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东晋疆域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东晋疆域志 地理考据学著作。四卷。清洪亮吉撰。成书于乾隆五十年(1785年)前后。(撰者事迹参见“《十六国疆域志》”条) 东晋偏居南方,全据之地不过荆、扬、湘、江数州,其他州郡变乱不定,有的旋有旋亡,加之有实土和侨州县之分,历代地记舆图,凡涉及于此,多简略不能考,乖谬不足据。洪亮吉以房玄龄《晋书》纪传为主,详求沈约《宋书》、魏收《魏书》,参考现存地理著作,又博采唐宋类书中所存佚史、杂录、方书等共计六十余种,费时两载,辑成此志。 全书七部分,实分五类:一、实州郡县,二、实州侨郡,三、侨州实郡,四、遥立州郡,五、侨州郡县。各类中首列东晋所设各州,州内列诸属郡,郡内列诸属县。凡州郡因战乱得而复失者,则因类附见。每郡县之下,博列群书,注明历代沿革、设制原委、年代、统摄区域等。其他如山川、邑里、乡堡、聚落、台殿、宫阁、园林、冢墓可考见群书者,悉加采缀,附于所属郡县之内,亦一一注明出处,以成一代掌故。他的考据之文,凡《晋书》纪传记载不完全者,据他书予以增补;纰漏难信者,引群书详细考求;侨郡县与实土相淆者,明辨而加以区分;史料缺疑,无法确定者,则录诸说以存疑。全书共考订实州十七、郡一百六十六、县九百零四,侨州十三、郡七十五、县二百零七,遥立州四、郡十二、县四,反映出东晋疆域的概貌。 洪亮吉编此书,重考据,态度严谨求实,治学方法有很大影响,为后世所效法。《东晋疆域志》的问世,是清代舆地之学的一大成就,它与以后成书的《十六国疆域志》相辅而行,揭示了公元二至四世纪中国疆域的全貌。 《东晋疆域志》版本较多,最早为作者于嘉庆元年(1796年)刊于京师,收入《北江全集》。光绪四年(1878年)洪用勤辑刻《洪北江全集》,亦收入该志。此外,多见于丛书中,如《广雅书局丛书》、《历代地理志汇编·丁编》、《史学丛书》、《丛书集成初编·史地类》、《二十五史补编》等。 东晋疆域志正史地理志。清洪亮吉(1746—1809)撰。四卷,亮吉有《乾隆府厅州县图志》已著录。曾从学毕沅,为续毕氏《晋书地理志新补正》而编是书,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稿成,约十一万字,十年后始得刊刻。全书以《晋书·地理志》为底本,以本书纪传为主,采沈约《宋书·州郡志》、魏收《魏书·地形志》,参以郦道元、李吉甫、乐史、祝穆等人所撰诸书,又汇通仅存的晋隋之间所撰修的晋史断简残篇,以义熙(405~418)东晋极盛时期为断限,随事校正补充,其间州郡有得而复失者,随类附见。体例分实州郡县和侨州郡县、实州侨郡、遥立州郡四类。盖因失地偏安所致。如卷一至卷三,为实置州郡县,卷四则为实置州而侨置郡,即所谓“实州侨郡”或侨置州郡县或“遥立州郡”,载记山川、邑里、乡集、聚落、台殿、官阁、园林、冢墓,多方采缀,悉著于编。成东晋地理完备之作。收入《洪北江全集》、 《广雅书局丛书》、 《史学丛书》。以《丛书集成初编》本、 《二十五史补编》本较为通行。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