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东门之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东门之池

东门之池

《诗经·陈风》篇名。朱熹《诗集传》云:“此亦男女会遇之词。”是。此为男女邂逅相遇,男子爱慕女子的情诗。至于《毛诗序》所释:“《东门之池》,刺时也。疾其君子淫昏,而思贤女以配君子也。”实属附会。全诗三章,章四句,以回环复沓的章法,突出了对“淑姬”的叹美以及双方感情由对歌、交谈到吐露衷曲的过程。各章章首“东门之池,可以沤麻(纻、菅)”的起兴,一则点明故事地点、姑娘身份;二则用沤麻使柔,寄寓男方的挚情可以打动姑娘之意。

☚ 衡门   东门之杨 ☛

东门之池

 


 东门之池,可以沤麻;彼美叔姬,可与晤歌。
 东门之池,可以沤纻;彼美叔姬,可与晤语。
 东门之池,可以沤菅;彼美叔姬,可与晤言。


 【注释】 ①池:护城河。沤:浸泡。沤麻,指将麻放到水中浸泡,使其柔韧,以便纺线织布。②叔:排行第三。姬:姓。叔姬,美女的代称,不一定是女子的真名实姓。晤歌:对唱。③纻(zhu贮):麻的一种,亦名苎麻。④晤语:对话,讨论。⑤菅(jian肩):茅一类的草,可用来搓绳、编草鞋等。⑥晤言:谈天。
 
 【译文】 东门外,清水池,可以浸麻作衣裳。美丽端庄好姑娘,可以和她相对唱。东门外,清水池,可以浸纻作衣裳。美丽端庄好姑娘,有商有量情意长。东门外,清水池,可以浸菅作衣裳。美丽端庄好姑娘,可以向她诉衷肠。
 
 【集评】 《毛诗序》:“《东门之池》,刺时也。疾其君之淫昏,而思贤女以配君子也。”(《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卷七)
 宋·苏辙:“陈君荒淫无度,不可告语,故诗人思得淑女以化之于内,盖妇人之于君子,日夜处而无间,庶可以渐革其非。如池之沤麻,渐渍而不自知也。”(《颖滨先生诗集传》)
 宋·朱熹:“此亦男女会遇之词。盖因其会遇之地所见之物以起兴也。”(《诗集传》卷七)
 
 【总案】 这是一首《国风》中常见的民间情歌。首节与二、三节成复沓的格式,后二节较首节仅改动一两个词,这又是《国风》中常见的形式,因此诗歌形成了反复咏唱、一唱三叹的韵味,适足表达这位男青年对那浸麻织布的女子之绻绻情思。

《诗经》之《东门之池》译文、翻译、鉴赏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东门之池

 〔原文〕
 东门之池,
 可以沤麻。
 彼美淑姬,
 可与晤歌。
 (池、麻、歌,歌部。)
 东门之池,
 可以沤紵。
 彼美淑姬,
 可与晤语。
 (紵、语,鱼部。)
 东门之池,
 可以沤菅。
 彼美淑姬,
 可与晤言。
 (菅、言,寒部。)
 〔译文〕
 东门外边的护城河,河水清清,荡起层层波纹。那位沤麻的姑娘啊,美丽动人,贤德文静,可以去会见她,和她一起唱唱歌。
 东门外边的护城河,河水清清,荡起层层波纹。那位沤苎麻的姑娘啊,美丽动人,贤德文静,可以去会见她,和她一起谈谈话。
 东门外边的护城河,河水清清,荡起层层波纹。那位沤菅草的姑娘啊,美丽动人,贤德文静,可以去会见她,和她一起谈谈心。
 〔评介〕
 这一首爱情诗,浅显单纯,一望而知。但是《毛序》在解释时,却故深其辞,牵强比附,说什么“刺时也,疾其君之淫昏,而思贤女以配君子也。”后世说《诗》者,有人甚至以诗意“未详”处理,或者认为似乎是前一篇的继续,更给它披上了神秘的外纱。其实,诗中只是写一个小伙子爱上了一位沤麻的姑娘,想和她靠近求爱而已。
 全诗三章,章四句。各章开始,均以 “东门之池, 可以沤麻 (紵、菅)”起兴,按照朱熹的说法,“盖因其会遇之地,所见之物,以起兴也。”(《诗集传》)其实这里是有赋有兴。所谓赋,是指交代了地点和人物,地点,是东门外护城河边,人物,是暗指有一位姑娘在那里沤麻。所谓兴,则是因麻及人、及情。同时可以使读者联想到高高的城墙,清澈的河水,以及在河水中沤麻的姑娘,从而构成一幅自然、开朗、清新的风俗画的画面。而那画中之人,也就自然突显出来了。她就是这位小伙子追求的对象。于是紧接着,“彼美淑姬,可以晤歌(语、言),小伙子直接描述那位如在画中的美人形象,那位姑娘是那样美丽动人,那样善良文静。他多么想以各种方式接近她呀!用什么方式呢?可以与她对歌,可以与她对话,可以与她谈心。总之,只要能接近她,怎么都行。那么,他们之间对歌了没有呢?谈心了没有呢?他们之间的感情交流了没有呢?诗中没有说。这首诗通过小伙子对正在护城河边沤麻的姑娘的爱慕与热烈追求,赞美了他的健康而纯真的爱情。全诗语言自然浅显,画面开朗清新,基调愉悦欢快,是《诗经》中一篇较为出色的爱情诗。

诗经《东门之池》翻译和译文 - 可可诗词网

《东门之池》


怀念美丽的女郎,想和她对唱、对话,倾诉衷肠。
东门之池,(一) 东门那儿的城河呀,
可以沤麻。(二) 河水可以泡大麻。
彼美淑姬,(三) 美丽的姬家好姑娘,
可与晤歌。(四) 可和她呀唱一唱。

东门之池,东门那儿的城河呀,
可以沤纻。(五) 河水可以泡苧麻。
彼美淑姬,美丽的姬家好姑娘,
可与晤语。可和她呀把话讲。

东门之池,东门那儿的城河呀,
可以沤菅。(六) 河水可以泡菅茅。
彼美淑姬,美丽的姬家好姑娘,
可与晤言。可向她呀诉衷肠。


注 释
(一)毛亨:“池,城池也。”
(二)毛亨:“沤,柔也。”
孔颖达:“然则沤是渐渍之名。此云沤,柔者。谓渐渍使之柔韧也。”
(三)孔颖达:“淑,善也。……美女而谓之姬者,以黄帝姓姬,炎帝姓姜,二姓之后,子孙昌盛,其家之女,美者尤多,遂以姬姜为妇人之美称。”
(四)郑玄:“晤,犹对也。”
(五)朱熹:“纻,麻属。”
(六)朱熹:“菅,似茅而滑泽,茎有白粉,柔韧宜为索也。”

注 音
沤ou怄 纻zhu苧 菅jian艰

古代爱情诗词《》东门之池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东门之池

 

诗经·陈风

 东门之池,可以沤麻。彼美叔姬,可与晤歌。
 东门之池,可以沤紵。彼美叔姬,可与晤语。
 东门之池,可以沤菅,彼美叔姬,可与晤言。


 《诗经》中有许多描写男女爱情生活的作品。它们或者如《鄘风·柏舟》的“𫙿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的热烈大胆;或者如《秦风·蒹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深情绵邈而获得历代读者由衷的喜爱。但也还有一些因为比较朴实无华而不引人注目的优秀诗篇,如《陈风·东门之池》。
 这首诗以一个男性的口吻,表达他对一个女子的慕悦、追求。
 诗分三章。每章开头分别为“东门之池,可以沤麻”“东门之池,可以沤紵”“东门之池,可以沤菅”。朱熹说这是:“因其会遇之地,所见之物,以起兴也。”(《诗集传》)一对青年男女,相会在东门外的城池边。男青年即景生情,抒发了对姑娘热烈的爱情。他说:东门外的水池啊,可以泡麻织衣裳,那个美丽的姑娘,我可以和她相对歌唱。据《汉书·地理志》:“太姬〈周武王长女,嫁给陈国第一代国君胡公满〉妇人尊贵,好祭祀用巫。故俗好巫鬼,击鼓于宛丘之上,婆娑于枌树之下。有太姬歌舞遗风。”所以陈地男女善歌咏舞蹈,在谈情说爱之时,也往往以歌舞来表达内心的情愫。我们从《陈风·东门之枌》:“子仲之子,婆娑其下”,“不绩其麻,市也婆娑”中,都可窥见当地这种有趣的风俗。
 青年接着又说:东门外的水池,可以泡紵而制衣,美丽的姑娘,我可以和她搭搭话。古代“言”和“语”是有区别的。《大雅·公刘》:“于时言言,于时语语。”《毛传》说:“直言曰言,论难曰语。”这里的“语”就是互相说话的意思。在搭上话头之后,青年进一步说:“东门外的水池,可以泡菅搓绳子,美丽的姑娘,我可以向她倾诉衷肠。
 这首诗虽不象《关雎》、《汉广》那样细腻委婉地刻画男主人公的心理状态,但诗中那几笔简单的“晤歌”、“晤语”、“晤言”的勾勒,却为我们展示了男方那越来越炽热的情怀。诗对女主人公的形象,除了一句“彼美叔姬”外,没有过多的正面描写,然而男主人公锲而不舍的追求,却使我们对她产生了无限美好的想象。不管男主人公是不是因为“情人眼里出西施”,通过他的心理活动来侧面表现女主角的艺术手法本身,却产生了这种客观效果。这就如汉乐府《陌上桑》中运用“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动作、神态来突出罗敷的美貌,希腊史诗《伊里亚特》中用白发老者的话:“为这个女人打十年仗也值得”来表现海伦的惊人美丽一样。

《诗经》-《东门之池》原文||鉴赏|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东门之池

 东门之池,可以沤麻。彼美淑姬,可与晤歌。
 东门之池, 可以沤。 彼美淑姬, 可与晤语。
 东门之池,可以沤菅。彼美淑姬,可与晤言。

 男女言情之作是国风中的精华之一。这些数量众多的诗篇,虽然同属于爱情题材,但内容却丰富多彩,很少雷同,大凡恋爱婚姻生活中的种种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都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东门之池》就是一首男女相会,互诉衷肠的情歌。
 这首诗各章的开头两句,不仅如朱熹所言:“盖因其会遇之地,所见之物以起兴也。”(《诗集传》),而且是兴而兼比,借沤麻纺织之事喻男女相悦而心心相印。“东门之池”点明诗人和心上人相会之地。这清清的池水,不仅渲染了环境的淳朴美丽,而且寓示了他们爱情的纯洁美好。在各章中, 诗人分别用“沤麻”、“沤”、“沤菅”来写女子的勤劳。“沤”即浸泡之意,麻,菅,菅是三种可以用来纺织作衣裳的植物。这就为下面“彼美淑姬”作了铺垫。在古代,美,淑,姬三个字虽然都是用来称赞女子之词,但具体内涵仍有差异:“美”侧重于外貌的美丽,“淑”则侧重于德行的端贤,这个女子兼而有之,故诗人用“姬”这一对女子的美称来极力称赞她。从中也反映出劳动人民青年男女的恋爱观,在他们的心目中,只有集容貌美丽和勤劳智慧于一身的异性才是他们崇拜的对象,追求的目标。
 三章的最后一句分别为“可与晤歌”、“可与唔语”、“可与晤言”,表面看来,只有一字之差,细细品味,方感诗人匠心独运之妙,因为它写出了他们爱情逐渐加深的过程。“晤歌”指以歌声互相唱和,这是他们爱情的萌芽阶段。诗人爱上了一位美丽贤淑的姑娘,就用情歌向她表示爱慕之情,姑娘从歌声中体会到诗人的一片真情,于是也用歌声表达愿结同心的愿望。这和“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卫风·木瓜》) 虽然具体形式不同,但都是男女定情的表示。直至今日,我国一些少数民族仍然保留着这种风俗。经过了对歌结情的阶段,爱情继续发展,双方坠入情网,进入了蜜恋生活,高声的对歌变成了切切的儿女私语。从晤歌到晤语,两人空间距离的缩短,正标志着心灵距离的减小。“可与晤言”可以说是爱情的升华阶段。恋爱过程中海誓山盟的表白,炽烈的绵绵情话已经远远不能包容其深广的内涵。他们不仅彼此熟悉对方的举手投足,声音神情,而且双方都毫不掩饰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向心上人倾吐出来,他们共同分享欢乐,共同分担痛苦,互相体贴,互相理解,达到了心灵的真正默契,正所谓“挨你心,为我心,始知相思深”啊!
 这首诗,反映了男女青年爱情的真挚热烈,纯朴美好。这种对于劳动人民健康质朴爱情的歌唱,与《邶风·新台》,《陈风·株林》等诗对统治阶级荒淫生活的揭露和讽刺,正好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封建卫道士们曾把这种对劳动人民爱情生活大胆真率的描写斥之为“淫奔之词”,恰恰暴露了他们自身灵魂的肮脏丑恶,丝毫也无损于这类诗歌的思想光辉。
 这首诗,首章与二三两章形成复沓的格式,各章一、三两句完全相同,二、四两句仅仅改动一两个字,反复咏唱,表达了诗人对姑娘的爱慕赞美之情,抒发了恋人相会的无比喜悦。掩卷而思,仍觉余音袅袅,余香满口。

古代民歌《东门之池》全文、鉴赏和深度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东门之池

 

 东门之池,可以沤麻。彼美淑姬,可与晤歌。
 东门之池,可以沤紵。彼美淑姬,可与晤语。
 东门之池,可以沤菅。彼美淑姬,可与晤言。


 在《诗经·国风》中,占数量最多的是写男女青年恋爱结婚的诗。属于爱情题材的民歌虽然很多,但却很少重样。它们从各个不同方面或角度大胆而真实地反映了“诗经”时代男女青年恋爱婚姻的喜忧得失、离合变化,从而反映了他们真挚、热烈、朴素、健康的情思。本篇就是表达一个青年男子对女子的爱慕之情的情歌。
 “东门之池,可以沤麻。”对开端这两句,朱熹评论说:“盖因其会遇之地、所见之物以起兴也。”(《诗集传》)这不止是起兴,而且兼有比义,所谓“兴而比”。此二句描绘出淳朴清新美好的境界:在人迹稀少的城东门之外,环绕着一道清澈洁净的护城河,水中正浸泡着一捆捆麻秆。诗人用这城东门外护城河可以沤麻绩麻,来比喻男女青年正可用它作为谈情说爱的最佳地方;从而也暗示着他们之间爱情的纯洁美好。二、三章将首章的 “麻”字分别换为 “紵”、“菅”。“麻”、“紵”,皆属麻类,其纤维皆可织布做衣。“菅”,又名菅茅,即茅草,其茎可做绳、织履。换成 “紵”、“菅”是为了复咏。经前两句用兴兼比之后,便引出 “彼美淑姬,可与晤歌”。“美”、“淑”、“姬”,这几个字,在古代虽然都是用以赞美女子的,但其间却有差异。“美”,古人多指外貌之美丽;“淑”,古人多指品德之善良;“姬”,为古人对妇女之美称。这里“美”、“淑”、“姬”联用,是表明他所爱慕的女子,既有美貌,又有善德,所以才用作为妇女美称的“姬”来称呼她这德貌兼备的人。这反映了古代劳动青年健康端正的审美观与恋爱观。可见诗人用字是何等精心斟酌,是何等精确微妙。二、三章重复了首章的“彼美淑姬”,表明了他对所爱慕的女子美貌善德的赞叹不已,对她已经爱恋至极。既然如此,他多么渴望能够与她 “晤歌”。二、三章为了押韵将首章的 “晤歌”分别换为“晤语”、“晤言”。尽管只换了一个字,但仔细玩味,却能见出其间的差异,即体现了男青年对女子爱情的演进发展。“晤歌”,是相对而歌。正如古代青年男女一见钟情,彼此通过对歌表白自己对女子的爱慕之情,希望能博得对方的爱情。这是恋爱的初期阶段。这种对歌恋爱的风习,在如今的少数民族中间仍流传不衰。“晤语”,是相对而语。这时男子希望在博得女子的爱慕之后,彼此正可以交头接耳,切切私语,倾诉各自对情人的迷恋。这是恋爱的中期阶段。“晤言”,是相对成言。言,谋议也。如屈原 《离骚》: “初既与余成言兮。”男女希望其间的爱情能够得到彼此海誓山盟的表白,即发誓白头偕老而永不違离。这是恋爱的后期阶段。从此可见, “可与晤歌”、“可与晤语”、“可与晤言”都是男子对那女子爱情的真挚热烈的渴望,由初恋到迷恋以至到成言约定的发展过程,表明其健康质朴的爱恋情思步步加深,日益强烈。这种情思,是通过男子的心理活动而生动形象、细致逼真刻画出来的,从而描摹出内心世界。
 就此诗的结构而言,各章一、三两句完全相同,二、三章只将首章的“麻”字分别换成 “紵”、“菅”,将首章的 “歌”字分别换为 “语”、“言”,这就形成重章复咏的格式,充分地表达了男子对那个美丽善良女子的无比爱恋与赞美之真挚浓烈情思。
东门之池

东门之池

〔原文〕
东门之池,
可以沤麻。
彼美淑姬,
可与晤歌。
(池、麻、歌,歌部。)
东门之池,
可以沤紵。
彼美淑姬,
可与晤语。
(紵、语,鱼部。)
东门之池,
可以沤菅。
彼美淑姬,
可与晤言。
(菅、言,寒部。)
〔译文〕
东门外边的护城河,河水清清,荡起层层波纹。那位沤麻的姑娘啊,美丽动人,贤德文静,可以去会见她,和她一起唱唱歌。
东门外边的护城河,河水清清,荡起层层波纹。那位沤苎麻的姑娘啊,美丽动人,贤德文静,可以去会见她,和她一起谈谈话。
东门外边的护城河,河水清清,荡起层层波纹。那位沤菅草的姑娘啊,美丽动人,贤德文静,可以去会见她,和她一起谈谈心。
〔评介〕
这一首爱情诗,浅显单纯,一望而知。但是《毛序》在解释时,却故深其辞,牵强比附,说什么“刺时也,疾其君之淫昏,而思贤女以配君子也。”后世说《诗》者,有人甚至以诗意“未详”处理,或者认为似乎是前一篇的继续,更给它披上了神秘的外纱。其实,诗中只是写一个小伙子爱上了一位沤麻的姑娘,想和她靠近求爱而已。
全诗三章,章四句。各章开始,均以 “东门之池, 可以沤麻 (紵、菅)”起兴,按照朱熹的说法,“盖因其会遇之地,所见之物,以起兴也。”(《诗集传》)其实这里是有赋有兴。所谓赋,是指交代了地点和人物,地点,是东门外护城河边,人物,是暗指有一位姑娘在那里沤麻。所谓兴,则是因麻及人、及情。同时可以使读者联想到高高的城墙,清澈的河水,以及在河水中沤麻的姑娘,从而构成一幅自然、开朗、清新的风俗画的画面。而那画中之人,也就自然突显出来了。她就是这位小伙子追求的对象。于是紧接着,“彼美淑姬,可以晤歌(语、言),小伙子直接描述那位如在画中的美人形象,那位姑娘是那样美丽动人,那样善良文静。他多么想以各种方式接近她呀!用什么方式呢?可以与她对歌,可以与她对话,可以与她谈心。总之,只要能接近她,怎么都行。那么,他们之间对歌了没有呢?谈心了没有呢?他们之间的感情交流了没有呢?诗中没有说。这首诗通过小伙子对正在护城河边沤麻的姑娘的爱慕与热烈追求,赞美了他的健康而纯真的爱情。全诗语言自然浅显,画面开朗清新,基调愉悦欢快,是《诗经》中一篇较为出色的爱情诗。

☚ 衡门   东门之杨 ☛

东门之池dōngménzhīchí

〔偏正〕 《诗经·陈风》的篇名。男女约会之辞。《诗经·陈风·东门之池序》:“~,刺时也,疾其君之昏乱,而思贤女以配君子也。”
△ 指诗经的一个篇名。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8:4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