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上请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上请唐宋时礼部出诗赋试题,举子请问题意及疑难处,谓之上请。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八:“唐礼部试诗赋题,不皆有所出,或自以意为之,故举子皆得进问题意,谓之上请。”宋吴自牧《梦粱录·诸州府得解士人赴省闱》:“知贡举等官,于厅前备香案穿秉而拜,诸士人皆答拜。方下帘幕,出示题目于厅额。题中有疑难处,听士人就帘外上请。” 上请又称“先请”。中国古代法律术语。指皇室宗亲、贵族、高官犯法一般司法官吏不得擅自审理,必须奏请皇帝裁决的制度。起源于汉代,范围逐渐扩大,先由三千石官后下延至六百石官,进而又扩大到公、列侯嗣子犯耐以上的罪。东汉时几乎所有官员不论犯何种罪行,均可享受此种待遇。南北朝时又规定: 凡属人议范围的官吏、贵族犯十恶以外之罪,均须“上请”皇帝定夺。唐律专列请章。规定:“诸皇太子妃大功以上亲,应议者期以上亲及孙,若官爵五品以上,犯死罪者,上请;流罪以下,减一等。其犯十恶,反逆缘坐,杀人,监守内奸、盗、略人、受财枉法者,不用此律。” ( 《唐律疏议·名例》)此外,对于事关重大,但情节可以原宥之案件,法官不敢专决,也须上请。如: 在宫殿内作罢而不出者,宫内,徒一年;殿内,徒二年;御在所者,绞。“不觉及迟误者,上请”。(《唐律疏议·卫禁》)“诸犯死罪非十恶,而祖父母、父母老疾应侍,家无期亲成丁者,上请。”“八十以上、十岁以下及笃疾,犯反、逆、杀人应死者,上请。” ( 《唐律疏议·名例》) 唐以后,各朝代均有类似规定。 上请科举考试用语。唐制,礼部试诗赋,其题未必皆有所出,或自意而拟,应试举子可进问题意,称上请。宋承唐制,举人如对试题出处和题意有疑问,可由解元或自己赴帘前请考官解答。真宗时,始将试题出处等雕板印发,一度禁止上请,但不久即复旧。 上请科举考试的一项规定。唐宋之制,考场中应举者对于试题出处和题意可请帘官答复,称为上请。真宗时将试题出处等印发给应举者,不许上请,旋又复旧。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