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东方之日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东方之日

东方之日

《诗经·齐风》篇名。全诗二章,章五句。《毛诗序》云:“《东方之日》,刺衰也。君臣失道,男女淫奔,不能以礼化也。”朱熹《诗集传》云:“言此女蹑我之迹而相就也。”今人或以后者为说,认为是写一个女子追求男主人公的诗。也有人认为这是描写新婚幸福,夫妻恩爱的诗,亦通。

☚ 著   东方未明 ☛

东方之日

 〔原文〕
 东方之日兮,
 彼姝者子,
 在我室兮。
 在我室兮,
 履我即兮。
 (日、室、即,脂部。)
 东方之月兮,
 彼姝者子,
 在我闼兮。
 在我闼兮,
 履我发兮。
 (月、闼、发,祭部。)
 〔译文〕
 东方的太阳出来了,那貌美的好姑娘,悄悄地走进我房中。走进我房中啊,依偎在我的身旁。
 东面的月儿亮灿灿,那美丽的姑娘,悄悄地走进我家门。她走进我家门啊,悄悄伴随我情深意长。
 〔评介〕
 《东方之日》二章,每章五句。《诗序》说:“东方之日,刺衰也。君臣失道,男女淫奔,不能以礼化也。”王先谦的《集疏》说:“三家无异义。”汉、宋诸家多从此说。男女淫奔,由于君臣失道。就是说,统治阶级的国君贵族荒淫无道,一般人民中的男女也就跟着学样胡闹起来。孔颖达在《毛诗正义》里说:“哀公君臣失道至使男女淫奔,谓男女不待以礼配合,君臣皆失其道,不能以礼化之,是其时政之衰,故刺之也。”孔氏认为是刺齐哀公。明人何楷《诗经世本古义》说本诗是刺齐襄公。他们的看法未必可靠,只能说是“事出有因,查无实据”。朱熹在《诗序辨论》中说“此男女淫奔者所自作。”姚际恒在《诗经通论》中也认为是“刺淫之诗”。陈子展先生在 《诗经直解》中也说是“男女淫奔”这些看法都是由于没有能够看清此诗的本来面目和真正价值的缘故。方玉润也认为是“刺荒淫也。”他虽然说“此诗刺淫必有所指,非泛然也”,但也只能承认言者“不可考”。
 就诗的本身来考察,也看不出它有什么明显的阶级特征,只见诗里有个“闼”字值得注意;恐怕这个字是从《诗序》之说的主要依据。《毛传》说,“闼,门内也。”《释文》引 《韩诗》说,“门屏之间曰闼。”《通释》说:“按《传》门内当为内门之讹。《文选·古辞·伤歌行》李善注,引《毛传》曰,闼,内门也。是其证矣。《汉书·樊哙传》:‘哙乃排闼直入。’颜师古注:‘闼,宫中小门也,曰门屏也。’薛综《西京赋注》:‘宫中之门小者曰闼。又闼与闱同。’《广雅》: ‘闼谓之门。’《后汉书·桓帝纪》章怀注,引《广雅》作‘闱谓之闼’。《尔雅》:‘宫中之门谓之闱。’与闼为内门,义正合。”如果古人训诂正确,那么就有许多人据此以为这都不是一般草门圭窦的臣家所能有的。所以,人们就有理由说这诗是刺齐国统治阶级的荒淫生活。何况齐国正有不少荒淫之君,如齐哀公、齐庄公、齐襄公便是。就是号称贤君的齐桓公也是好色之君,他就有内嬖如夫人至六人之多。难怪后人多从《诗序》说。可是谁也没有找出确切的证据来证实这诗究竟是刺何人的。
 我觉得还是今人对此诗的新解为好。这是描写一位漂亮的女子大胆而热烈地追求她的意中人的诗。这位漂亮的姑娘大白天来到情人家中,她踩着席子,进入“我”的室中,晚上更直入其室与之幽会。她能够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极力追求爱情的自由,这种精神实属难能可贵。这样认识才还此诗的本来面貌,才算看清了它的真正价值。
 全诗只有两章,情节并不复杂。第一章是写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一大早就悄悄地来到“我”的屋里,和她的情人幽会。第二章写这位年轻温柔的姑娘在夜幕刚降临时就轻手蹑脚地走进“我”的屋里,并依偎在“我”的身旁。作者并没有让“我”吟咏自己见到惹人怀想的姑娘时的那份惊喜,那份欢乐;也没有述说姑娘的满心喜悦,满脸幸福,但姑娘那轻轻而来,悄悄伴随的动作不正显示了她对“我”的一往深情,满腹挚爱吗?朱熹《诗集传》对“履我即兮”解释说:“履,蹑。即,就也。言此女蹑我之迹而相就也。”轻手蹑脚地紧跟着“我”的脚步走,这是一种面带微笑、悄悄的怕惊动对方的动作。就是这个表情动作的简单画面,却极其真实而形象地反映出一对恋人热恋时的生活情景,使人物简直可以 “呼之欲出”,读来十分生动。
 诗篇突出的艺术特点是以日月起兴,借以比喻那姑娘的容光焕发,娇艳夺人。马瑞辰在《毛诗传笺通释》上说:“古者喻人颜色之美,多取譬喻日月。《诗》 ‘月出皎兮’,《传》: ‘妇人有美白皙也。’《神女赋》云: ‘其始出也,耀乎若白日初出照屋梁;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皆其义。”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篇》里说:“夫比之为义,取类不常,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比拟是没有一定的,可以从声音相貌来刻绘,也可以从一般事物上来描写。本诗就是从相貌方面来刻绘,用日月来比喻女子的颜色的,这种比拟十分确切生动。
 重章复沓是本诗的又一个艺术特点。方玉润《诗经原始》说:“发,行去也。孔氏颖达曰: ‘行必发足而去,故以发为行也。’”我们看到,诗人用同样的笔法对第二章加以处理,只把第一章的 “日”、“室”、“即”改为内容相近的“月”、“闼”、“发”三个字(其余字两章相同),形成了本诗的重章复沓的艺术形式。这种反复吟咏不仅强化了诗的意境,也展示了一对恋人缠绵悱恻、真挚相爱的情怀。两章的第一句从日光写到月光,不仅仅是为了说明幽会的时间和时间的推移,也反映了两个人情深意厚,比喻了姑娘的美丽动人。
 本诗选材独到,笔法简洁,生动而又准确地描绘出一对恋人秘密幽会的情景,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追求和热爱。

古代民歌《东方之日》全文、鉴赏和深度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东方之日

 

 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在我室兮,履我即兮。
 东方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闼兮。在我闼兮,履我发兮。


 这是用男子的口吻吟咏的一首情男情女幽会的诗。
 第一章“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三句,写幽会的时间和地点。这三句是说,东方太阳升起,那美丽的姑娘,来到我屋里。东方太阳升起的时候,正是一日之晨,一日之季在于晨,正是绝好的时刻,阳光灿烂,光芒四射,空气新鲜,人们经过一夜的休息,精神为之振奋。就在这时,一位美丽的姑娘,迎着朝阳,兴致勃勃地来到情人家里相会。她毫无“人言可畏”的束缚,毫无顾忌,该是多么大胆,该是多么泼辣,对爱情又该是多么强烈的追求。“在我室兮,履我即兮”,当她走进情人住室后,又走到了情人身边。情人相会,该是多么欢快。对此诗人虽没有进行描绘,然而却是可以想象得到的。因为她(他)们是一对相亲相爱的情侣。从她大胆地登门与情人相会之举,便知她对情人是有着深深之爱的,甚至爱到了不顾一切的程度。再就她的情人而言,对她也有同样的激情。这从他吟咏“彼姝者子”里,便是证明。
 第二章“东方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闼兮”三句,写月光下幽会的情景。闼 (ta榻),夹室,寝室左右的小屋。从早至晚,看来她与情人幽会,整整在情人家呆了一天。她先是走进屋子,而后走进秘室,随着时间的推移,行踪的变化,地点的更易,她(他)们的热情更高,绵绵情爱更加深厚。特别是在月光下相会,就更增强了幽会的诗情画意。情人相会,虽是整整一天,但犹恨天短,一天转瞬即逝,无奈好景不长,“在我闼兮,履我发兮”,在秘室里为时不久,她就要离我而去了。同相会的欢乐一样,诗人不曾细写,但离去的依恋、留连、苦恼,也可以想见。那依恋、留连、苦恼,同相会时的欢乐一样,也是执着相爱的表现。
 全诗通过男子盛赞情人的美貌,叙述情人相会,她来而复去的经过,讴歌了一对情人的绵绵深情。
 诗人叙写情人幽会的经过,就事叙事,平平写来,既不夸张藻饰,又不写她(他)们在热恋中的如醉如痴,从而展现了这对情人稳健持重,性格内向,锋芒不露的性格特征。然而又使读者颇有意在言外之感,留下了丰富想象的余地。
 本诗二章开首 “东方之日兮”、“东方之月兮”两句,采用了比兴手法,既点明了时间,交代了环境,又有比喻意义,它既比喻女子的美貌有如日、月之光皎洁可爱,又比喻女子心灵的纯洁美好,这与一赞再赞“彼姝者子”,有机地联系了起来,景美、人美,相得益彰。

诗词《东方之日》原文、译文、翻译和鉴赏点评 - 先秦两汉诗 - 可可诗词网

东方之日

 
 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
 在我室兮,履我即兮。
 东方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闼兮。
 在我闼兮,履我发兮。

 
 【注释】 ①东方之日:指白天。②姝(shu舒):美丽。子:女子。室:卧房。③履:踩踏。即:就。朱熹《诗集传》:“言此女蹑我之迹而相就也。” ④闼(ta蹋):门内。⑤发:行走。
 
 【译文】 东方旭日升啊,那美丽的姑娘,在我卧室中啊。在我卧室中啊,跟着我行动啊。东方月儿亮啊,那美丽的姑娘,在我房门中啊。在我房门中啊,跟着我行踪啊。
 
 【集评】 《毛诗序》:“《东方之日》,刺衰也。君臣失道,男女淫奔,不能以礼化也。”(《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
 清·方玉润:“此诗刺淫必有所指,非泛然也。故孔氏谓‘刺哀公’,《伪传》、《说》谓‘刺庄公’,何玄子谓‘刺襄公’,虽皆无据,而寝闼之内,一任彼姝朝来暮往,则终日昏昏,内作色荒也可知。士庶之家尚且不可,况宫闱乎?此诗之作讵能无故?然言者虽不可考,而闻者正当以为戒也。”(《诗经原始》卷六)
 
 【总案】 此诗的内容确为男女幽会,写一女子来到情人的居室,并在房中与之过夜。诗以男子口吻道出,似是幽会之男子自作。

诗经《东方之日》翻译和译文 - 可可诗词网

《东方之日》


男女居室之乐。
东方之日兮,东方太阳红啊,
彼姝者子,那美丽的姑娘,
在我室兮! 在我房中啊!
在我室兮,在我房中啊,
履我即兮! (一) 跟着我行动啊!

东方之月兮,东方月儿亮啊,
彼姝者子,那美丽的姑娘,
在我闼兮!(二) 在我门中啊!
在我闼兮,在我门中啊,
履我发兮! (三) 跟着我行踪啊!


注 释
(一)朱熹:“履,蹑。”
马瑞辰:“即,就也。谓所就止之处。即,行也。即为就,亦为行。……履我行者,谓女子从我行。”
(二)毛亨:“闼,门内也。”
(三)朱熹:“发,行去也。言蹑我而行去也。”

注 音
姝shu枢 闼ta挞

古代爱情诗词《》东方之日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东方之日

 

诗经·齐风


 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
 在我室兮,履我即兮。
 东方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闼兮。
 在我闼兮,履我发兮。

 《东方之日》是《诗经·齐风》里的一首情诗。全诗共二章,章五句。全诗写一个痴情男子回忆自己与情人的欢聚情景。男女恩爱,形影不离,表现了缠绵悱恻的男女恋情。
 首章五句写东方红日已经升起,地上一片金灿灿。有位清秀美丽的女子,大胆地走到“我”的房间里。她活泼、俏皮。娇滴滴地偎在“我”的身边。她走起路来,轻手蹑脚,好似一朵随风摇曳的鲜花。“彼姝者子”句,“姝”(shu书)指女子貌美。“子”,女子。“履我即兮”句,《诗集传》注解为“履,蹑;即,就也。言此女蹑我之迹而相就也!”实则“即”通“迹”。二章五句,写一轮明月高悬东天,地上静寂一片。那个漂亮的姑娘踩着我的脚步,轻盈地来到我的内室。她大胆、活泼、俏皮地来幽会。“闼”(ta榻)《韩诗》解为:“门屏之间曰闼。”本诗中“闼”指内门或内室。“发”《诗集传》注曰:“发,行去也。”“发”与“即”在本诗中意义相近。
 明白了这首诗的诗旨,我们再看其艺术上的特点。本诗没有直接写那个女子如何漂亮,却以日、月比拟。简短的几句,使人想象出一个温柔多情、美如日月的女子。朱熹认为此诗用的是兴的手法。古代诗人,多喜用日月来比喻芳龄女子的貌美。马瑞辰说:“古者喻人颜色之美,多取譬于日月。”(《毛诗传笺通释》)。《诗经》中用日月喻女子的诗也不少。《陈风·月出》中有“月出皎兮,佼人僚兮。”《毛传》注曰:“妇人有美白晳也。”宋玉《神女赋》写美女:“其始来也,耀乎若白日初出照屋梁;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很明显,与本诗艺术上有关联。踏迹表示性爱,在中国古代很早就有。古神话中就有姜嫄履大人迹而生子的传说。旧说认为本诗是刺贵族淫荡的。所谓“风俗淫荡,不知廉耻。”歪曲了它的本义。细读此诗,齐国风俗隐约可见,当时齐国“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诗集传》)。地沃人众,五音俱全。《礼乐记》记载师乙说:“温良而能断者,宜歌齐。”又说:“齐者,三代之遗声也。”可见,齐国的音乐水平在当时是很高的。城市商业的发展,促进了人民生活观念及风俗的嬗变。齐国的青年男女追求爱情自由。男男女女,无所顾忌,朝来暮往。本诗不作过多的点缀,却含蓄义丰,意境深刻,形象鲜明。《东方之日》在《诗经·齐风》中独具一格。
 本诗的另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感情伴随着内容上的层进而发展。从“在我室兮”到“在我闼兮”,地点由外室到内室发生了变化。“东方之日兮”“东方之月兮”时间上也发生了变化。感情的抒发也随之越来越强烈。全诗没有一句写男女燕昵之语,也没有过多的动作描写。只是通过丽人的翩翩而来这个细节表现出来。
 采用《诗经》中所惯用的复沓章法,也使全诗富有民歌的特色及节奏鲜明的音乐美。诗中用“兮”字作尾,句句用韵。使得句式变换多样而韵律整齐。感情起伏无定而步步加深,令人涵咏不尽,达到较为强烈的艺术效果。这种手法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本诗作者欲左先右,声东击西。通过“我”的感觉及心理变化来写“姝子”之美。通过“我”的感情抒发来衬托美妙女子的柔情厚意。这里既有阳刚也有阴柔,不加雕琢而一片天籁。

《诗经》-《东方之日》原文||鉴赏|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东方之日

 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在我室兮,履我即兮。
 东方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闼兮。在我闼兮,履我发兮。

 这是一首以恋爱为主题的诗。同《邶风·静女》一样,《东方之日》也截取了一对青年男女秘密幽会的动人情景,从这个特定的角度,展示了男女青年恋爱生活的有趣画面。但是,二者又有不同: 如果说《静女》描绘的是一种“动”的戏剧性情节的话,那么,《东方之日》则描绘了一种“静”的诗意化的场面,它带给读以深邃而恬静的情感。
 全诗是以男子的口吻写的: 当东方的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那美丽似天仙的姑娘,就悄悄地溜进了我的屋; 溜进了我的屋,轻轻地伴随着我的脚步。没有复杂的情节,没有繁琐的说明,作者只是让男主人公通过自己的眼睛,简单而传神地吟咏着姑娘进入屋中来到“我”身过的整个过程。但正是这简单的描写,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余地: 也许是两个人早已订时相约,相约在太阳升起之时; 而此时,“我”正在屋中翘首企盼,恰在焦急不安之时,姑娘带着满面笑容轻盈地向“我”走来。也许是两个人并没有订约,姑娘只是悄悄到来,见“我”正满腹心事于屋中踱步(可能是正在思念着姑娘,或回忆着他们已往相会的情景),于是轻轻地跟随着“我”的脚步,以期给“我”一个意料之外的兴奋……。作者并没有让男主人公吟咏自己见到心爱的姑娘时的那份高兴,那份欢乐; 也没有述说姑娘的满心喜悦,满脸幸福,但姑娘那轻轻而来,悄悄伴随的动作,不正显示了她对男主人公的一往深情,满腹挚爱吗? 而这静静的动作,不也正反衬了男女主人公内心深处那不可遏止的感情波涛吗? 朱熹《诗集传》对“履我即兮”解释说:“履,蹑。即,就也。言此女蹑我之迹而相就也。”踩着“我”的脚印轻轻地跟着“我”走,这是一种悄悄的怕惊动人的动作。作者正是用这一生花妙笔,以外部行动的“悄悄”、“轻轻”衬托了内心情感的强烈波动,从而产生了以“静”衬“动”,“静”中有“动”的艺术效果。而这个恋爱生活的简单画面,则以其内容和表现上的真实,使人物简直可以“呼之欲出”,形象而又生动。
 然而,作者并没有让男主人公就此满足,他深深懂得,青年们享有的不仅仅是白天,他们还享有自己的夜晚,于是,男主人公又以同样的韵律歌咏起来: 月亮刚刚从东方上升,那美丽似天仙的姑娘,就悄悄地溜到了我的房门口; 溜到了我的房门口,轻轻地随着我的脚步行走。这是第二章的内容。“闼”,指屋门口。“发”,方玉润《诗经原始》解释说:“发,行去也。孔氏颖达曰:‘行必发足而去,故以发为行也。’”我们看到,诗人用同样的笔法对第二章加以处理,只是在第一章的基础上将“日”、“室”、“即”改为内容相近的“月”、“闼”、“发”三个字,造成了与《诗经》中许多诗篇相同的重章复沓形式。这种反复吟咏,看似重复,但又不是简单的重复,它至少可以产生以下两个效果:
 首先,强化了诗的意境。这首诗共两章,第一句分别写日光和月光,这不仅仅是为了说明幽会的时间以及时间的推移,更是为了以此来比喻姑娘的美丽、漂亮似朝阳、如月光; 且月下相会历来传为爱情佳话,进一步写“东方之月”就更能体现他们的爱情的纯洁与美好。在这样的情景衬托下,姑娘的到来不是更富有诗意,更惹人喜爱吗?其次,展示了男女主人公缱绻缠绵、挚着相爱的情怀。这首诗记述的只是一个简单的幽会情景,但作者采用重章复沓的形式,用不同的韵律反复咏唱,用近似的词汇加深印象,突出了姑娘的美丽、动人以及对男主人公的深情厚意,同时也传达了男主人公对姑娘的无限爱慕之情。两相对应,其情缠绵悱恻,使人难以忘怀。如果不是这样重章叠唱而只有一章的话,就不会收到如此淋漓尽致的抒情效果。
 《东方之日》是一首赋体诗,它通过“直陈其事”的手法,来叙写所要表现的客观事物和对象,选材真实,笔法简洁,生动而又准确地绘出了男女主人公秘密幽会的情景,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追求和热爱。整个叙事过程又是采用两章连唱的复沓形式,感情回旋反复,语言生动活泼,充分显示了缱绻缠绵的男女私情,并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联想、想象和再创造的余地,使读者味之不厌。
东方之日

东方之日

〔原文〕
东方之日兮,
彼姝者子,
在我室兮。
在我室兮,
履我即兮。
(日、室、即,脂部。)
东方之月兮,
彼姝者子,
在我闼兮。
在我闼兮,
履我发兮。
(月、闼、发,祭部。)
〔译文〕
东方的太阳出来了,那貌美的好姑娘,悄悄地走进我房中。走进我房中啊,依偎在我的身旁。
东面的月儿亮灿灿,那美丽的姑娘,悄悄地走进我家门。她走进我家门啊,悄悄伴随我情深意长。
〔评介〕
《东方之日》二章,每章五句。《诗序》说:“东方之日,刺衰也。君臣失道,男女淫奔,不能以礼化也。”王先谦的《集疏》说:“三家无异义。”汉、宋诸家多从此说。男女淫奔,由于君臣失道。就是说,统治阶级的国君贵族荒淫无道,一般人民中的男女也就跟着学样胡闹起来。孔颖达在《毛诗正义》里说:“哀公君臣失道至使男女淫奔,谓男女不待以礼配合,君臣皆失其道,不能以礼化之,是其时政之衰,故刺之也。”孔氏认为是刺齐哀公。明人何楷《诗经世本古义》说本诗是刺齐襄公。他们的看法未必可靠,只能说是“事出有因,查无实据”。朱熹在《诗序辨论》中说“此男女淫奔者所自作。”姚际恒在《诗经通论》中也认为是“刺淫之诗”。陈子展先生在 《诗经直解》中也说是“男女淫奔”这些看法都是由于没有能够看清此诗的本来面目和真正价值的缘故。方玉润也认为是“刺荒淫也。”他虽然说“此诗刺淫必有所指,非泛然也”,但也只能承认言者“不可考”。
就诗的本身来考察,也看不出它有什么明显的阶级特征,只见诗里有个“闼”字值得注意;恐怕这个字是从《诗序》之说的主要依据。《毛传》说,“闼,门内也。”《释文》引 《韩诗》说,“门屏之间曰闼。”《通释》说:“按《传》门内当为内门之讹。《文选·古辞·伤歌行》李善注,引《毛传》曰,闼,内门也。是其证矣。《汉书·樊哙传》:‘哙乃排闼直入。’颜师古注:‘闼,宫中小门也,曰门屏也。’薛综《西京赋注》:‘宫中之门小者曰闼。又闼与闱同。’《广雅》: ‘闼谓之门。’《后汉书·桓帝纪》章怀注,引《广雅》作‘闱谓之闼’。《尔雅》:‘宫中之门谓之闱。’与闼为内门,义正合。”如果古人训诂正确,那么就有许多人据此以为这都不是一般草门圭窦的臣家所能有的。所以,人们就有理由说这诗是刺齐国统治阶级的荒淫生活。何况齐国正有不少荒淫之君,如齐哀公、齐庄公、齐襄公便是。就是号称贤君的齐桓公也是好色之君,他就有内嬖如夫人至六人之多。难怪后人多从《诗序》说。可是谁也没有找出确切的证据来证实这诗究竟是刺何人的。
我觉得还是今人对此诗的新解为好。这是描写一位漂亮的女子大胆而热烈地追求她的意中人的诗。这位漂亮的姑娘大白天来到情人家中,她踩着席子,进入“我”的室中,晚上更直入其室与之幽会。她能够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极力追求爱情的自由,这种精神实属难能可贵。这样认识才还此诗的本来面貌,才算看清了它的真正价值。
全诗只有两章,情节并不复杂。第一章是写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一大早就悄悄地来到“我”的屋里,和她的情人幽会。第二章写这位年轻温柔的姑娘在夜幕刚降临时就轻手蹑脚地走进“我”的屋里,并依偎在“我”的身旁。作者并没有让“我”吟咏自己见到惹人怀想的姑娘时的那份惊喜,那份欢乐;也没有述说姑娘的满心喜悦,满脸幸福,但姑娘那轻轻而来,悄悄伴随的动作不正显示了她对“我”的一往深情,满腹挚爱吗?朱熹《诗集传》对“履我即兮”解释说:“履,蹑。即,就也。言此女蹑我之迹而相就也。”轻手蹑脚地紧跟着“我”的脚步走,这是一种面带微笑、悄悄的怕惊动对方的动作。就是这个表情动作的简单画面,却极其真实而形象地反映出一对恋人热恋时的生活情景,使人物简直可以 “呼之欲出”,读来十分生动。
诗篇突出的艺术特点是以日月起兴,借以比喻那姑娘的容光焕发,娇艳夺人。马瑞辰在《毛诗传笺通释》上说:“古者喻人颜色之美,多取譬喻日月。《诗》 ‘月出皎兮’,《传》: ‘妇人有美白皙也。’《神女赋》云: ‘其始出也,耀乎若白日初出照屋梁;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皆其义。”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篇》里说:“夫比之为义,取类不常,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比拟是没有一定的,可以从声音相貌来刻绘,也可以从一般事物上来描写。本诗就是从相貌方面来刻绘,用日月来比喻女子的颜色的,这种比拟十分确切生动。
重章复沓是本诗的又一个艺术特点。方玉润《诗经原始》说:“发,行去也。孔氏颖达曰: ‘行必发足而去,故以发为行也。’”我们看到,诗人用同样的笔法对第二章加以处理,只把第一章的 “日”、“室”、“即”改为内容相近的“月”、“闼”、“发”三个字(其余字两章相同),形成了本诗的重章复沓的艺术形式。这种反复吟咏不仅强化了诗的意境,也展示了一对恋人缠绵悱恻、真挚相爱的情怀。两章的第一句从日光写到月光,不仅仅是为了说明幽会的时间和时间的推移,也反映了两个人情深意厚,比喻了姑娘的美丽动人。
本诗选材独到,笔法简洁,生动而又准确地描绘出一对恋人秘密幽会的情景,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追求和热爱。

☚ 著   东方未明 ☛
东方之日

东方之日

《诗·齐风》篇名。《诗序》说是刺“君臣失道,男女淫奔”。三国魏王肃则谓“言婚姻之正礼,刺今之淫奔”。近人或认为是描写新婚幸福的诗,或说是刺齐国统治阶级的荒淫生活。从诗意看,是一首写情人幽会的诗。全诗两节,每节5行。重叠格式。将男女私情,表现得缱绻缠绵,生动感人。

☚ 东风集   东方未明 ☛
0000112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7: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