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荆河
又称中襄河、南襄河。汉江下游右岸分洪河道。由江汉平原在成陆过程中残存的一系列水道串联而成,历经堵塞支衍、强干弱支、自然改道。50年代以前,起自汉江右岸泽口,南流至老新口在天星洲分两支,又汇合于施家港,至敖家洲又分两支,北支出沌口入长江,南支出新滩口入长江。干流长249公里。1955年建洪湖隔堤,1963~1965年建沔阳隔堤后,东荆河下游人工改道。敖家洲以下南北两支于渡泗湖汇合后,由三合垸单一出长江。沿途流经潜江、监利、仙桃、洪湖和武汉市汉南区境。全长缩短为173公里。东荆河兼受长江和汉江影响,河道径流主要来自汉江,汛期分泄汉江洪水,下游又遭长江洪水顶托。河道最大泄洪能力达5060立方米每秒,对湖北省四湖和汉南地区行洪和减轻汉江下游洪水压力,保障武汉防洪安全均发挥作用。两岸有堤防344公里,为湖北省重要防洪堤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