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东欧剧变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东欧剧变

1989年9月,波兰团结工会组织政府接管政权,改国名为“波兰共和国”。10月23日匈牙利改变国家性质,更国名为“匈牙利共和国”。12月捷克斯洛伐克改组政府,捷共被排除在外。同月罗马尼亚救国阵线接管政权,罗共自行解散。同月东德成立右翼政府,1990年10月并入西德。1990年1月保加利亚实行多党制,4月保共改名为保加利亚社会党。同年原南盟发生内战,1991年解体。1991年6月,阿尔巴尼亚实行多党制,劳动党改名为社会党。

东欧剧变

东欧剧变

即20世纪80年代末90年初,由于在社会主义改革的方向上出现问题,东欧各国发生的急剧变化: 革命形势逆转和社会主义制度瓦解。
二战后,东欧国家在前苏联的帮助下,建立了人民政权。这些国家均按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对本国旧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改造。虽然这样做使国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其局限性和弊端日益暴露出来: 它延缓了各国的发展,给各国造成了一系列困难,经济发展落在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后面,同时,前苏联在国家关系上采取霸权主义的作法,在党际关系上采取了 “家长式” 的作风,出现了极不正常的情况,在东欧各国引起普遍不满情绪。历史要求社会主义国家正确处理国家间、党际间的关系,努力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本国的实际结合起来,走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因此,50年代中期以后,东欧各国先后掀起了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浪潮。但是,由于改革的不深入或中断,进入80年代以后,东欧各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危机,加之本身的 “和平演变” 渗透和前苏联的影响,东欧各国的改革方向出现偏差,引发了80年代末的政治大动荡和最终的演变。这些国家大多已不同程度地走上了非社会主义的道路: 在政治方面,他们实行西方式的议会民主制、多党制和三权分立; 在经济方面,否定社会主义公有制,推行私有化政策; 思想文化方面,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推行意识形态多元化; 在外交方面,大多实行亲西方的政策。总之,这些国家从国名、党名,到政治、经济、社会制度,都发生了实质的演变。许多国家的党发生了分裂,甚至自行解散,纷纷失去了执政地位。许多国家也发生了分裂。各国经济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衰退。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演变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它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西方国家推行 “和平演变” 战略,加紧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渗透,是东欧演变的主要外因。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策反颠覆、武装干涉等手段与 “和平演变”,历来是西方资产阶级对付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手法。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利用缓和的国际形势,利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之机,加紧推行 “和平演变” 的全面攻势; 重视意识形态的力量,加紧搞攻心战、宣传战,同社会主义国家打一场 “思想战争”;实行 “鼓励改革” 的战略,“利用经济力量来取得政治效果”,诱迫社会主义改革方向; 在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培植、支持、收买反对派和寻找代理人; 千方百计与社会主义国家争夺青年,不惜工本地做思想灌输和拉拢腐蚀工作; 甚至直接进入东欧大力扶持反对派,给予政治、经济支持,为其出谋划策,帮助其竞选,夺取政权。
前苏联的影响对东欧演变引起了西方所起不到的作用。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提出的所谓的 “新思维” 和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对东欧国家有很大影响。而前苏联要求东欧各国进行符合其 “新思维” 的 “改革”,甚至直接插手东欧各国内部事务的作为,更促进了东欧的演变进程。
东欧演变还有着深刻的多层次的内因:
(1) 经济建设没有搞好。由于长期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束缚,不按经济规律办事,导致各种矛盾日益突出: 劳动生产率低,经济增长缓慢,通货膨胀率高,外债负担重,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严重的经济困难和危机,导致了广大群众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逐渐失去信心的政治信仰危机。这正是反对派滋生的基础。
(2) 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没有搞好。由于长期忽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严重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制造了大批冤假错案,导致在共产党被赶下台的关键时刻,大多数群众采取了冷淡和旁观的态度,甚至不仅没有起来保护共产党,相反还跟着反对派走。
(3) 共产党自身建设没有搞好。东欧各国长期以来教条主义盛行,思想僵化,又未建立起高度团结统一的领导核心,因此,不仅平时对建设和改革领导不力,到了社会动乱的关键时候,还出现分裂,失去了制止动乱的能力。由于党的建设没有搞好,官僚主义盛行,党风不正,腐败现象严重,党组织逐渐失去了先进性,失去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走上了自我毁灭的道路。
(4) 社会主义改革偏离了正确方向。东欧各国的改革普遍走了一条从纠正阶级斗争扩大化走向否定阶级斗争,从改革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走向推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从实行党政分开走向取消党的领导作用,从改革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走向实行私有化,从力图摆脱苏联控制走向完全投入西方的怀抱,从批判历史上的错误走向全盘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等有违改革初衷的错误道路。
东欧演变的教训是深刻的,其最重要的是:
(1) 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创造出足够强大的物质基础,才能增强社会主义凝聚力和吸引力,坚定人民对社会主义的信念,使社会主义在与资本主义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 共产党必须加强自身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始终勤政廉政,才能取信于民,才能具有战斗力,才能顶住各种反共势力的攻击,使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

☚ 水门事件   英阿马岛之战 ☛

东欧剧变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体制和政治制度、经济体制和经济制度方面所发生的剧烈的根本性变化。80年代以后,随着苏联戈尔巴乔夫(Gorbachef,Mikhail Sergeyevich,1931— )“新思维”的影响,以及多党制、私有化等思潮的蔓延,特别是由于东欧各国国内政治和经济的原因,再加上西方国家的影响,东欧各国在政治和经济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诸如:(1) 1989年,波兰团结工会获得政权,建立了以团结工会为主体的新政府。波兰统一工人党沦为参政党,继而被中止活动。(2) 1989年,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宣布放弃执政党的地位,实行多党制,并改名为社会党,宣布在匈牙利实行“民主社会主义”,放弃无产阶级专政。接着又修改宪法,取消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的领导地位的条款,同时把匈牙利人民共和国改名为匈牙利共和国。1990年,匈牙利举行大选,民主论坛等反对党获胜,并组成联合政府,社会党由执政党成为在野党。(3) 1990年,在民主德国人民议院大选中,执政40多年的德国统一社会党下台,整个国家被联邦德国合并。(4) 1990年,在捷克斯洛伐克联邦议会和捷克共和国、斯洛伐克共和国民族议会的选举中,“公民论坛”和“公众反暴力”组织获胜,捷共被排除在政府之外。进而由于政治经济形势和民族矛盾的不断恶化,又导致国家的解体。(5) 在罗马尼亚,执政24年的罗共总书记齐奥塞斯库(Ceausescu,Nicolae,1918—1989)及其夫人被枪决,导致罗共瓦解,国家权力落入救国阵线委员会。

东欧剧变

东欧剧变A Drastict Change of the Eastern Europe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东欧各国在苏联的帮助下,相继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经过疾风暴雨式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后,各国在50年代中期宣布进入社会主义阶段。但由于盲目照搬苏联的经验,经济发展呈下降趋势,社会民主受到压制,这些国家人民的不满情绪和反苏情绪日趋加剧,最终酿成激烈的社会政治动荡。
80年代以来,随着苏联戈尔巴乔夫 “新思维” 的影响、多党制以及私有化概念的引进,特别是由于东欧各国国内政治和经济的原因,再加上西方国家的影响,东欧各国不论是在党的领导、国家的性质,还是在经济体制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东欧剧变的具体表现为: (1) 1989年4月17日,波兰团结工会获得合法地位。6月4日,波兰举行第十届议会选举的第一轮投票,结果团结工会大获全胜。在此以后,波兰的局势跌宕起伏,急转直下。团结工会“和平地” 获得政权,建立了以团结工会为主体的新政府。而波兰统一工人党却沦为参政党,继而中止其活动,不复存在。(2) 1989年的匈牙利国内局势急剧变化。2月,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 (简称社工党) 宣布放弃执政党的地位,实行多党制。10月,社工党召开第十四次 (非常)代表大会,决定把社工党改名为社会党,并宣布在匈牙利实行“民主社会主义”,放弃无产阶级专政。接着又修改宪法,取消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的领导地位的条款,同时把匈牙利人民共和国改名为匈牙利共和国。1990年3月25日和4月8日匈牙利举行大选,民主论坛等反对党获胜,并组成联合政府,社会党由执政党成为反对党。(3) 民主德国大批公民出走联邦德国诱发了民主德国国内局势的动荡不安。德国统一社会党发生严重分化,1989年10月17日执政18年之久的民主德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埃·昂纳克下台。埃·克伦茨接替昂纳克担任总书记之后所推行的措施并没有缓解国内局势,相反情况更加恶化。1990年3月18日在人民议院大选中,执政40多年的德国统一社会党沦为在野党,整个国家被联邦德国合并。(4) 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在重新评价“布拉格之春” 的问题上开始处于被动地位,1989年11月29日,捷克斯洛伐克联邦议会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取消了宪法第4条,即关于捷共在社会和国家中的领导作用的规定。在1990年6月举行的联邦议会和捷克共和国、斯洛伐克共和国民族议会的选举中,以哈维尔为代表的 “公民论坛”及其在斯洛伐克地区的盟友“公众反暴力”组织获胜。捷共被排除在政府之外,成为了议会中最大的在野党。由于政治经济形势和民族矛盾不断恶化,又导致了国家的解体; (5) 保加利亚各反对派组织联合起来,对保共及其领导人施加压力,迫使其作出重大让步; (6) 罗马尼亚以蒂米什瓦拉事件为导火线,政局剧烈动荡,执政24年的罗共总书记齐奥塞斯库及其夫人被枪决,导致罗共瓦解,国家一切权力归救国阵线委员会。此外,南斯拉夫的内战不断升级,阿尔巴尼亚国内也动乱不已。
总之,自1989年以来,东欧各国党和国家,政治、经济以及意识形态都在发生重大的变化,导致这种剧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东欧各国在建国之前,共产党的力量相对弱小,他们在自身的发展和建立人民民主国家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得到了苏联的支持和扶持; 多年以来,东欧各国人民一直遭受着苏联大党主义和大国主义的约束和控制,极大地伤害了东欧各国人民的民族感情,这是东欧剧变不可忽视的民族原因; 东欧各国普遍照搬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实行集权体制,致使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成为导致东欧剧变主要的政治原因,而长期以来形成的无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教育以及放松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的情况,又使各国共产党在决定党和国家命运的关键时刻不能坚持原则、不能正确地教育群众引导群众,遂丧失了其应有的战斗力; 二战以前,东欧的一些国家在经济上属于中等工业国家,由于脱离本国的实际,遵循苏联的经济发展战略,使东欧各国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进入70年代以后,东欧各国普遍面临经济困境,通货膨胀、经济徘徊和巨额外债日益困扰着各国政府,经济改革陷入困境; 东欧许多国家从本质上属于西方文化,天主教势力比较强大,由于受传统民主意识的影响,人们对专制独裁多持否定态度。
东欧剧变是20世纪末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社会主义运动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次严重的曲折,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次严峻的挑战。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苏联解体 ☛

东欧剧变

drastic changes in Eastern Europe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6:5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