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下肢瘢痕挛缩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下肢瘢痕挛缩

下肢瘢痕挛缩

下肢瘢痕挛缩,多数由于大面积深度烧伤,少数由于造成皮肤缺损的创伤,早期处置不当,创面瘢痕愈合后所致。下肢的主要功能为持重和行路,发生挛缩后,因肢体长度的缩短,和关节活动的受限,影响站立和步行。如发生在幼儿时期,未得及时治疗,则由于妨碍生长发育,畸形程度和功能损失都更较严重。下肢瘢痕挛缩,可参照挛缩瘢痕的一般治疗原则(见“挛缩瘢痕”),结合下肢各不同部位的特点,进行矫治。
腹股沟瘢痕挛缩 髋关节处于屈曲位,外生殖器亦常因瘢痕牵拉发生移位,影响正常排尿和性行为。治疗时应设法使之复位。腹股沟部为股动、静脉和神经主干的通路,且这些结构走行均较浅表,松解挛缩时,须特别注意,妥为保护,严防误伤。创面一般均可以皮片移植修复。如手术中髋关节挛缩的复位,因肌力强大不能达到满意程度时,不可勉强使用暴力牵拉,应在术后行皮肤或骨牵引治疗。
膝瘢痕挛缩 多见于腘窝,膝部呈屈曲畸形。术中如因大腿后侧腘绳肌群短缩,严重妨碍关节伸展复位时,可将股二头肌腱延长,将半膜肌和半腱肌在不同水平面切断,并缝合以延长之(图1)。肌腱延长吻合部位,需用附近的软组织覆盖后,再行皮片移植术封闭全部创面。如邻近的皮肤有形成皮瓣的条件时,则以皮瓣移转修复腘窝的中央部位,位于其上方和下方的所余创面,各以皮片修复。这样较全部行皮片移植术的效果为好。病程较久,挛缩严重,有时虽经上述松解措施,膝关节仍不能达到满意的伸展程度时,可于术后进行牵引治疗,并加强功能锻练,一般多能获得较满意的功能恢复。膝部瘢痕挛缩发生于膝前,而使关节屈曲受限者,较为少见,一般均可用皮片移植修复挛缩松解后的创面,手术效果多较好。

图1 膕窝瘢痕挛缩和腘绳肌腱延长术
(1) 腘窝瘢痕挛缩; (2)股二头肌腱延长,半腱肌的远侧断端和半膜肌的近侧断端缝合延长术。1.半膜肌;2. 半腱肌; 3.股二头肌。


踝瘢痕挛缩 见于踝前者,多还伴有足背的瘢痕挛缩,引起踝关节和跖趾关节的过度背伸畸形(图2),妨碍穿着鞋袜,行路不便。手术松解挛缩时,常因趾伸肌腱的过度短缩阻碍跖趾关节的复位,可行肌腱延长术,并随后以附近的软组织掩覆肌腱延长的吻合部位。还可再用克氏针从足趾向跖骨穿入,制动2~3周,以保持复位后的稳定。创面一般都可用皮片移植修复。偶见踝前呈蹼状的瘢痕挛缩,可按Z成形术原则松解整复。踝部瘢痕挛缩见于踝后者,呈马蹄足畸形,常伴有跟腱短缩,功能损害严重。如需行跟腱延长术方能复位时,则应用皮瓣如两腿交叉皮瓣或游离皮瓣修复创面。还有将短缩的跟腱连同其外层的皮肤瘢痕一起行“Z”形切开延长的方法。延长后,跟腱上方和下方出现的创面用皮片修复,一期完成手术。踝部瘢痕挛缩,发生于幼儿时期,由于治疗延误,踝关节已变形无法复位时,需行关节固定术,创面也需用皮瓣修复。

图2 踝前瘢痕挛缩
(1)较轻型挛缩; (2)蹼状挛缩; (3)重型挛缩。


足底瘢痕挛缩 足趾呈屈曲畸形。负重区的瘢痕,尤其位于足跟部的瘢痕,因不能耐受压迫、磨擦,常易发生溃疡,站立和步行均甚痛苦。足底挛缩的治疗,须视瘢痕所在部位、范围和深度等而定。如为局限于负重区的较浅瘢痕,切除后仍有软组织垫护者,创面不大时,最好自足弓内侧非负重区切取全厚皮片,创面较大时,则可自其他部位切取全厚皮片移植修复。如为局限于足跟的较深瘢痕,切除后已无软组织垫护的创面,需以皮瓣修复时,可选用以足底非负重区的局部轴型皮瓣,或足背岛状皮瓣。如为遍及全部足底的瘢痕,且切除后已无软组织垫护的创面,须进行远位皮瓣修复,如两腿交叉皮瓣、皮管、游离皮瓣或肌皮瓣等。植皮术后,特别是皮瓣移植后,感觉恢复缓慢,且不完全,须长期妥善保护,如穿软垫矫形鞋,以减轻磨压,冬季注意保暖,严防冻伤。如能行包含神经的有感觉的皮瓣修复,疗效当更稳妥可靠。
☚ 下肢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先天性足畸形 ☛
0001779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8: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