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不求甚解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反义成语 > 不求甚解;寻根究底 “这样么?”她淡淡地看了他一眼,那神情是不想再寻根究底,就这样不求甚解已经可以过去了。(叶圣陶《倪焕之》四十七) 不求甚解 甚解:彻底了解。语出晋·陶潜《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原指读书只求领会精神,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多下功夫。现多指只求懂得或了解个大概,不求全面、深入的理解、掌握。常作谓语,亦作定语、状语。 例 普通人读书,虽然常用那一段做口头禅,但是多是习而不察,不求甚解,莫名其妙的。(孙中山《民族主义》第六讲)鲁迅的《呐喊》、《彷徨》,巴金的《灭亡》、《新生》,茅盾的《动摇》、《幻灭》等,就在那个时期进入我的书桌、枕边,如饥似渴地吮吸,不求甚解地读光。(周崇坡《晨窗漫笔·火的向往》) 寻根究底 寻求根由,追究底细。泛指学习或办事要求彻底了解或弄清情况。常作谓语,亦作定语、状语。 例 我虽然句句藏头露尾,被你们层层寻根究底,话也大概说明白了。(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他从不满足于间接得来的材料,总要找原著寻根究底,不管这样做有多麻烦。(施东向《义理、考据和辞章》) 亦作“穷根究底”、“寻根问底”、“刨根究底”等。 例 淑华穷根究底地问道:“三爸跟你谈过什么事吗?”(巴金《秋》十三)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成语故事 > 不求甚解 【出处】: 晋·陶潜《五柳先生传》:“好读书, 不求甚解, 每有会事, 便欣然忘食。” 【故事】: 陶潜, 字渊明, 是东晋末一位著名的诗人。他厌恶官场的黑暗,同情人民的疾苦, 长期过着隐居生活。由于十分喜爱自然, 他便给自己取了一个“五柳先生”的别号。他在一篇自传性短文——《五柳先生传》 里, 谈到自己读书的情况时写道:“五柳先生十分喜欢读书, 但读书时只求领会精神实质, 而不过于在字句上花功夫。每当有所领悟,便高兴得连吃饭都忘了。 【意思】: 读书但求领会精神实质, 不过于在字句上花工夫。这是古人强调重在意会的一种读书方法, 并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浅尝辄止。现多指对所学的东西只求表面的了解, 不求深入理解。 【古例】: 老舍《出口成章》:“我有个很大的毛病:读书不求甚解。”夏衍《劫后影谈》:“……一定要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这种风气扭转。”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四章:“这两位随着张大经起义的师爷平日读书不求甚解, 只见别人写祭文用 ‘醴酒’二字,实际不明白醴酒是什么东西, 人云亦云地胡乱搬用。”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精品成语 > 不求甚解 甚:很。解:了解,理解。① 指读书只求了解内容实质,不在字句上花工夫。徐铸成《旧闻杂忆· 忆“本师”》:“我想‘大意’就是关键问题、精神实质,要务求其‘得’,其他枝节的、表面的东西,是可以~的。”② 后多指读书不深入,不认真。邹韬奋《潘老太太与中医》:“我国往往有人看了几本~的医书,就胆敢开方医病,在他们腕下冤死的人真是不可胜数。” 〔出处〕晋·陶潜《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 〔近义〕② 囫囵吞枣 浅尝辄止 蜻蜓点水 走马观花 〔反义〕② 穷源竟委 寻根究底 拔树寻根 锲而不舍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同义成语 > 不求甚解;浅尝辄止 【不求甚解】bù qiú shèn jiě 原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刻意一字一句地解释。现多指只想懂个大概,不求彻底、深入了解。(甚:很。解:了解,理解。)〈例〉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浅尝辄止】qiǎn chánɡ zhé zhǐ 略微尝试一下就停止了,做事、学习、研究等不求深入。(浅:初步。尝:尝试。辄:就。)〈例〉在学习中,我们要坚持不懈,不能浅尝辄止。 辨析 都是直陈性成语;都可形容读书等不求深入、不彻底了解;都多用作贬义;都常作谓语、定语、状语。 “不求甚解”着重于思想上没有要深入下去的愿望;用于口语和书面语。“浅尝辄止”着重于行动停止,即没有好好去做就放弃;多用于书面语。 提示
不求甚解 原意是指反对读书时死抠、钻牛角尖,注重深入领会书中的原意,强调意会的一种方法。语出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东晋末年的著名诗人陶渊明,生活虽然贫困,但十分好学。由于喜爱自然,他给自己取了一个“五柳先生”的别号,并且写了一篇很别致的《五柳先生传》。这篇小传,大约是392年,陶渊明28岁那年写的。它是陶渊明叙述自己少年时志趣的文字,其中有这样几句:“先生的为人,闲静寡言,不爱慕名利;很喜欢读书,但不求深入理解,只想知道一个大概,每有一点新的体会,便高兴得连吃饭都忘了。”陶渊明所说的“好读书,不求甚解”,只是表示他对当时盛行的烦琐考证的学风的厌恶,教人不要钻牛角尖,并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浅尝辄止。 后来,人们引用这一成语,已不是陶渊明的原意了,而是用来比喻学习或工作态度不认真,对所学的东西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理解。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同义成语 > 不求甚解;囫囵吞枣 我读得很快,囫囵吞枣,大有“好读书不求甚解”的味道。(叶文玲《我的“长生果”》) 异 不求甚解 甚:很,极。原指读书只领会精神要旨,不在一字一句上下功夫。语出晋·陶潜《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意会,便欣然忘食。”现多指学习、调查研究不深入细致,只求知道个大概而不深入领会。直陈性成语。色彩较典雅。 例 现在我们很多同志,还保存着一种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的作风,甚至完全不了解下情,却在那里担负指导工作,这是异常危险的现象。(毛泽东《〈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这两位随着张大经起义的师爷平日读书不求甚解,只见别人写祭文用“醴酒”二字,实际不明白醴酒是什么东西,人云亦云地胡乱搬用。(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四章) 囫囵吞枣 不加咀嚼,把枣子整个儿吞下去。比喻不求甚解,不加分析批判,食而不化,笼统接受。多指学习知识、对上级指示等。 例 现在有些血气方刚,缺乏辨别力的青年,囫囵吞枣地读了《红楼梦》,的确会产生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情绪。(茅盾《夜读偶记》五)那时先生不讲解,只让学生背诵,不但得背正文,而且得背朱熹的小注,只要囫囵吞枣的念,囫囵吞枣的背;不懂不要紧,将来用得着,自然会懂的。(朱自清《经典常谈·四书第七》) 同 都可形容读书等不彻底了解。都常作谓语、定语,亦作状语。
不求甚解 不求甚解典出陶潜《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陶潜归隐田园后的自号。此语原指读书但求领悟精神实质,不求一字一句的详细解释。常作贬义,指学习或工作只求懂得个大概,不去深入理解。 ☚ 不为五斗米折腰 不留一字 ☛ 不求甚解谓读书不求深刻理解。唐白居易《松斋自题》诗: “书不求甚解,琴聊以自娱。” 不求甚解bùqiú-shènjiě原意是指反对读书时死抠、钻牛角尖,注重深入领会书中的原意,强调意会的一种方法。语出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不求甚解bùqiú-shènjiě原指读书只要领会要旨,不必死抠字句。现指只满足于了解皮毛,不愿作深入理解。 不求甚解bù qiú shèn jiě【释义】 不求甚解陶渊明自称五柳先生,谓己读书只求领会大意而不求完全理解。后用以形容读书不认真。晋陶潜《陶渊明集》 六《五柳先生传》:“不慕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参见 【五柳先生】。 不求甚解(同)囫囵吞枣 生吞活剥 不求甚解原指读书只求理解大意,不刻意咬文嚼字;后指读书、做事浅尝辄止,不作深入理解。东晋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他性情恬淡,刚直不阿,因不屑于官场应酬,于是主动辞官,到乡村隐居了起来。他曾作过一篇《五柳先生传》,文中生动地描述了自己的身世及乡村生活的自由快乐。谈到读书,他说他注重领悟,不刻意在字、词、句上下功夫,“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见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不求甚解、浅尝辄止、蜻蜓点水;穷源竟委[穷原竟委]、穷源溯流、推本溯源[穷本极源、穷源推本、追本溯源]、寻根究底[追根究底]、追本穷源○不求甚解bù qiú shèn jiě只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好读书,~|~的作风要不得|有些人读书~|学习要耐心细致,不能~。 ○浅尝辄止qiǎn cháng zhé zhǐ比喻刚入门就满足,而不往深处钻研:学习任何东西,~是不会有多少成效的|不能~,而要寻根究底|凡是~的人,都不能学到真本事。 ○蜻蜓点水qīng tíng diǎn shuǐ比喻做事肤浅,不深入:像这样的下乡体验生活不过是~|搞学问,不能~,而应该推本溯源,扎扎实实。 ●穷源竟委qióng yuán jìng wěi彻底弄清楚事物的前因后果和整个过程:任何事物都有它自身的发展过程,我们应~,彻底搞清楚|请教别人,别人也只能略举大概,不可能~。也作【穷原竟委】。 ●穷源溯流qióng yuán sù liú追究事物的根源,寻求它发展的过程:对事物只有~,才能弄清它的来龙去脉|要研究矛盾的全过程,必须做~的工作。 ●推本溯源tuī běn sù yuán推究根本,寻找来源或原因:做学问必须下一番~的工夫| 因为事情不是孤立的,对一个事件要~,才能明白前因后果。也说【穷本极源】、【穷源推本】、【追本溯源】。 ●寻根究底xún gēn jiū dǐ寻求事物的根由底细:似你这样~,便是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了 |村老老是信口开河,情哥哥偏~|他~地问,把我难住了 |此事与你无关,何必~。也说【追根究底】。 ●追本穷源zhuī běn qióng yuán追究事物发生的根源:对于历史事件不仅要~,而且要找出规律|要想找出这种传染病的病因,必须对每一病例都~,进行研究。 不求甚解bù qiú shèn jiě指领会文章精神,不刻意在字句上下功夫,即不死抠字句,后引申为不求深入理解(1)。《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喜欢读书,但不死抠字句。 不求甚解 不求甚解本指读书只求领会大意,不作十分透彻的理解。泛指不深入领会,停留在一知半解上。 ☚ 学习 笃志好学 ☛ 研究的程度 研究的程度稍作研究:涉猎(~不深) ☚ 治学 钻研 ☛ 理解 理解会(理会) 解(解化;体解;晓解;了解) 思悟 发寤 思议 领略 另见:了解2 清楚2 觉悟 领会 ☚ 掌握2 了解的方面 ☛ 不求甚解bù qiú shèn jiěbe content with superficial understanding; be satisfied (/content)with a smattering of knowledge; have but little understanding of; make no effort to go deep into sth;make no effort to understand the real meaning; not try (/seek) to understand thoroughly; seek no more than (/merely) a superficial (/vague/slim/skin deep) understanding;with little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of things;without seeking for the real meaning 不求甚解not seek to understand things thoroughly; be content with a superficial understanding 不求甚解bù qiú shèn jiě甚:很。不求深入理解,只求了解大概意思。be content with superficial understanding, not seek too understand things thoroughly, make no effort to go into sth., not to go deep into sth. 不求甚解bù qiú shèn jiě【解义】甚:很。解:了解,理解。指读书只领会大意,不求彻底理解。 不求甚解bù qiú shèn jiě原指读书不善于字斟句酌。后指读书不认真、不深入,只停留在了解大意上。晋·陶潜《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不求甚解晋代有一个著名的诗人名叫陶渊明。他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官宦家庭,从小就过着穷苦的生活。 不求甚解bù qiú shèn jiě甚:很;极。指读书只领会其要义,不在词句上多下工夫。今多指学习不求深刻理解或工作不做深入调查。晋·陶潜《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不求甚解bù qiú shèn jiě【释义】只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理解。 不求甚解bù qiú shèn jiě甚:很。解:了解,理解。 不深入理解,满足于略知大意不求甚解格式 会意式。 不求甚解;寻根究底bù qiú shèn jiě;xún gēn jiū dǐ“这样么?”她淡淡地看了他一眼,那神情是不想再寻根究底,就这样不求甚解已经可以过去了。(叶圣陶《倪焕之》四十七) 不求甚解bù qiú shèn jiě囫囵吞枣 生吞活剥 不求甚解bù qiú shèn jiě甚:很。指读书只领会其要义,不必在词句上多下功夫。后泛指不认真,不求深刻的理解。 不求甚解bùqiú-shènjiě晋·陶潜《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原指读书要领会精神,不在于对一字一句的解释下工夫。后形容满足于一知半解,不去深刻理解或深入了解。 不求甚解bù qiú shèn jiě解释 解:明白,理解。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刻意在字句上花功夫。后指对待学习、工作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 不求甚解bù qiú shèn jiě❶ 原指读书不在字句上刻意下工夫,只求领会要义。晋·陶潜《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不求甚解bù qiú shèn jiě【解义】 甚:很。解:了解,理解。指读书只领会大意,不求彻底理解。 不求甚解bù qiú shèn jiě甚: 很。解: 了解,理解。原是说读书时只领会精神大意,不刻意去一字一词地解释。晋·陶潜《五柳先生传》:“好读书,~。”现在多指不去深入理解。可以用于读书,也可以用于其他事情。叶圣陶《倪焕之》:“她淡淡地看了他一眼,那神情是不想再寻根究柢,就这样~已经可以过去了。” 不求甚解bu qiu shen jie甚:十分,非常。本指读书只领会要旨,不过于在字句上花功夫。后指不深入领会,只停留于一知半解。 囫囵吞枣 不求甚解hú lún tūn zǎo;bù qiú shèn jiě囫囵:整个儿;甚:深。指在学习上不加思考地笼统接受,不追求深刻理解。荒芜《读自己的打油诗》:“八九岁时,我读过两年私塾。每天傍晚,放学以前,要背两首旧诗。就那样~地读了一本《千家诗》、一部《唐诗三百首》。” 不求甚解bùqiúshènjiě甚:很,极。解:了解,理解。原指读书只求领会精神、要义,不在推敲词句上下功夫。今多指学习或调查只满足于一知半解,不求深刻理解。晋·陶潜《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不求甚解】bù qiú shèn jiě只想懂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甚:很。 不求甚解bùqiú-shènjiě〔述宾〕 原指读书只求领会精神实质,而不刻意于咬文嚼字。现多指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语出《陶渊明集·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刘卫华、张欣武《哈佛女孩刘亦婷》:“如果大人在传授知识的时候遇到难点、疑点就绕过去,孩子就会养成~的坏习惯,日后在学习上肯定会把漏洞百出当正常。” 不求甚解bù qiú shèn jiě求:寻求,要求。甚:很。解:理解。东晋·陶潜《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原指读书只要领会要旨,不过于在字句上花工夫。今指学习或工作的态度不认真,不求深刻地理解。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