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Bǐng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围场,山东之东平,山西之太原、阳泉,广东之高要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源不一: ❶ 《姓氏考略》 注云: “神辰臣丙封 (一作屏封),为丙姓之始。” ❷又注曰: “一云齐懿公臣丙茂之后。望出平阳。” ❸或为邴氏所改。郑樵注 “邴”曰: “亦作 ‘丙’。晋大夫邴豫食邑于邴,因以为氏;齐亦有邴邑,而亦有邴氏。” (按: 齐丙茂或即食邑于“邴”。) 又: 《姓氏词典》 注据 《古今姓氏书辨证》云: “系邴姓所改。 春秋时齐国大夫邴𨞕, 后去邑为丙氏。” ❹又曰: “汉都尉李陵降匈奴,裔孙归魏,见于丙殿,赐姓曰丙氏。唐应公邴粲,其后也。与高祖有旧,以其姓犯庙讳,赐姓李。” (按: 实复其旧姓,邴粲,李陵之后也。) 汉代有丙吉,丞相; 又有丙倩,高苑侯。 丙bǐng見“大丙”。張衡《東京賦》:“大丙弭節,風后陪乘。” 丙读音b·ing(ˇ),为ing韵目,属ing—eng韵部。兵永切,上,梗韵。 ❶天干的第三位。 ❷[丙夜]旧时把一夜分为五更,丙夜指三更,即夜十二时。 上一条: 掤 下一条: 邴 丙〔bing〕bint. 丙ㄅㄧㄥˇbǐng一1179①名扁形块状物。闽语。福建厦门〖 〗。草~。②名某一地点附近的地方。闽语。福建厦门〖 〗。③动舔取。吴语。浙江象山。清道光十四年《象山县志》:「以舌取物曰~。」④动烧毁。湘语。湖南长沙〖pin41〗。招呼~咖啦小心别烧了。⑤量用于扁形块状物。闽语。福建厦门〖 〗。三~草‖一~云。   丙bǐng❶天干的第三位。参见780页“天干”。 ❷姓。 丙bǐng
丙❶天干的第三位。也表示次序第三:~等︱~级。 ❷旧说五行中丙丁属火,因而以“丙”作为火的代称:付~。 丙bǐng❶ 天干的第三位:丙子|丙寅。 ❷ 用作顺序词第三:丙级|丙种证券。 ❸ 姓。 丙bǐng古代名物 > 禮俗類(上) > 喪葬部 > 殯器 > 丙舍 > 丙 丙 bǐng
古代名物 > 地物類 > 土部 > 方地 > 丙 丙 bǐng 南方的代稱。古五行家以干支配五方,丙配南,因稱。《説文·丙部》:“丙,位南方。”桂馥義證:“丙,火,故位在南。”宋·高似孫《緯略》卷六引《周地圖記》曰:“順治郡丙穴,以其口向丙,因以爲名。”
古代名物 > 日用類 > 爐燈部 > 炭火 > 火 > 丙 丙 bǐng 丙【同义】总目录 柔兆丙游兆丙bǐng天干的第三位。与地支配合以纪日、纪年。《左传·僖公五年》:“十二月~子朔,晋灭虢。”(朔:农历每月的第一天。虢guó:国名。) 丙 丙付丙。五行学说中丙、丁属火,因以“丙”为火的代称。林则徐《与怡良》:“故文附于此,务祈即~,切切。” ☚ 一、信件处理办法 付丙 ☛ 丙*bingB1FB ❶天干的第三位。 ❷序数第三的代称:~等/~级。 序数 序数第(~五;~十) 第一:一(压一;天下第一) 头(头号;头名;当头) 首(首位;首先;首冠;榜首;首屈一指) 甲(甲等;~级;首甲) 冠(冠首;摽冠;三连~;全国之冠) 魁(魁首;大魁;元魁;夺~) 状元 巨拇 称首 第一的:初(初一) 大(~伯;老~)正(~月;~旦) 元(~月;~旦;~配) 长(~兄) 第二:二(老二) 次(~日;~子;其~) 亚(~子;~军) 仲(~兄)乙(~等;~级) 副(~职;~手) 第三:三(老~) 丙(~等) 叔(~弟) 第四:四(老~) 丁(~等) (表示次序的数目:序数)
另见:次数 名次 ☚ 名额 次数 ☛
用年月日计时的方法 用年月日计时的方法历(历法;历序;历律;历术;历算;历数;~术;~书;月~;台~;天历;政~;纪历;黄历) 宪 象 皇帝颁发的历法:龙躔 中国的历法:阴历 农历 夏历 旧历废历 斗历 古历 华历 夏数 太阴历 外国的历法:阳历 公历 西历 新历洋历 太阳历 伊斯兰教历:回历 计算年代的方法:纪年 开始新的纪元:开元 中国古代纪年法:干支 中国古称十二年:纪(一纪) 中国古称三十年:世(一世) 十年:年代(二十世纪九十~) 一百年:稘 世纪(二十~) 古代测时法:土圭 日晷 滴漏 天干纪月:月雄 月阳 地支纪月:月雌 月阴 天干次序符号: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地支次序符号:甲 乙 丙 丁 戍 己 庚 辛 壬 癸
另见:计算 报告 用时间 计时器 ☚ 计时法 D 社会 ☛
火 火火(~光;~龙;~蛇;~墙;~网;灯~;山~;电~;炉~;炭~;失~;灭~) 丙(丙丁;付~) 烜 炣 煚 烷 炎上 祝融(祝融氏) 属于火范畴的事物:火种 火的样子:烇 火赤的样子:焃 火明亮的样子:烺烺
另见:燃烧 熄灭 烟气 烟雾 灯 明亮 ☚ 火 各种火 ☛ 丙bǐng❶天干的第三位。 ❷因以为第三的代称。 丙bǐnɡⅠ ❶ (天干的第三位) the third of the Ten Heavenly Stems ❷ (姓氏) a surname: ~ 吉 Bing Ji Ⅱ (第三) third: ~ 等 the third grade;grade C;~ 种维生素 vitamin C ◆丙氨酸 alanine;lactamine; 丙苯 {有化} propyl benzene;phenylpropane; 丙醇 {有化} propanol ethyl carbinol;propyl alcohol; 丙丁酚 probacol; 丙二胺 pro ̄ pane diamine; 丙基 {有化} propyl group; 丙腈 propionitrile;ethyl cyanide;propane nitrile; 丙硫 rosickyite; 丙醛 {化} propionic aldehyde;propanal;propional dehyde;propylaldehyde; 丙炔 {有化} propine;propyne;proparagyl;allylene;(methyl) acetylene; 丙三醇 {化} glycerin;glycerine;glycerinum;glycerol; 丙酸 {化} propionic acid;propanoic acid;methylacetic;monoprop; 丙缩醛 propylal; 丙糖 {生化} triose; 丙酮 {化} acetone;acetonum;pyroacetic spirit; 丙烷 {化} propane;dimethylmethane; 丙烯 {化} propylene;propene; 丙烯基 propenyl;isoallyl; 丙烯腈 {有化} vinyl cyanide;acrylonitrile;cyanoethylene;Acrylon (熏蒸剂);Ventox;vinylcyanide; 丙烯醛 acryladehyde;acrolein;propenal;aqualin; 丙烯酸 {有化} acrylic acid;acroleic acid;propenoic acid;acryloid; 丙烯酸酯 propenoic acid ester; 丙烯酰胺 propenamide; 丙酰 propionyl; 丙酯 {化} propyl ester 丙the third of the ten Heavenly Stems 丙bǐng (篆) 象形字。《尔雅·释鱼》说:“鱼尾谓之‘丙’。”于省吾说,甲骨文像器物的底座,还有人认为“丙”是内、穴的另种形态。本义已失,借为天干之名,以“丙”作声符的字有: bing 上声:柄(把柄) 炳(彪炳千秋) 邴(地名,故地在今山东省费县东) 去声:病(疾病) bian 阴平:鞭(鞭长莫及) 去声:便(方便;另读pián,便宜) 相关链接 1.“便”,古文字由亻、丙、支合成,“丙”表声,是“鞭”之本字。 2.于省吾(1896—1984),中国现代古文字学家、古器物学家。辽宁省海城县人,有《甲骨文释林》传世。
14.趣談“丙”字丙,我們的祖先習慣于單音表意,不喜歡囉嗦,説基數詞時:一,二,三,四……,説序數詞時不習慣説: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而是説:甲,乙,丙,丁……,這第三(丙),原來是古人的炊具,炳是它的返還字,意思也變成表示明亮和顯著。
丙 甲骨文; 金文; 篆bǐng[冂(意符)+火(聲符)→丙(《説文》:“丙,位南方,萬物成,炳然。陰氣初起。陽氣將虧。從一入冂(jiōng)。一者,陽也。丙承乙,象人肩。”解説近乎玄學,不確。丙,初文像古代鼎、鬲之類的炊具,疑有三足,文字上少畫一足,子禾子釜“丙”,冂下從火,證明“丙”爲可以用火的炊具。擬爲炳本字。借爲“天干”第三位。天干爲“序數詞”,丙即第三〈丙等〉。古人喜歡形象思維,常用具體形象的東西標示抽象的思維,“丙”實際上就是當時燒飯的鍋子。古代以十干配五行,丙丁屬火,因稱火爲“丙丁”。通“炳”。)]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四十回):“餘不多及,閱後乞付丙丁。”(多話不説了,看過之後燒掉。) 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二八章):“朕已再三囑咐,每次給卿手諭,看後即付丙丁。卿萬勿稍有疏忽!” 丙(bǐnɡ)“ ,位南方,万物成炳然。阴气初起,阳气将亏。从一入冂。一者,阳也。丙承乙,象人肩。凡丙之属皆从丙。”(兵永切) 段玉裁注:“郑注《月令》曰:‘丙之言炳也。万物皆炳然箸见。’……(从一入冂)合三字会意。阳入冂,伏臧将亏之象也。”俞樾说“丙”为“柄”之古文。张舜徽认同此解,云:“盖一以象天,此与雨之从一同意。入者,日也;冂者,门也。日光从天而下,射入门内,则一室昭然明矣。此乃丙字从一入冂之意。”[1]根据五行说,丙位居南方,属火;火代表夏,故万物兴盛。而阴气开始出现阳气将遭亏损。 甲骨文作 等,金文中有 、 、 等形,战国包山楚简作 、 。对其构意,各家说法不一。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释干支》谓丙象鱼尾;于省吾《殷契骈枝》说象物体的底座;叶玉森《殷虚书契前编考释》谓象几形等。徐灏《注笺》云:“丙之字形不可晓,从一入冂,望文为说耳。古钟鼎文多作 ,或作 ,状似鱼尾,故《尔雅》云‘鱼尾谓之丙’。然亦非其本义,阙疑可也。”季刚先生说“丙”为“髆”之初文。陆宗达、王宁两位先生则认为“丙”乃“膀”之初文。因臂膀在人身两侧,所以引申有旁侧之义。髆训肩甲,与膀同源,引申有侧义。[2] 丙部无属字。 丙bǐng(5画)
 【提示】中间是 , 人位于半包围结构内时末笔捺改点。 *丙bǐng5画 一部 (1) 天干的第三位;又用作序数第三的代称: ~级|甲乙~丁|岁在~申。 (2) 火(古时用天干配五行,丙丁属火): 阅后付~。 丙 ☚ 丙部 丁部 ☛ 丙bǐng上古象形字。甲骨文金文没有上边一横,“内”形上不出头。可能是兵器柄下端的托,如金文族徽字许多庚字下端就有丙字。或即柄的本字(戈的杆叫柲,详必字)。丙是天干的第三位,常用作顺序的第三。如:他的考试得丙等。战国以后迷信中五行的说法以丙指火。如:付丙(即烧掉意)。 丙★常◎常
bǐnɡ象形,甲骨文、金文象器物底座形。(一说为“兩”的省形分化字;一说象鱼尾之形,本义为鱼尾。)隶定为“丙”。假借为天干的第三位,由此引申为顺序第三。 【辨析】 以“丙”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读binɡ,但声调不同。bǐnɡ:柄、炳∣bìnɡ:病。丙 (bǐng)陰气初起,陽气將虧。从一入冂。一者,陽也。案:南方之卦爲 ,陽中固有陰。然曰“一入冂”,則似閉藏時矣。古篆作 。《爾雅》“魚尾謂之丙”,可信,象形字也。 【按】丙,甲骨文作 ,金文作 、 ,基本保留了甲骨文的構形特徵。本義不明,常被借用表示天干第三位。 丙 ☚ 盟 更 ☛ 000002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