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外宾交往中的称呼
(1)在涉外交往中,一般对男子称先生,对女子称夫人、女士或小姐。已婚女子称夫人,未婚女子称小姐,不了解婚姻情况的可称小姐,戴了结婚戒子的年纪稍大的女子可称夫人。在公关活动中发表演说、致辞,对在场女子统称女士为好,这一称呼包括已婚又包括未婚的成年女子,也比较庄重。
以上是根据性别状况以及婚姻状况的称呼,使用起来有普遍性。
(2)与身份有关的称呼。
❶称“阁下”。对地位高的官方人士,一般为部长级以上的高级官员的称呼,如“部长阁下”、“总统阁下”、“总理先生阁下”、“大使先生阁下”等。对有高级官衔的妇女,对主教以上的神职人员,对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的人士也可称“阁下”。
❷称“陛下”。君主制国家按习惯称国王、皇后为“陛下”。
❸称“殿下”。君主制国家对王子、公主、亲王等的称呼。
❹称身份。对医生、教授、法官、律师和从事的令人尊敬的职业的人士,可单独称其为“医生”、“法官”等; 对有博士学位的,可称呼“博士”,对教会的神职人员,可称教会的任职,如“福特神父”、“传教士先生”。
❺称军衔。如“上校先生”、“中尉先生”等。
❻称爵位。对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的,也可以直接称爵位,如“侯爵先生”等。
❼称“同志”。凡与中国同志相称的国家,对各种人均可称“同志”,如“主席同志”、“议长同志”、“大使同志”、“服务员同志”。
❽称“先生”。在对高级官员没有称“阁下”习惯的美国、墨西哥、联邦德国等国家,可对部长级的高级官员称“先生”; 日本对有知识、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妇女也称“先生”; 对男服务员可称“先生”。此外,凡以身份、学位、军衔、爵位称呼的人士,均可同时加上“先生”二字。
(3)姓名是人的识别符号,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名,以供在社会交往中使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姓名习惯,必须对此有所了解,才不会在见面称呼时闹出笑话。
❶名在前,姓在后。讲英语、德语、法语的人; 印度人、泰国人、阿拉伯人等的姓名排列是名在前,姓在后。婚前男女一般随父姓,婚后女子改随夫姓。
在口头称呼时,讲英语的人一般可以只称呼其姓,但在正式场合要全称,关系密切者、家人,亲友,才可称名或用爱称; 讲德语的人,一般人相互称姓,家庭成员、亲戚朋友间互称名; 印度男人一般只称呼姓,不称名; 泰国人口头尊称一般只叫名字不叫姓,并在名前冠称“坤”(即“您”),平民的冠称,成年男子为“乃”(即“先生”),已婚妇女为“娘”(即“女士”),未婚妇女为“娘少”(即“小姐”); 阿拉伯人的全名一般由本人名,父名、祖父和姓的顺序排列组成。正场合一般称全名,有时也省略祖父名牌姓的顺序排列组成。正式场合一般称全名,有时也省略祖父名甚至父名,简称时只称本人名字。但事实上,对很多阿拉伯人,特别是对有社会地位的上层人物,都可简称其姓。阿拉伯人的姓名前常有一些表明身份的符号,如“埃米尔”,为王子、亲王、酋长之意;“苏丹”,为君王、国王之意;“伊玛姆”是清真寺领禅人之意;“赛义德”是先生、老爷之意;“谢赫”是长老、村长、族长之意,这些称号有的已转为人名。
❷姓在前,名在后。日本人、朝鲜人、越南人、柬埔寨人等的姓名均是姓在前,名在后。日本人的姓以两个字居多;越南妇女的姓和名之间常加一个“氏”字,如李氏英; 朝鲜人、越南人的姓一个字为多; 匈牙利人的姓名一般由两节组成,如“纳吉·山多”。
在称呼上,日本人口头都称姓,正式场合应称全称; 朝鲜人关系较熟的人称名,一般称全称; 越南人非正式场合习惯在名前加“阿”,如“阿惠”等; 柬埔寨人通常只呼名; 匈牙利人简称姓。
❸有名无姓。这种情况以缅甸等国最典型。缅甸人有名无姓。其名通常在出生后七天命名,名字的第一个字往往按照出生日属星期几规定的字母取。
缅甸人的名字前通常冠上称呼,以示性别、长幼和社会地位。
对长辈或有地位的男人称“吴”,意为“先生”; 妇女称“杜,”意为“女士”,以示尊敬。男人一般自称“貌”,表示谦虚; 而女人表示谦虚的自称为“玛”。“波”,意为军官;“塞耶”,意为老师;“道达”即博士;“德钦”为主人等等。
❹姓的位置可前后放的。俄罗斯人的姓名一般由本人名字、父名、姓名三节组成。妇女婚前用父亲的姓,婚后用丈夫的姓。俄罗斯人的姓名通常是名在前,姓在后排列,但也可以把姓放在最前头,特别是在正式文件中,姓名的排列顺序则为姓、本人名字、父名。此外,本人的名字和父名都可缩写,只写第一个字母。
俄罗斯人一般口头称姓或只称名字,为表示客气与尊敬时,与父名同称; 特别表示对长者尊敬时,也有只称父名的; 家人以及关系密切者之间常用爱称。
与外宾交往中的称呼
1.一般称呼
在涉外交往中,一般对男子称先生,对女子称夫人、女士或小姐。已婚女子称夫人,未婚女子称小姐,不了解婚姻情况的可称小姐,戴了结婚戒指的年纪稍大的女子可称夫人。在公关活动中发表演说、致辞,对在场女子统称女士为好,这一称呼包括已婚又包括未婚的成年女子,也比较庄重。
以上是根据性别状况以及婚姻状况的称呼,使用起来有普遍性。
2.与身份有关的称呼
(1)称“阁下”。对地位高的官方人士,一般为部长级以上的高级官员的称呼,如“部长阁下”、“总统阁下”、“总理先生阁下”、“大使先生阁下”等。对有高级官衔的妇女,对主教以上的神职人员,对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的人士也可称“阁下”。
(2)称“陛下”。君主制国家按习惯称国王、皇后为“陛下”。
(3)称“殿下”。君主制国家对王子、公主、亲王等的称呼。
(4)称身份。对医生、教授、法官、律师和从事的令人尊敬的职业的人士,可单独称其为“医生”、“法官”等;对有博士学位的,可称呼“博士”,对教会的神职人员,可称教会的任职,如“福特神父”、“传教士先生”。
(5)称军衔。如“上校先生”、“中尉先生”等。
(6)称爵位。对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的,也可以直接称爵位,如“侯爵先生”等。
(7)称“同志”。凡与中国同志相称的国家,对各种人均可称“同志”,如“主席同志”、“议长同志”、“大使同志”、“服务员同志”。
(8)称“先生”。在对高级官员没有称“阁下”习惯的美国、墨西哥、联邦德国等国家,可对部长级的高级官员称“先生”; 日本对有知识、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妇女也称“先生”;对男服务员可称“先生”。此外,凡以身份、学位、军衔、爵位称呼的人士,均可同时加上“先生”二字。
3.姓名称呼
姓名是人的识别符号,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名,以供在社会交往中使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姓名习惯,必须对此有所了解,才不会在见面称呼时闹出笑话。
(1)名在前,姓在后。讲英语、德语、法语的人; 印度人、泰国人、阿拉伯人等的姓名排列是名在前,姓在后。婚前男女一般随父姓,婚后女子改随夫姓。
在口头称呼时,讲英语的人一般可以只称呼其姓,但在正式场合要全称,关系密切者、家人,亲友,才可称名或用爱称;讲德语的人,一般人相互称姓,家庭成员、亲戚朋友间互称名,印度男人一般只称呼姓,不称名;泰国人口头尊称一般只叫名字不叫姓,并在名前冠称“坤”(即“您”),平民的冠称,成年男子为“乃”(即“先生”),已婚妇女为“娘” (即“女士”),未婚妇女为“娘少” (即“小姐”);阿拉伯人的全名一般由本人名、父名、祖父和姓的顺序排列组成。正式场合一般称全名,有时也省略祖父名和姓的顺序排列组成。正式场合一般称全名,有时也省略祖父名甚至父名,简称时只称本人名字。但事实上,对很多阿拉伯人,特别是对有社会地位的上层人物,都可简称其姓。阿拉伯人的姓名前常有一些表明身份的符号,如“埃米尔”,为王子、亲王、酋长之意; “苏丹”,为君王、国王之意; “伊玛姆”是清真寺领禅人之意; “赛义德”是先生、老爷之意; “谢赫”是长老、村长、族长之意,这些称号有的已转为人名。
(2)姓在前,名在后。日本人、朝鲜人、越南人、柬埔寨人等的姓名均是姓在前,名在后。日本人的姓以两个字居多;越南妇女的姓和名之间常加一个“氏”字,如李氏英;朝鲜人、越南人的姓一个字为多;匈牙利人的姓名一般由两节组成,如“纳吉·山多”。
在称呼上,日本人口头都称姓,正式场合应称全称;朝鲜人关系较熟的人称名,一般称全称; 越南人非正式场合习惯在名前加“阿”,如“阿惠”等;柬埔寨人通常只呼名;匈牙利人简称姓。
(3)有名无姓。这种情况以缅甸等国最典型。缅甸人有名无姓。其名通常在出生后七天命名,名字的第一个字往往按照出生日属星期几规定的字母取。
缅甸人的名字前通常冠上称呼,以示性别、长幼和社会地位。
对长辈或有地位的男人称“吴”,意为“先生”;妇女称“杜,”意为“女士”,以示尊敬。男人一般自称“貌”,表示谦虚;而女人表示谦虚的自称为“玛”。“波”,意为军官;“塞耶”,意为老师;“道达”即博士; “德钦”为主人等等。
(4)姓的位置可前后放的。俄罗斯人的姓名一般由本人名字、父名、姓名三节组成。妇女婚前用父亲的姓,婚后用丈夫的姓。俄罗斯人的姓名通常是名在前,姓在后排列,但也可以把姓放在最前头,特别是在正式文件中,姓名的排列顺序则为姓、本人名字、父名。此外,本人的名字和父名都可缩写,只写第一个字母。
俄罗斯人一般口头称姓或只称名字,为表示客气与尊敬时,与父名同称;特别表示对长者尊敬时,也有只称父名的; 家人以及关系密切者之间常用爱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