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东正教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东正教 是基督教于1054年,东、西两部分裂后,东派的自称,也称“正教”。东正教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教徒分布于希腊、塞浦路斯及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和俄罗斯等东欧国家。 东正教即“正教”。 东正教即“正教”。1054年基督教会东西两派公开分裂,正教以东派为主体,故又称东正教。1671年东正教传入中国。俄国十月革命前后又有一批信仰东正教的俄罗斯人来新疆定居。1922年,在乌鲁木齐、伊宁和霍城县各有东正教堂一处。新疆现有俄罗斯族约9000余人,经常参加东正教活动的有百余人。乌鲁木齐市现有一座东正教堂,占地面积290平方米。 东正教 东正教dongzhengjiao基督教三大派别之一。亦称正教。325年尼西亚公会议以后,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派教会和以罗马为中心的西派教会间,因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差异,矛盾逐渐尖锐。330年两派在谁居教会首席地位的问题上,争斗愈烈。1054年终于酿成东西教会大分裂。东派教会自9世纪起,已逐渐向保加利亚、基辅罗斯等国发展。教皇尤金四世于1438年召开佛罗伦萨公会议,旨在使东方教会屈服,确立教皇在基督教内的首脑地位。君士坦丁堡普士牧首约瑟二世率领东正教会代表700人参加。会议就炼狱、和子句等教义问题展开争论。由于东正教会让步,次年7月会议签署通过东西教会合一决议,确认教皇为“基督在世代表”,具有全权地位。史称佛罗伦萨合一。后因东派教会内反对派的抵制,迫使参加会议的东派代表声明签字无效,合一终于没有成功。16世纪以后,一些国家、地区和民族的正教会先后成立自主教会。君士坦丁堡正教会在督管区基础上成立。1589年,俄罗斯正教会取得自主地位,建立牧首区。以后,使用俄罗斯正教礼仪的教会,常通称俄罗斯正教。东正教节日繁多,其中以复活节最为重要,称为节中之节。据尼西亚公会议规定,每年春分后第一次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为复活节。 ☚ 天主教 新教 ☛ 东正教 东正教基督教流派之一。亦称“正教”。一般以希腊语为主,起源于欧洲东部之君士坦丁堡。除主教以外,一般神职人员可以结婚。流行于希腊、塞浦路斯、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及俄罗斯一带。与天主教、新教并称基督教三大流派。中国俄罗斯族信仰该教。 ☚ 圣诞节 天主教 ☛ 东正教意为“东方正教”,即“正教”。 东正教 东正教即正教,与天主教、新教并称基督教三大派别。基督教产生后不久即逐渐分化为希腊语系的东派和拉丁语系的西派。1054年两派正式分裂,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部教会自称“正教”,意为“正统”;复因宗教仪式中使用希腊语而称希腊正教,同自称公教(天主教)的西部教会相对峙。正教信守前七次公会议(世界主教会议)的决议,奉行七件圣事,不承认罗马教皇有高出其他主教的地位和权力,主张主教以外的其他教士均可婚娶。教义信条在细节上与天主教略有分歧。中世纪直接受拜占庭帝国控制利用,被定为帝国国教;1453年拜占庭帝国灭亡后,俄罗斯等国的正教会相继脱离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的直接管辖建立自主教会,逐渐形成斯拉夫语的俄罗斯正教,为沙皇所控制与利用,并成为国教。18世纪后东欧有些国家的正教也陆续宣告独立。目前世界各地约有15个正教自主教会,信徒约1.3亿,主要分布于希腊、塞浦路斯、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和前苏联等地。传入中国的东正教属俄罗斯正教系统。1727年后俄罗斯正教正式派遣传教士渗入中国,并在中国北部一些地方建立东正教会,从1715——1956年共有20届俄罗斯传教士团驻北京。1949年以后1956年自主的中华东正教会成立,由姚福安任大主教,俄籍神职人员陆续离华。据1984年统计中国现有东正教徒8000人左右。 ☚ 基督教 犹太教 ☛ 东正教亦称“正教”。与天主教、新教并列为基督教的3大派别。由流行于罗马帝国东部希腊语地区的教会发展而来。 东正教 东正教与天主教、新教并称的基督教三大派别之。基督教产生以后,逐渐分化为东、西两派,东派以希腊语系教会为主,西派以拉丁语系教会为主。1054年,东、西两派教会首脑为争夺普世教会的领导权和势力范围,终于公开分裂。西派以罗马为中心,发展成为天主教; 东派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发展成为东正教。东正教的特点是: ☚ 东大寺 东四清真寺 ☛ 东正教 东正教基督教教派,与天主教、新教并称为基督教三大派别。亦称“正教”。1054年基督教东西大分裂,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大部分东派教会自称“正教”,表示自己为正统教会,以与天主教会相区别。因主要由流行于罗马帝国东部希腊语地区的教会发展而来,故又称“希腊正教”。1453年拜占庭帝国灭亡后,正教发生分裂,俄罗斯等一些斯拉夫语系国家的正教会相继脱离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的直接管辖,建立自主教会,逐渐形成用斯拉夫语的俄罗斯正教。希腊正教则用于专指继续使用拜占庭礼仪的东正教会。东正教主要流传于希腊、塞浦路斯、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及前南斯拉夫和前苏联各国,在中东、叙利亚、黎巴嫩等国也有一些信徒,总数约1亿多人。东正教作为基督教之一派,在教义、礼仪等方面与新教,特别是天主教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也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在教义方面,信守前七次公会议(世界主教会议,也称“普世会议”)信条,不承认天主教后来所举行的历次公会议;坚信耶稣为童贞女圣母玛利亚所生,对圣母特别崇拜;认为人人犯有原罪,拯救既要靠自己也要靠天主,凡接受基督教信仰和洗礼、敬奉天主者,即可获天主的帮助,得到拯救。宗教礼仪方面,奉行洗礼、坚振、告解、圣体血、神品、婚配、终傅等7件圣事。礼拜祈祷仪式中,主要一项是颂唱以9首经文赞美诗为基础的9首颂诗。在教会组织方面,名义上承认君士坦丁堡牧首为“普世牧首”,为同职中的首席,实际上不允许他干涉各教会事务,各地教会均为在法规和行政方面享有全部独立权并可自选大主教和主教的自主教会。目前全世界共有18个自主教会(包括4个牧首区和14个正教会)。教阶制度与天主教基本相同,东正教实行牧首制,牧首为其教阶中的最高等级,其下还有都主教、教区长、大主教等。中间等级为神父;第三级为助祭。同一级中又有许多不同的等级。三级以下还有更低的品级,这些品级的教职人员无神品。所有神职人员中,除主教外均可娶妻生子。东正教的节日繁多,总数超出一年的天数。重大节日除最重要最隆重的复活节外,还有“十二大节日”:主进圣城节(棕树节)、耶稣升天节、圣三一节(圣灵降临节)、圣母圣诞节、荣举圣架节、圣母献堂节、耶稣圣诞节、圣母行洁净节、圣母领报节、耶稣显荣节、圣母升天节等。由于东正教使用的是儒略历,其节日的日期与使用格列历(公历)的天主教和新教往往有出入。东正教于17世纪后期传入中国。鸦片战争后藉从不平等条约所获权利,开始大规模向中国内地传播。俄国十月革命后,随信仰东正教的大量白俄人员流入中国,进入其发展的鼎盛期,此后即逐渐衰落。东正教在新疆的传播与发展过程与我国内地大致相同。现在,俄罗斯族是新疆唯一信仰东正教的民族。 ☚ 天主教 新教 ☛ 东正教 东正教即正教。与天主教、新教并立的基督教三大派系之一。1054年东西教会大分裂后正式形成。自9世纪起,逐渐向保加利亚、基辅罗斯等国发展。12世纪后,拜占廷帝国外忧内患频仍,东派教会原有的四大主教区有两个(安提阿和亚历山大)为穆斯林占领,另一主教区耶路撒冷则为十字军建立的拉丁王国所占,从而势力大衰。1453年拜占廷帝国灭亡,之后,君士坦丁堡牧首实际上处于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征服的地位。16世纪以后,一些国家、地区和民族的正教会先后成立自主教会,各自主教会间在信仰和圣事上彼此相通,并以传统尊称顺序排列为君士坦丁堡、亚历山大里亚、安提阿、耶路撒冷四大牧首区,俄罗斯、保加利亚、希腊等14个正教会。 ☚ 东仪天主教会 希腊正教会 ☛ 东正教 东正教即“正教”。1054年基督教会公开分裂为东西两派之后,正教以东派为主体,故有此名。 ☚ 古兰经 世界佛教徒联谊会 ☛ 东正教Orthodox Eastern Church 东正教Eastern Orthodox Church;Orthodox 东正教又名正教。与天主教、新教并为基督教三大派别。1054年基督教东西两派正式分裂后,以希腊语地区为主的东部教会自称正教。该教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信奉正统教义,否认罗马教皇为世界上教会的首脑,主张主教以外的教士可以婚娶。十六世纪末,莫斯科主教脱离君士坦丁堡制约,发展为俄罗斯正教。十八世纪后,东欧一些国家的正教亦陆续自主,形成15个教会,主要分布在希腊、塞(浦路斯)南、苏、保等国。1727年中俄《恰克图条约》签订后,俄罗斯正教正式派教士来中国。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