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两面针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两面针

药名。
❶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入地金牛之别名。
❷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虎刺之别名。各详该条。

两面针shinyleaf pricklyash

Zanthoxylum nitidum(Roxb.)DC.,芸香科,花椒属。常绿木质藤本。生于丘陵、荒坡灌丛中。分布中国南部各省区。幼枝、叶柄、叶轴和小叶中脉两面均有钩状小刺。根皮淡黄色。羽状复叶,互生,小叶3~11枚,对生,革质,有透明油点,卵形或卵状矩圆形,先端短尾状。伞房状圆锥花序;花单性异株或杂性;萼片4枚;花瓣白色,4枚;雄花有4枚雄蕊,有退化子房;雌花离生心皮4。蓇葖果,紫红色。全株药用,味辛,祛风化湿,活血去瘀,消肿止痛,解毒;叶、果皮可提取芳香油,用于配制两面针牙膏的原料;种子油可制肥皂;根、叶和果治猪瘟、猪丹毒等。

两面针

两面针

芸香科植物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Roxb.)DC.药用根、茎皮。味辛、苦,性温,有小毒。祛风行气,消肿止痛。❶胃脘痛,用水煎服。
❷风湿骨痛,用水煎服,
❸跌打扭伤,用鲜叶捣烂外敷。
❹龋齿痛,用根皮研粉置痛处,或水煎含漱。用量:根:10~15克;果、根皮:3~6克。孕妇忌服。

☚ 罗裙带   鸡血藤 ☛

两面针liǎnɡmiànzhēn

中药名。本品为荟香科植物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Roxb. ) DC. 的干燥根。苦、辛, 平, 有小毒。入肝、胃经。行气止痛, 活血化瘀, 祛风通络。用于气滞血瘀引起的跌仆损伤, 风湿痹痛、胃痛、牙痛、毒蛇咬伤; 外治汤火烫伤。煎服: 5 ~ 10 克。外用适量, 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患处。

两面针

两面针

两面针,又名猪椒、山椒、鸟不踏、入地金牛。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原名蔓椒。为芸香科植物光叶花椒Zanthoxylum nitidum (Roxb.) DC. 的根。产于广东、广西、福建、云南等省区。
本品味辛、苦,性微温。有小毒。功能祛风化湿,行气止痛,散瘀消肿。主治风湿痹痛、腰腿痛、胃肠绞痛、溃疡病、胆道蛔虫症、疝痛以及龋齿痛、跌打肿痛等。此药在古代多用治风湿痛,如《神农本草经》云“主风寒湿痹、历节痛,除四肢厥气、膝痛。”现代除与其它祛风湿药配伍以治风湿关节痛外,亦用于胃肠绞痛,常与救必应、延胡索、乌贼骨等同用。若与七叶莲配伍应用,对胆道蛔虫病、肠蛔虫病、溃疡病的疼痛疗效尤佳。寒疝腹痛,可配茴香、荔枝核。龋齿痛,取两面针酒精浸后,用棉签蘸药水涂痛处,或配水杨梅根煎水含漱。跌打肿痛,可内服并外敷。此外,对痈肿、扁桃体炎、瘰疬等感染性疾患,亦有镇痛消肿散结的效果。还可用于毒蛇咬伤,可与半边莲、穿心莲等合用; 稻田皮炎、皮肤瘙痒等,可用50%酒精,浸泡三天,用药液涂擦患处。本品又可作表面麻醉用。煎服,4.5~9g;研末服,1.5g。本品有毒,用量不宜过大,否则会引起头晕、眼花、呕吐等中毒症状。孕妇忌服。忌与酸味食物同服。
实验研究: 光叶花椒根含光叶花椒碱、光叶花椒酮碱。根皮含香叶木甙、氯化光叶花椒碱、6-乙氧基白屈菜红碱、光叶花椒酮碱、氧化白屈菜红碱、N-去甲基白屈菜红碱、茵芋碱。
根皮水提取液对胃痛及关节肌肉痛有一定缓解作用,局部应用对神经末梢有一定麻醉作用。光叶花椒碱对动物有抗癌与镇痛作用。

☚ 穿破石   雷公藤 ☛
0000219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7: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