史,为从五品。武德因之。贞观末,避高宗名,改持书御史为中丞,置2员。龙朔改为司宪大夫,咸亨复为中丞〕。大夫、中丞为之贰。凡天下之人,有称冤而无告者,与三司讯之。凡中外百僚之事,应弹劾者,御史言于大夫。大事则方幅奏弹之,小事则署名而已。若有制使覆囚徒,则与刑部尚书参择之。凡国有大礼,则乘辂车以为之导。”《元史·百官志二》: “御史台: ……中丞2员,正二品……”

☚ 中士   中尉 ☛

中丞zhōng chéng

官名。汉代御史大夫有两丞,一称中丞,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后御史大夫改称大司空,而中丞则外出为御史台率,即后来的御史大夫之任。自东汉至北齐(魏、晋、宋、齐、梁、陈、北齐)中丞均为御史台长官(率、长)。隋避国讳,改中丞为大夫,唐沿隋制,以大夫为台长,中丞为副。宋代虽有大夫之名,而不除授,实以中丞为台长。其后,辽、金、元皆与唐同,以大夫为台长,中丞为副。明初沿置,洪武十六年改御史台为都察院,遂无中丞之名。见《通典·职官六·中丞》、《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御史大夫》、《后汉书·百官三·御史中丞》、《晋书·职官志·御史中丞》、《宋书·百官下·御史中丞》、《南齐书·百官志·御史中丞》、《隋书·百官上、中》、《新唐书·百官三·御史台》、《宋史·职官四·御史台》、《辽史·百官志三·御史台》、《金史·百官一·御史台》、《元史·百官二·御史台》、《明史·职官二·都察院》。参看"御史台"条。

中丞

即御史中丞。

中丞

汉代御史大夫的属官。受公卿奏事,举劾案章。后御史大夫转为大司空,中丞即为御史台之长。历代多沿置,曹魏更名为宫正,后魏称御史中尉,北周称司宪中大夫。明初都察院,副都御史与御史中丞略同。清代巡抚例兼右副都御史为兼衔,而副都御史与御史中丞略同,故中丞亦为清代对巡抚的别称。

中丞

官名。(1)明初置都察院,其副都御史之职与前代的御史中丞略同。清代以右副都御史为巡抚的兼衔,故以“中丞”用作巡抚的别称。(2) 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远征后新设,似为六部主官大中丞的属官。骆秉章《生擒石逆疏》说:“石逆果携其一子及伪宰辅曾仕和伪中丞黄再忠恩丞相韦普成等并余党至洗马姑乞降。”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0:4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