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东乡族传统伦理思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东乡族传统伦理思想东乡族历史上各种伦理思想及其道德观念的总称。东乡族,过去不被认为是单独的民族共同体,称为“东乡回”、“东乡土人”、“东乡蒙古人”、“蒙古回回”等。其先民系由13世纪进入该地区的一支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人(另说出自一支色目人),与当地汉、藏、回等民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互相婚配,逐渐融合而成。现有373, 872人(1990年),主要聚居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境内洮河以西、大夏河以东和黄河以南的山麓地带,其中多半聚居在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余皆分布在兰州、定西及宁夏、新疆等地。解放前,已进入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东乡族传统伦理思想是中国伦理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它在该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在其社会生活习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东乡族传统文化中,“花儿”是最喜闻乐见的民歌形式,不仅人人会唱,且多能即兴创作。多用“花儿”来抒发追求幸福生活的理想与愿望,揭露反动统治阶级残酷压迫与剥削劳动人民的罪恶行径,控诉封建制度下的包办婚姻,歌颂忠贞纯洁的爱情。民间故事中,也蕴含着丰富的伦理思想。特别是《玉斯哈的故事》、《绿寡妇斩蟒》、《沙郎哥》、 《白羽飞衣》、《米拉尕黑》、《池子拉吾》等,反映了劳动人民祈求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道德理想与愿望,表现了劳动人民与邪恶势力进行斗争的意志与决心,歌颂了劳动人民勤劳勇敢的道德品质和聪明才智,抨击了反动统治阶级的残暴和愚蠢。如《米拉尕黑》中的米拉尕黑,从小就有勤劳勇敢的品质。后与美丽善良的海迪娅姑娘相爱。但当强寇入侵的消息传来后,他忍痛与恋人别离,毅然奔赴战场,并在战斗中立了大功。为此,国王试图留他在王宫以尽护卫之职。但为了爱情,他毅然舍弃荣华富贵而回到家乡。可海迪娅却被人用“迷魂酒”的奸计抢走。在乡亲们的帮助下,他救出了海迪娅,并结成幸福美满的一对。故事对主人公的勤劳品质和英勇顽强精神以及坚贞不屈的爱情,给予充分的肯定与褒奖。《绿寡妇斩蟒》则歌颂了东乡族妇女勇敢、智慧的品质和敢于自我牺牲的献身精神。普遍信奉伊斯兰教,宗教道德对该族人民的生活习俗有较大影响。他们将戒烟酒、戒赌博、戒高利贷盘剥、戒搬弄是非、戒卖寡妇、戒贩毒、戒忏逆父母、戒盗窃、戒色、戒欺骗孤儿等这十大戒律为宗教道德规范,并自觉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言行。特别是在“坐静”即“修道”期间,教徒们还严格遵守教规规定,少吃少饮少睡,多“记住赞圣”,严禁色欲,克制情欲,以求到天堂跟“安拉”享福。在婚姻道德上,实行宗族外婚制和宗教内婚制。凡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其他民族,只要条件相当,皆可通婚。有些地区甚至存在教派内婚制。不许男女自由恋爱。缔结婚姻时,多把家族利益放在首位,故封建包办买卖婚姻较盛行。但对男女双方有不同的道德要求:男的必须品貌端正,老实能干;女的会做针线,会做茶饭,懂家规,守妇道,具有吃苦耐劳的品质。普遍存在重男轻女的观念,故俗语中有“生个丫头不算数,抱个尕娃有盼头”的说法。家庭生活中,以男性为主,实行儿子继承制。与此相对应,妇女的人格和地位极其低下,不仅要受封建思想意识的约束,还要受宗教观念特别是宗教戒律的限制:不能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出门行路要戴“盖头”;在家必须伺候公婆,受丈夫所管制,来了男性客人须“回避”,家族观念也较浓厚。一大家族中有若干小家庭。家族内必须推选一名长老来主持婚娶丧葬等家族大事。家庭或家族内部长幼辈份的区分非常严格,长者具有绝对权威,子女须承担孝敬并赡养父母的责任和义务。大家族利益与小家庭利益紧密相关,危难须共同承担,利益须共同分享。此外,还具有热情好客的道德传统:凡有客来,皆须备茶饭予以款待,走时还须送土特产以作留念。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