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非共同体Dōng fēi gòng tóng tǐВосточноафрик нское соóбщество (ВАС)东非共同体 东非共同体1967年12月1日正式成立,由坦桑尼亚、肯尼亚、乌干达三国组成。又称东非共同市场。它主管三个国家的铁路、港口、航空、邮电、气象、关税等。该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由三国首脑组成。组织机构有东非立法议会、共同市场委员会、交通委员会、经济咨询和计划委员会、研究和社会委员会、财政委员会、中央秘书处等。其总部设在坦桑尼亚的阿鲁沙。 ☚ 东南亚国家联盟 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 ☛ 东非共同体East African Community (EAC)东非的肯尼亚、乌干达和坦桑尼亚之间的经济合作组织。早在1927年,尚未独立的肯尼亚、乌干达和坦噶尼喀(今坦桑尼亚)就在英国统治下组成东非共同市场。3国独立后,1967年12月在坎帕拉签署《东非合作条约》,正式成立东非共同体。共同体宗旨是加强和协调3国在工业和商业等方面的关系,建立3国的共同市场,统一管理3国的公用事业。组织机构有东非最高当局、东非部长理事会、专门委员会、东非立法议会等,总部设在坦桑尼亚的阿鲁沙。由于3国之间的关系一度紧张,1977年起东非共同体中止了活动。 东非共同体 东非共同体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3国于1967年1月建立的经济合作组织。主要组织机构有: ❶东非最高当局,为共同体最高权力机构,由3国元首组成; ❷东非部长理事会和财政、共同市场、经济咨询、交通、研究和社会5个专门委员会; ❸东非立法会议,为立法机构。共同体的经济合作主要是在铁路运输、航空、内湖航运、港口、邮政领域建立公司,联合经营,3国建立共同市场,产品在共同体内自由流通,互免关税。初期发展顺利,取得一定成绩。70年代以来,由于政治、经济方面的分歧,陷入困境。各公司先后倒闭,1977年共同市场取消。1984年正式废除《东非合作条约》,东非共同体解体。 ☚ 正统主义原则 可接受的人 ☛ 东非共同体East Afrian Community,EAC东非国家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1967年根据“东非合作条约”成立。总部设在阿鲁沙。其宗旨是:加强成员国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促进成员国间的商品、劳动力和资金的自由流通;建立三国共同市场,统一管理三国的公用事业。组织机构:东非局、共同市场委员会、总秘书处。主要活动:1977年起东非共同体曾因成员国之间的矛盾协调和处理不当而解体。后在共同体主要债权人——世界银行的斡旋下,1983年11月就原共同体的财产和债务分配达成协议。之后,三国关系迅速改善并加强了合作。 东非共同体 东非共同体East AfricanCommunity-EAC亦称 “东非共同市场”。由东非国家建立的区域性国际经济合作组织。1967年12月正式成立,总部设在坦桑尼亚的阿鲁沙。成员国有坦桑尼亚、肯尼亚和乌干达。旨在协调三国之间工业、商业和其它方面的关系,加强三国间的共同市场。共同体主管的三国共同事务包括铁路、港口、航空、邮电、气象、关税等,设有东非开发银行。 ☚ 非洲经委会 东非共同市场 ☛ 东非共同体 东非共同体East African Community—EAC东非区域性经济组织。1967年6月6日,坦桑尼亚、肯尼亚和乌干达三国总统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签署一项《东非合作条约》,决定成立东非共同体。1967年12月1日共同体正式成立。成员国有坦桑尼亚、肯尼亚、乌干达。主要任务是加强和协调三国之间工业、商业和其他方面的关系,建立共同市场和关税同盟。三国元首组成权力机构,负责指导和监督共同体的活动。近年来,随着三国政治经济情况的变化,困难和矛盾很多。1977年2月,这些国家没能就财政预算问题达成协议,东非共同体实际已解体。总部设在坦桑尼亚的阿鲁沙。 ☚ 中非国家开发银行 东非农业经济协会 ☛ 东非共同体 东非共同体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1967年12月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根据《东非合作条约》成立。总部设在阿鲁沙。宗旨:加强三国间的经济联系与合作,建立三国共同市场,统一管理三国公用事业。组织机构有东非局、共同市场委员会、总秘书处,下设东非开发银行。1977年起东非共同体中止了活动。1980年随着三国关系改善,东非开发银行恢复了活动。在世界银行调解下,1983年11月就原共同体财产和债务分配达成协议,之后,三国加强了合作。 ☚ 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 西非经济共同体 ☛ 东非共同体East African Community(EA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