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世界中古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世界中古史/日耳曼人大迁徙/法兰克王国/采邑制/封建庄园制/封建等级制/手工业行会/基督教会/天主教/神圣罗马帝国/英吉利王国/瓦特·泰勒起义/圈地运动/新贵族/斯图亚特王朝/法国城市公社/法国农民起义/百年战争/宗教改革/德国农民战争/文艺复兴/克洛维/查理曼/奥托一世/贞德/马丁·路德/闵采尔/马可·波罗/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刻卜勒/朝鲜古代史/高句丽/新罗/百济/李朝/李舜臣/日本古代史/大和国/大化改新/武士/幕府政治/丰臣秀吉/阿拉伯古代史/伊斯兰教/古兰经/哈里发/阿拉伯帝国/穆罕默德/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非洲古代史/努比亚/阿克苏姆/加纳/马里/桑海/刚果/美洲古代史/印第安人/玛雅文化/阿斯特克文化/印加文化

☚ 普林尼   世界中古史 ☛

世界中古史

世界中古史shijie zhonggushi

又称世界中世纪史。中世纪一词, 最初出现在文艺复兴时代, 专指从西罗马帝国灭亡到文艺复兴之间一段时间, 大约相当于5-15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学者弗拉维奥 ·比翁多 (1388-1463), 在他的30卷巨著 《罗马帝国衰亡后的历史》 里, 专门论述472-1440年间的历史, 第一次把中世纪作为一个独立的时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意大利历史学家贾巴蒂斯塔 · 维科 (1668-1744), 在他1725年发表的 《论民族共同性的新科学原理》 中, 把人类历史分为神权时代、英雄时代和人权时代。所谓英雄时代, 主要指中世纪。从此, 中世纪一词被西方学术界广泛采用。18世纪法国启蒙学家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人, 从法律和政治制度方面考察了中世纪封建制度, 奠定西方中世纪史的基础。西方学者的中世纪史历来以西欧为对象,不包括拜占廷、俄罗斯、阿拉伯及其以东地区, 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世界中世纪史。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 在 《共产党宣言》、《反杜林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和 《论国家》等著作中, 也使用中世纪一词,但赋予新的科学内容,专指封建社会。世界中世纪史则是研究世界范围内封建社会发生、发展和衰亡的历史。
世界各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很不平衡, 想划定一个适合所有国家封建社会的起止年代是困难的。在我国和苏联等国, 一般以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作为世界中世纪史的开端,以17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前夕为终结。有些学者还有不同意见, 有的主张世界中世纪史的下限应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之前,近年来还有人主张下限在16世纪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前夕。欧美和西方诸国的史学家, 一般认为15世纪末为世界中世纪史的终结。
封建社会在物质生产和精神文明方面比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前进了一大步,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15世纪以前, 中国、印度、伊朗、阿拉伯帝国等东方国家, 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 影响很大。美洲的印第安人, 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许多欧洲国家,如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荷兰、俄国等, 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新航路开辟以后引起的殖民掠夺,使西欧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亚、非、美洲广大地区开始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严重地阻碍那里的社会发展。
尽管世界各国的封建社会千差万别, 还是有共同规律可循的。揭示这个规律并丰富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世界中世纪史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马克思主义认为, 封建社会里占支配地位的是封建制生产关系,其基本特征是封建主阶级(个人或集体)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农民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独立的经济,但必须向封建主缴纳劳役、实物或货币地租以及种种苛捐杂税。农民对封建主的人身依附, 或称超经济强制, 是封建经济的必要条件, 依附的形式千差万别, 有权利不等的依附农和接近奴隶的农奴。在许多国家的封建社会里,如朝鲜、日本和阿拉伯帝国,往往残留着占次要地位的原始公社制或奴隶制成分,但都受封建关系的制约。
封建社会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主要表现为封建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中国的农民战争规模之大和次数之多, 在世界史上是罕见的。阿拉伯帝国爆发过大规模的穆堪那起义、巴贝克起义和黑奴起义。朝鲜高丽末期爆发席卷全国的农民大起义。14世纪的英国和法国, 也发生大规模的农民战争。中古晚期, 阶级斗争更加尖锐复杂。西欧的资产阶级利用宗教旗帜, 发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德国的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是欧洲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第一次大决战, 但不幸以失败而告终。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终于获得成功, 创立了荷兰共和国。16世纪以降, 亚、非、美洲的农民运动, 往往与各国的反对殖民主义和维护民族独立的斗争相结合, 成为一支不可抗拒的洪流。
在封建社会里,封建国家是封建主阶级的国家,但其政体, 即政权形式, 则各式各样。西欧在封建社会初期以分裂割据为主。城市兴起以后, 各地经济联系增多, 同时新兴市民阶级和王权结成联盟反对割据势力, 帮助王权取得胜利, 实现国家统一。13、14世纪的英、法形成等级君主制 (又称 “议会君主制”)。15世纪末, 又形成君主制。在俄国, 反对外族入侵的斗争加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德国和意大利与英、法相反, 一直处于分裂割据状态。亚洲一些国家长期实行中央集权, 但市民力量弱, 难以形成与贵族抗衡的力量。
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在中世纪影响极大。西欧的天主教会是封建制度的国际中心, 教皇自称是上帝的代表,垄断着文化教育和意识形态。在那里,对天主教神学的批判是其他一切批判的前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成就巨大,为近代欧洲文化奠定基础。伊斯兰教主要流行于西亚、北非和东南欧,古兰经具有法律效力。佛教广泛流传于中国、朝鲜、日本、印度支那和东南亚,被有些国家定为国教。
苏联研究世界中世纪史是有贡献的。科斯敏斯基院士(1886—1959)主要研究英国土地关系史、拜占廷史、外交史和史学史。他的《13世纪英国土地关系史研究》(有英译本),在苏联和英国很有影响。斯卡兹金(1891—1973)主要研究西欧土地关系和农民运动。他和科斯敏斯基主编的《中世纪史》第1卷早已译成中文(1957年三联出版),在我国影响很大。苏联科学院集体编写的多卷本《世界通史》也有中译本,其中第3、4卷是中世纪史。
当代西方史学界对封建主义的理解各式各样,但大体沿袭伏尔泰和孟德斯鸠的传统。本世纪初英国剑桥学派编写的多卷本《剑桥中世纪史》,在西方史学界影响很大,奉为权威。美国中世纪史家汤普逊(1869—1942),虽然主张对历史的了解应扩大到各方面,但仍然错误地只把封建主义看成政治组织,也不了解阶级斗争在历史上的作用。他的《西洋中古史》和《中世纪经济社会史》有中译本。法国的年鉴学派,标榜要从总体上考察封建主义,仍然主要从政治上认识封建主义。代表人物是布洛克(1886—1944),著有《法国农业史》等。
我国世界中世纪史的基础薄弱,基本上是解放后新建的学科。40年来取得很大成绩,翻译出版了许多外国史学名著和资料。已经出版并被教育部(教委)定为大学教材的有:周一良、吴于廑主编的《世界通史》(中古部分),朱寰主编的《世界中古史》和刘明翰主编的《中世纪史》。朱庭光主编的《外国历史名人传》(古代部分,下册)和《外国历史大事集》(古代部分,第二分册),是兼有工具书性质的参考读物。近年来,世界中古史领域的学术研究空气比较活跃,发表的论文显著增多,有些具有相当的水平。
学习世界中世纪史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认真研究保存下来的实物和文献资料。资产阶级学者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对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因阶级的局限,不可能科学地解释封建社会。对于他们的研究成果,应当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和鉴别,不能兼容并蓄。

☚ 世界中古史   日耳曼人大迁徙 ☛

世界中古史/法兰克王国/查理曼帝国/封建庄园制/封建等级制/凡尔登条约/神圣罗马帝国/德国农民战争/英吉利王国/英法百年战争/瓦特·泰勒起义/圈地运动/尼德兰革命/莫斯科公国/沙皇/拜占庭帝国/十字军东侵/城市的兴起/手工工场/手工业行会/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宗教改革/大和国/大化改新/遣唐使/幕府政治/朝鲜壬辰卫国战争/阿拉伯帝国/伊斯兰教/蒙古西征/印第安人/阿斯特克文化/玛雅文化/印加文化

☚ 日耳曼人大迁徙   世界中古史 ☛

世界中古史

世界中古史Shijie zhonggushi

亦称中世纪史。“中世纪”一词来自拉丁语mediumaevum,意为“中间的世纪”。最初使用这一概念的是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人文主义历史学家。他们把古希腊、罗马文化衰落,到十五、六世纪文艺复兴,称为中间的世纪。通常把西罗马帝国灭亡的476年和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为世界中古史的时间断限。但学术界对此仍有不同见解。中古史长达12个世纪,其研究对象是世界范围内封建制度生成、发展、解体的全部过程。封建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存在较大差异,时间上亦有早晚先后。西欧封建化过程从5世纪后半期开始,东欧各国晚一些,而斯拉夫人的封建化过程大约从9世纪后半期方才开始。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制度的基础,农民是主要劳动者。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以劳役、农物、货币3种形式支付地租。在封建制度形成过程中,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庄园也开始形成。随着封建化的完成,社会经济、政治各方面获得了很大发展,城市兴起,为工商业进步创造了条件。中古时代是教会的一统天下。教会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是跨国界的统治者。在教会统治下,科学文化是神学的婢女,一切不符合教会思想的学说都被视为“异端”、“邪说”。中古后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意大利和英国等地萌芽。16世纪,带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性质的手工工场普遍出现在西欧,新兴的资产阶级出现在历史舞台上。他们一方面进行血腥的资本原始积累,另一方面开始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发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名曰古典文化复兴,实则为资产阶级进行舆论准备。文艺复兴造就了达·芬奇、米开兰基罗等一大批思想家、艺术家和文化巨匠。他们为人类留下了一大笔宝贵的财富。哥伦布等人“发现”新大陆,开辟新航路,使新生的资产阶级找到了新的财富来源和资本原始积累的方式,开始了大规模殖民活动。中古后期,教会逐渐失去昔日的地位,以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旗帜为先导,宗教改革运动轰轰烈烈开展起来,猛烈冲击了教会及其思想体系。中古时代亚洲各国也先后完成了封建化过程。穆罕默德创立了世界3大宗教之一的伊斯兰教,并以此为旗帜,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农民阶级作为中古时代的受压迫者,曾不断反抗封建地主阶级的压迫,英国的瓦特·泰勒起义、法国的扎克雷起义、德国农民战争等就是多次起义的缩影。1581年,尼德兰发生资产阶级革命,荷兰率先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封建制取代奴隶制是历史的进步,并为资本主义准备了条件,封建制最终被资本主义所取代。中国早已开始封建社会,由于教学上的分工,世界中古史一般不涉及中国历史上的内容。

☚ 世界中古史   法兰克王国 ☛
0000412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9:5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