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名句】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 语出《荀子·富国》。不教育就去惩罚,则刑罚繁多而罪行不断;只教育而不加以惩罚,就会使坏人受不到惩治。 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诛: 惩罚。胜: 尽。不重视教育而一味处罚,刑法繁多但不能战胜邪恶;只施行教化而不使用刑罚,邪恶的人就得不到惩处。指德治和法制不可偏废。语出《荀子·富国》:“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诛而不赏,则勤属之民不劝;诛赏而不类,则下疑、俗俭而百姓不一。”[例] “~”。忽视道德教化,专靠刑杀,用刑虽多也制服不了犯罪;只讲道德教化,不要刑罚,犯罪分子得不到应有的惩罚,就会更加肆无忌惮。(杨一凡《儒家的法律与道德关系论对封建刑法的影响》)|儒家的另一位重要人物荀子的观点比孔孟等家要更全面一些,他认为教化和刑罚都不是万能的,因而在“待教而善”的认识基础之上,提出要把教与诛(谴责处罚)、礼与刑相结合的“隆礼重法”思想。他说:“~。”(赵连山《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概论》一章)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