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不良品德的矫正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不良品德的矫正

不良品德的矫正

不良品德是一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违背一定道德行为准则的某些心理特征,其产生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不良品德的矫正一般可分为3个阶段:醒悟、转变和自新。醒悟阶段即品德不良的青少年开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产生改过自新的意向。这种意向可能在两种情况下发生:一是教育工作者帮助品德不良青少年改过自新的真诚愿望、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护、耐心的说服教育;一是品德不良的青少年开始认识到继续坚持错误的危害性。转变阶段即品德不良的青少年在产生了改过自新的意向,并且对自己的错误初步有所认识之后,在行为上发生一定的转变。自新阶段即品德不良的青少年经过较长时期的转变之后,若不再出现反复或很少有反复,就逐步进入自新阶段。即完全以崭新的道德风貌出现在社会生活中,对前途充满希望,决心忏悔过去,重新做人。在矫正不良品德的工作中,应注意下列问题:消除疑惧心理和对抗情绪,注意恢复品德不良青少年与教育者之间正常的人际关系;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克服消极的自卑感;提高他们的是非辨识能力,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和善恶感;锻炼他们的意志力,培养抵抗诱惑的能力;把握年龄差异和个别差异,因人、因事而异;注意强化手段合理使用等。不良品德的矫正是一件复杂、艰巨而细致的工作,需要家长、教师及社会各界人士相互配合,共同努力。不良品德的预防和矫正必须防患于未然,从细微处抓起,早抓、及时抓、彻底抓。

☚ 品德的心理结构   适应个别差异的教学 ☛
不良品德的矫正

不良品德的矫正Buliang pinde de jiaozheng

思想品德教育活动或任务之一。小学生的不良品德是在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下, 经过小学生较长时间的错误认识、体验、实践形成的。无论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习惯,还是同家长、师生的关系,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不良品德矫正过程中的难易、长短与他们品德心理结构发生变化的深浅以及形成这种变化的时间长短往往成正比:变化越深、形成的时间越长,矫正越难、所需时间也越长。教育实践证明,不良品德矫正,大体经过:醒悟阶段,即开始认识自己的错误,产生改过自新的意向;转变阶段,指行为上发生的好的变化;自新阶段,即完全以崭新的道德风貌出现在社会、学校生活中,对前途充满着希望,决心忏悔过去,永做新人。具有不良品德的小学生, 犹如久病不愈的患者渴望得到大家满腔热情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教师在对矫正他们身上的不良品德时,应注意:
❶消除他们的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恢复正常的师生、同学、亲子关系,使他们的情感发生变化、态度有所转变,冷静下来、回心转意地思考自己的问题。
❷恢复、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使他们珍重自己在集体中的合理地位和良好声誉;珍视集体的荣誉,愿意根据集体的要求和利益去行动,养成忘我的精神,努力克服缺点、改正错误、积极向上。
❸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是非感。教师应从现有的实际认识水平出发,通过说服教育、阅读文艺作品、观看电影戏剧等方式,逐渐培养他们的正确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
❹增强抗诱惑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在一个时期内, 适当控制外部条件,帮助他们避开重犯过失的某些直接的诱因,通过教育和鼓励,使他们自己产生、不断加强与错误行为作斗争的决心与信心,创造一定的条件,巩固正确的动机和行为,克服错误的行为习惯。
❺正确把握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如他们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方面, 客观全面地认识他们的不良品德的性质、特点、趋向,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因人施教,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❻正确运用矫正不良品德的强化手段——奖励与惩罚,加快他们的转化过程,巩固教育的成果。矫正小学生的不良品德,关键在于教师对他们的深厚感情和教育机智得法。教师应当及时发现问题、掌握情况、根据特点、耐心教育。应当铭记: 不良的儿童,乃是失败的教师的象征 (马卡连柯语)。

☚ 道德理想的教育与培养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理 ☛
0000678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7:0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