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东莱博议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东莱博议》

《东莱博议》

宋吕祖谦所撰古文教材,适于学童所用。据作者书中自叙,此书“为诸生课试之作也”。乡居教馆时与学生“谈余语隙,波及课试之文”,“思有以佐其笔端,乃取左氏书,理乱得失之迹,疏其说于下”。因作者曾隐居东莱(今山东蓬莱县),学者尊称东莱先生,故此书又称《东莱左氏传议》。此书在编写体例上以《左传》中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撰写史论,受到当时科举以经义策论取士的影响。书中充满封建正统观念,但立论求新,用笔出奇,多持之有理,言之成理,做论辩文可资借镜。此书后世流传甚广,被名流大家所推重。《左传》是儒家经籍之一,是封建士子必读之书。《东莱博议》除第3篇《宋穆公立殇公》取材《公羊传》,第38篇《晋里克》后半段取材《国语》之外,其余各篇均取材于《左传》,并且在篇目之下详载左氏原文。合《春秋》、《左传》、《东莱博议》三书于一体,成为当时读史和学文的津梁,由此可见作者取材之妙。

此书原本168篇,通行本仅载86篇,在历代辗转传抄中,宋元旧本多有讹误。作为一本范文汇集,此书与《古文观止》在清代颇为流传。1988年岳麓书社即以清道光间刻本与通行本校勘,重印出版,并列入《传统蒙学丛书》。

古代名物 > 教育類 > 教材部 > 蒙學教材 > 東萊博議
東萊博議  dōngláibóyì

蒙學教材。宋·吕祖謙撰。成書於宋孝宗乾道四年(公元1168年)。二十五卷。全書以《左傳》之某些史實爲題,分篇評議。宋學塾中已廣泛流行,至清末始廢。其書以多種版本傳世。

东莱博议

亦名《东莱左氏传议》。南宋吕祖谦著。共4卷,原本168篇,但通行本仅86篇。主要是以《左传》为题材的史论,也阐发了作者的一些伦理思想。认为一切封建伦理道德规范都是“天理”的体现,但“天理在人欲中未尝须臾离也”。既主张“天理”、“人欲”不可分割,又要求人们以“礼”克“欲”,“视欲如寇,视礼如诚”,注意保养“善心”。学者应“不忧良心之不生,而忧良心之不继”。因为“有以继之,则为君子;无以继之,则为小人”。此书问世后就在蒙馆、乡校中广泛流传,影响深广。今有清光绪年间刊本。

东莱博议

东莱博议

教育读物。一称《东莱先生左氏博议》。二十五卷。南宋吕祖谦(生平见《近思录》条)撰。
《东莱先生左氏博议》成书于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自谓“为诸生课试之作”(乾道五年九月吕祖谦《自序》)。全书以《左传》记载的若干史实为题,始于《郑庄公共叔段》,止于《公孙归父言鲁乐》,凡一百六十八篇。分篇评议,结构严密,被当时诸生争相传抄。《自序》称,“诸生岁时休沐,必抄置褚中”,且为应科举者所资览。又谓“枝辞赘喻,则举子所以资课试者”。内有若干篇,巧合破题、承题等手法。
此书一直传播广、影响深,为学塾中广泛采用的教材,至清代仍是初学作文的课本。惜乎“自宋及元明,旧本舛谬叠见”(同治七年江夏王树之《东莱博议跋》),同治七年(1868)坊间通行者为张明德所订本,“去取未精”,以婺州张凤丹家藏钱塘瞿氏一百六十八篇旧本为足本,推为举业所需(同治戊辰胡凤丹《重刻东莱博议序》)。近代通用者有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据《金华丛书》排印本。还有吕氏门人张成招作注,即《详注东莱左氏博议》二卷,收入《四库全书》。清朱元英《左氏博议拾遗》二卷,亦入《金陵丛书丙集》。

☚ 童蒙训   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附纲领 ☛
0000040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2: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