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东晋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西晋←→东晋Xī jìn ← → Dōng jìn

西晋:朝代,公元265—317,建都洛阳。
东晋:朝代,公元317—420,建都建康(南京)。
【例】 在文学上也这样,嵇康阮籍的纵酒,是也能做文章的,后来到东晋,空读和饮酒的遗风还在,而万言的大文如嵇阮之作,却没有了。(鲁迅:《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魏国灭掉了蜀国,司马氏夺取了魏政权,建立晋王朝,于公元280年(晋武帝太康元年)灭了吴国,统一了全国,史称西晋。(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史》)

朝代

朝代

朝(王朝;皇朝;唐~) 代(明~;清~) 时(宋~)
中国朝代名:夏(夏朝) 商(商汤;殷商) 周(东~;西~) 秦 汉(东~;西~) 魏 蜀 吴 晋(西~;东~) 宋 齐 梁 陈隋 唐 辽 金 元 明 清
一个朝代:一朝 一姓
一个君主统治的时期:朝(康熙~)
过去的各个朝代:历代 历朝 历政历叶
以前的朝代:前代 曩叶
前一个朝代:前朝
被本朝战胜而灭亡的朝代:胜朝 胜代
在位皇帝的朝代:当代
当时那个朝代:当朝 本朝 国朝
尊称本朝:圣朝
历史上的各个朝代:累朝
政治清明的朝代:治朝
兴盛的朝代:熙朝 盛朝
两个不同的朝代:云鸟
更换朝代:更姓 易姓 迁鼎 鼎革 改朝换代 更姓改物 改元正位 改元正号 改姓易代 改朝换姓
帝王初即位改元:履端
更易朝代或年代:换代 过手
(建立国号的君主统治的整个时期:朝代)

另见:宫殿 皇帝 朝廷

☚ 古代   人生各时期 ☛
东晋

东晋317-420Dongjin

朝代名。西晋建兴四年(316),晋愍帝被前赵所俘。次年,琅邪王、扬州都督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称晋王。又次年(318),愍帝被杀的消息传来,司马睿始正式称帝,是为晋元帝。司马睿重建的晋王朝,史称东晋,都建康。其疆域大致在江淮以南,曾攻入关中,占领长安、洛阳和黄河以南地区。
东晋是依靠门阀士族的支持建立的,门阀王导及其从兄王敦一内一外,分掌文武大权。司马睿即位时,竟请王导同登御座,受百官朝拜,虽王导固辞,而民谚云“王与马,共天下”(《晋书·王敦传》)。东晋初,元帝试图加强皇权,削弱王氏势力,王敦立即从荆州兴兵,以清君侧为名,在王导和另一些士族的支援下攻入建康,逼死元帝。此后,这种主弱臣强的状况始终没有改变,门阀士族居于支配地位,军政大权先后由琅邪王氏、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等执掌。
东晋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错综复杂,皇权与士族之间、南北士族之间、北方士族之间、门阀士族与低级士族之间的内争不断发生。王敦两次举兵,其后又发生苏峻、祖约之乱。苏、祖攻破建康,纵兵放火焚烧,掠抢国库中的金银钱财布帛,攻略义兴、晋陵各地,所过无不残灭。这些叛乱虽终被平定,但严重破坏了江南经济,加深了人民的苦难。内争亦牵制了东晋的北伐。祖逖北伐因内争而功败垂成,庾亮、庚翼经营北伐遭到反对。东晋中期,桓温领军攻取巴蜀,消灭成汉。尔后他力主北伐, 但朝廷多方阻挠, 另派不懂军事的褚裒、殷浩北伐。及褚、殷一败涂地后, 桓温才开始进行北伐。永和十年 (354), 温率步骑4万, 连挫前秦,攻入关中,驻军灞上。但未能及时进击长安,致失良机, 后因军粮匮乏而撤兵。十二年 (356), 温再次北伐, 收复洛阳。太和四年 (369), 温第三次北伐,亲督水军由黄河进至枋头(今河南浚县),陆路晋军已逼近前燕都城邺 (今河北临漳)。因水不通退兵,遭到前燕军夹击,损失3万余人,淮北之地亦复失去。桓温北伐受朝臣牵制,而他也把北伐作为夺权手段,故无所成。
东晋门阀士族比在西晋拥有更优厚的政治、经济、法律特权。他们凭借门第, 自可平步青云,位至公卿。当时中央和地方的文武要职基本上都由士族担任, 特别是集中在王、庾、桓、谢、周、陆、顾等七大家族。他们兼并土地, 封固山泽, 荫占佃客, 役使奴隶。国家规定一、二品官可占佃客40户,以下每品递减5户,至九品可占5户, 而非法私占者则大大多于此数。如谢混“田业十余处,僮仆千人”(《宋书·谢弘微传》)。谢灵运 “因父祖之资, 生业甚厚。奴僮既众, 义故门生数百”(《宋书·谢灵运传》)。由于朝廷征调频繁和地主豪强残酷剥削, 劳动人民日益贫困, 终于激起了孙恩、卢循领导的农民起义。孙恩以五斗米道组织群众, 于隆安三年 (399), 率部众从海岛 (即今浙江舟山群岛)登陆,攻上虞,破会稽,转战东南各郡县,义军很快发展到数十万人。五年 (401), 义军从海上进军至丹徒(今江苏武进),震撼建康。后孙恩战败,投海而死, 余众由卢循率领, 从海道南下广州。义熙六年 (410), 卢循及另一首领徐道覆分兵两路北上, 再次挺进至建康附近, 但最终被刘裕镇压下去。
刘裕出身低级士族,是东晋精锐之师北府兵将领,曾参与镇压孙恩起义。元兴二年 (403), 桓温子桓玄篡晋, 建国号楚。裕联合北府中下级军官起兵, 击败桓玄, 迎晋安帝复位, 遂掌握东晋大权。义熙五年(409),出兵北伐南燕,次年灭南燕,收复青、兖地区。镇压卢循起义后, 又西灭成都割据势力谯纵, 北上攻取长安,消灭后秦,终于在元熙二年(420)代晋称帝,东晋至此而亡。

东晋帝系表

☚ 八王之乱   侨置与土断 ☛
东晋

东晋317—420年

朝代名 西晋建兴四年(316) 晋愍帝被汉匈奴军所俘,次年,琅邪王、扬州都督司马睿在建康 (今南京) 称晋王。又次年,愍帝被杀消息传来,司马睿正式称帝,是为晋元帝,都建康,史称东晋。其疆域大致在江淮以南,曾攻入关中,占领长安、洛阳和黄河以南地区。东晋王朝是依靠门阀士族的支持建立的,门阀王导及其从兄王敦一内一外,分掌文武大权。司马睿登基时,竟请王导同登御座受百官朝拜,虽王导固辞,而民谚云: “王与马,共天下” ( 《晋书·王敦传》)。东晋初,元帝试图加强皇权。削弱王氏势力,王敦立即从荆州兴兵,以清君侧为名,在王导和另一些士族支援下攻入建康,逼死元帝。此后,这种主弱臣强的状况始终没有改变,门阀士族居于支配地位,军政大权先后由琅邪王氏、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等执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错综复杂,皇室与士族之间、南北士族之间、北方士族之间、门阀士族与低级士族之间的争斗不断发生。王敦两次举兵,其后又发生苏峻、祖约之乱。苏、祖攻破建康,纵兵放火焚烧,抢掠国库中的金银财帛,攻略义兴、晋陵各地,所过之地皆成废墟。这些叛乱虽终被平定,但严重破坏了江南经济,加深了人民的苦难。内争牵制了东晋的北伐。祖逖北伐因内争功败垂成,庾亮、庾翼经营北伐遭到反对。东晋中期,桓温攻取巴蜀,消灭成汉,但其北伐受到朝臣掣肘,而他本人也把北伐作为揽权的手段,故亦无所成。东晋门阀士族较之西晋更有优厚特权,他们凭借门第,自可平步青云,位至公卿。当时中央和地方的文武要职基本上都被士族垄断,尤其集中在王、谢、庾、桓、周、陆、顾七大家族他们兼并土地,封固山泽,荫占佃客,役使奴僮王朝规定一、二品官可占佃客40户,以下每品递减5户,至九品可占5户,但非法私占者则大大多出此数。如谢混“田业十余处,僮仆千人” ( 《宋书·谢弘微传》)。谢灵运 “因文祖之资,生业甚厚。奴僮既众,义故门生数百” ( 《宋书·谢灵运传》)。由于朝廷征调频繁和地主豪强残酷剥削,终于激起了孙恩、卢循领导的农民起义,但最后被刘裕镇压下去。刘裕出身低级士族,是东晋精锐之师北府兵将领。元兴二年 (403),桓温子桓玄篡晋,建国号楚。刘裕联合北府中下级军官起兵,击败桓玄,迎晋安帝复位,遂掌握东晋大权。义熙五年 (409),出兵北伐南燕,次年灭南燕,收复青、兖地区。镇压卢循起义后,又西灭成都割据势力谯纵,北上攻取长安,消灭后秦,终于在元熙二年 (420) 代晋称帝,东晋王朝至此灭亡。

☚ 西晋   十六国 ☛
东晋

东晋Dongjin

朝代名。西晋政权被刘曜推翻后,琅玡王、扬州都督司马睿在南北地主士族的拥戴下于317年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即帝位,是为晋元帝,重建晋政权,史称东晋。东晋疆域北至汉水、淮河南岸,南抵今越南横山,东南至海,西至今四川大雪山。东晋时期,为了躲避十六国的战乱,大批北方人民南迁,据统计,到达长江流域的南迁者至少有70万人。他们被称作侨民,东晋政府设立了许多与侨人旧土同名的侨州、侨郡、侨县,使他们编入国家的户籍。东晋政府还对这些侨民实行经济优复政策,这对于招徕北方流民,使他们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是有促进作用的。北方人民的大量南移,有力地开发了南方的经济。东晋是依靠门阀士族的支持建立起来的政权,因此门阀士族具有优厚的政治、经济特权,从中央到地方的要职都由士族垄断,他们又广占土地山林,荫占佃客,对人民实行残酷的剥削压迫,加深了社会矛盾。东晋统治阶级内部皇权与士族、士族与士族间的矛盾也是错综复杂,不断爆发内战,如王敦就两次举兵,后又有苏峻、祖约之乱。这些叛乱严重地破坏了江南的经济,加重了人民的苦难,同时也牵制了北伐的进行,使祖逖、桓温的北伐都没有成功。东晋后期,士族地主阶级的势力更加膨胀,无止境地兼并土地,加上朝廷征调频繁,巧取豪夺,阶级矛盾日益激化。爆发了孙恩、卢循领导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但东晋的统治更加衰弱。另一方面,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东晋大将刘裕趁机发展实力。终于在元熙二年(420),废晋恭帝司马德文,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宋,东晋灭亡。东晋共历11帝,统治104年。

东晋帝系表

☚ 十六国   祖逖北伐 ☛
东晋

东晋

湖南基本上仍属荆州之域。设有10郡,其中天门、武陵、长沙、衡阳、湘东、零陵、邵陵、桂阳等8郡为西晋故郡。南平、临贺2郡仍错入。另置安置北方流民的南义阳侨郡1,辖厥西、平氏侨县2,均在今安乡县地。永和 (345~356) 中,析零陵郡置营阳郡,治营浦(今道县地); 陶侃任荆州刺史时,又分郴县立平阳郡(今桂阳、嘉禾县地),治平阳(今桂阳县)。郡下共辖59县中,57县为西晋故县。其中,改武冈为武刚,改刘阳为济阳。建置异动为: 省镡成并入舞阳,省丞阳并入重安,省酃县并入临丞,省便县并入郴县,省新平入新宁,省利阳并入耒阳; 析晋宁县地置汝城县(今汝城、桂阳县地),析郴县立平阳县。

☚ 西晋   南朝·宋 ☛
东晋

东晋

朝代名。317年,西晋灭亡之后,西晋宗室琅邪王司马睿在南北世家大族的拥护下于建康(今江苏南京)重建司马氏的侨寓政权,史称东晋,与都于洛阳的西晋相区别,东晋政权占有长江、珠江及淮河流域。代表门阀士族的利益,“举贤不出世族,用法不及权贵”。420年,东晋政权为刘裕所取代。共历11帝,104年。

☚ 八王之乱   侨置郡县 ☛

东晋dong jin

【历史】Eastern Jin Dynasty (317~420)

东晋

朝代名。起自晋元帝司马睿建武元年(317),止于恭帝司马德文元熙二年(420)。历十一帝,一百零四年。西晋灭亡后,司马睿在南北世家大族支持下,凭借长江天险,利用北方民族矛盾尖锐等有利条件,在建康(江苏南京)重建政权,史称东晋。与西晋合称两晋。东晋统治时期,世家大族势力进一步发展,王权有所削弱,维护各大族间势力的平衡成为其基本国策。和北方相比,此时南方相对稳定,加以北方人民大量南下,长江中下游一带经济发展较为迅速。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6:2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