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並並(并)Bìng《姓氏词典》 引 《姓谱》 收载其注此音。其注云: “系竝姓分族。”未详其他。姑兼收。 並1.bìng ❶一齊,一起。枚乘《七發》:“並往觀濤乎廣陵之曲江。”班固《答賓戲》:“遊説之徒,風颮雷激,並起而救之。” 並bìnɡ❶似、如、像,动词。刘言史《广州王园寺伏日即事寄北中亲友》诗:“裛汗[[!NB02B]]如濯,亲床枕~烧。”武元衡《送田三端公还鄂州》诗:“青油幕里人如玉,黄鹤楼中月~钩。”皮日休《新秋言怀寄鲁望三十韵》:“度日忘冠带,经时忆酒肴。无心同木偶,无舌~金铙。”“並”均与“如”“同”互文。元稹《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是非浑~漆,词讼敢研朱。”等于说全似漆。戴叔伦《答孙常州见忆》诗:“画鹚春风里,迢遥去若飞。那能寄相忆,不~子猷归?”诗用王子猷访戴安道故事,意云哪能只是寄诗相忆,而不像王子猷那样亲自一访呢?郑谷《蜀中》诗:“子规夜夜啼边树,不~吴乡楚国闻。”作者系袁州(今江西宜春)人,旧属楚地。诗句意言子规啼声虽然相同,但在蜀在乡听来心境却完全两样。“不並”亦犹“不似”。沈佺期《王昭君》诗:“嫁来胡地恶,不~汉宫时。”曹勋《点绛唇》词:“玉楼珠殿,不~人间世。”丘崈《谒金门》词《为韩漕无咎寿》:“照眼冰壶寒~玉,赐衣便雾毅。”义亦同。 当前位置:主页 > 汉字大全 > 通假字 > 並 《说文》:“併也,从二、立。”《诗·齐风·还》:“并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并,并列, 1.通“傍” bang 〔例一〕 《史记·秦始皇本纪》:“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集解》引服虔曰:“并音傍,傍,依也。”并通“傍”,依傍。 〔例二〕 《汉书·张骞传》:“留岁余,还,并南山,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并南山,即依南山而行。 并,帮母、耕部;傍,帮母、阳部。帮母双声,耕、阳旁转迭韵,属音近通假。 2.通“滂” pang 〔例一〕 《庄子·刻意》:“精神四达,并流无所不极,上际于天,下蟠于地。”并流,即广流、遍流。并通“滂”。 〔例二〕 《淮南子·道应》:“若神明四通,并流无所不极,上极于天,下蟠于地。” 并,帮母、耕部;滂,滂母、阳部。帮、滂旁纽双声,耕、阳旁转迭韵,属音近通假。 3.通“蜂” feng 〔例一〕 《后汉书·周泽传》:“王莽末,兵革并起。”朱起凤《辞通》按:“并字古读如旁,蜂、旁音相近。”并起,蜂起。并通“蜂”。 〔例二〕 《三国志·魏书·钟繇传》:“方今英雄并起,各矫命专制,唯曹兖州乃心王室。” 并,帮母、耕部;蜂,滂母、东部。帮、滂旁纽双声,耕、东旁转迭韵,属音近通假。
並读音b·ing(ˋ),为ing韵目,属ing—eng韵部。蒲迥切,上,迥韵。为“并”的异体字。 上一条: 并 下一条: 竝 並“并”的异体字。 上一条: 并 下一条: 竝 ![]() ![]() ![]() ![]() ![]() ![]() ![]() ![]() 並并(9次) 並併。《詩經·齊風·還》: “並驅從兩肩兮,揖我謂我儇兮。” 鄭玄箋: “並,併也。” 《儀禮·鄉射禮》: “下射升,上射揖并行。” 鄭玄注: “并,併也。” 《儀禮·大射》: “上射揖并行。” 鄭玄注: “並,併也。” 《儀禮·公食大夫禮》: “宰夫設黍稷六簋于俎西,二以並東北上。” 鄭玄注:“並,併也。” 《儀禮·少牢饋食禮》: “皆二骨以並。” 鄭玄注: “並,併也,今文並皆爲併。” 《儀禮·有司徹》: “雍人合執二俎,陳于羊俎西,並皆西縮。” 鄭玄注:“並,並也,古文並皆作併。” 《禮記·禮運》: “是故聖人參於天地,並於鬼神以治政也。” 鄭玄注: “並,并也。” 並bing814B 並bìngB119 〖並〗 粵 bing6〔避靜切〕普 bìng ❶ 並列,並行。荀況《荀子.強國》:「今君人者,譬稱比方則欲自〜乎湯武。」(湯:商湯。武:周武王。)❷ 副詞,一起。蘇洵《六國論》:「〜力西嚮。」 並並(竝),甲骨文作 並 *並bwang[甲骨] ☚ 黥 禹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