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上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上蔟mounting

俗称上山,养蚕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它使熟蚕及时进入蚕蔟吐丝营茧。采用结构优良的蚕蔟和良好的上蔟方法,加强蔟中保护,能有效地提高蚕茧质量和上蔟工效,使蚕茧生产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中国在长期的养蚕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上蔟技术知识,在1,300多年前已有挂蔟和蔟中加温排湿的方法。《齐民要术》中指出室外上蔟,遇到雨天,茧质受损坏,如遇到低温,则全部不结茧,故宜在室内上蔟。当时室内上蔟方法有2种:一种是上在蚕箔内干柴枝上,另一种是将熟蚕撒放在大蓬蒿上,悬挂起来,下置炭盆,微微加温。元代《王祯农书》记述中国北方蚕蔟有“团蔟”和“马头长蔟”;南方用茅竹做成蔟箔。明代嘉兴、湖州一带利用稻、麦杆扭扎成“山蔟”(即沿用到近代的伞形蔟),上蔟前在室内搭起离地1米多高的蔟架,上铺芦帘,然后放上“山蔟”,下面用数只小火盆,微微加温排湿。明代广东珠江三角洲蚕区已用“竹花蔟”。近代蚕蔟的种类甚多,有稻、麦杆加工成的蜈蚣蔟,折蔟:有利用竹材做成的篾折蔟和竹签蔟:工厂生产的蚕蔟有塑料折蔟和纸板方格蔟。日本对蚕蔟和上蔟技术的改革十分重视,60年代末全国已普及优良蚕蔟“回转蔟”,并采用受尿器和通风排湿等上蔟设施,使蚕茧的质量与出丝率获得大幅度提高。
上蔟准备 上蔟必需事先作好蔟室、蚕蔟和劳力的准备。蔟室应具有地势干燥,空气对流,光线均匀等条件。蔟室面积应根据上蔟面积比蚕座面积增大1倍的原则来安排。没有专用蔟室,也可将大蚕室作为上蔟室,但上蔟层次应根据蚕室高度而定,要防止蔟室上蔟过密。室外养蚕,最好移入室内上蔟。蚕蔟是专供熟蚕吐丝结茧的工具,其结构优劣会直接影响茧质。优良蚕蔟具有均匀合适的营茧位置,结茧方便,不易产生次下茧,上茧率高、茧质好; 通风排湿容易,便于上蔟、采茧、消毒和贮藏,有利于提高劳动工效;蔟材牢固,一次加工,使用多年,折旧成本低,经济效益高。生产上应用的蚕蔟有以下几种。
蜈蚣蔟 又称草龙。以光稻草或麦杆为材料,切成长25厘米左右的蔟枝,再用两根草绳用绞蔟器制成。1条蜈蚣蔟长约3.3米,饲养1盒蚕种的熟蚕上蔟,约需40~50条草龙。其优点是可以就地取材,加工简便,蔟枝不宜倒伏,营茧位置多,缺点是蔟枝分布角度不规则,角度狭隘部位熟蚕排尿时容易污染其他茧层,产生柴印、黄斑等次下茧。体积大,不便贮藏,故一般均在上蔟前1~2天临时加工。
伞形蔟 用稻草作材料,切成55厘米长,以20根左右为1束。用1根稻草扎结草束的中腰,再用两手按住中腰相反旋扭,使草束展开成辐射形,再折转成伞形。依次将伞形蔟收拢迭套在一起,贮藏备用。其缺点是蔟枝间距不规则,蔟的上部结茧位置少而狭隘,易产生柴印次下茧和黄斑茧,只能使用一次。
折蔟 用稻草或竹篾为材料,在制蔟架上编结成草折蔟或篾折蔟,也可用塑料制成塑料折蔟。折蔟平时折拢,用时拉开,呈波浪形,峰高8厘米,峰距7厘米,一般具有16个波峰,展开面积为0.67平方米,可上熟蚕300头。波峰之间的三角形空间是熟蚕营茧的合适位置,上下重迭营茧的机会少,故柴印,黄斑次下茧较少,但上蔟过密双宫茧显著较其它蔟多。塑料折蔟1次性投资虽大,但经久耐用又便于消毒和贮藏,蚕种场已普遍采用。
竹花蔟 用竹杆和竹篾为材料,编织成直径10厘米的竹篾花,花距约2厘米,每个竹花蔟可上2化性熟蚕约500头,多化性熟蚕约800头。蔟材牢固,搬取方便,适于多湿地区蔟中加温排湿和烘杀寄生蝇。缺点是营茧位置较小,易产生柴印次下茧,采茧费工,贮藏要占较多的场所(图1)。
回转蔟及方格蔟 回转蔟是日本创制的优良蔟具,中国改制成多种简易方格蔟,为熟蚕提供了合适的营茧环境。1副回转蔟由10只纸板蔟片和架由两只框架组成,每只框架的两条长框边上各有10只固定蔟片的钩子。蔟架有两种型式:一种是外框大,内框小,组装时内外框呈十字形,固定蔟片4条边框的中心,另一种是内外框大小相同,组装时框架呈X形,固定蔟片的两条长边框边端。后一种型式使用比较方便。回转蔟挂起后,熟蚕爬向蔟片上部时,引起蔟架重心变动而产生上下回转,称回转蔟(图2)。方格蔟的蔟片,基本与回转蔟同,孔格数不同的有7×16和9×12,上蔟时有搁挂式和双连座式两种。


图 1 竹花蔟


蔟架组装而成。每只蔟片有156个孔格(13×12)和182个孔格(13×14)两种,孔格大小为3×4.5×3厘米。蔟


图 2 方格蔟


搁挂式蔟 用细蝇将两只蔟片按顺向折拢的方向连结,再在蔟片的上下两边各结扎一根1.3米长的小竹即成。撒上熟蚕待抓住蔟片后,即顺次将蔟片搁挂在事先搭好的两根平行长竹杆上。双连座式系将两只蔟片按逆向折拢方向连结而成。展开此双连蔟片,能垂直站立在平面上,可以将双连蔟片直接放在蚕座上,进行自然上蔟,蔟片规格根据蚕座宽度决定。
上蔟处理 掌握上蔟适期、上蔟密度、上蔟方法和蔟中保护。
上蔟适期 蚕发育到5龄末期,蚕粪发软,排出绿色软粪,这是接近老熟的信号,接着是体重减轻,体躯缩小,食欲减退,胸部呈透明状,渐及腹部,最后停止食桑,昂起头胸部左右摆动。适熟蚕的主要标志是胸腹部透明,肠内尚有3~5粒蚕粪存在,使适熟蚕及时进入蔟具吐丝营茧为上蔟适期。适熟以后,蚕体粗肥而显著缩短,口吐丝缕,全身透明,行动迟缓,此为过熟蚕。适熟蚕上蔟,能在蔟具上寻找合适的营茧位置,在受到其他熟蚕干扰时,会重新寻觅适宜的位置进行吐丝结茧,因此不易产生双宫茧,过熟蚕上蔟,不但损失丝量,而且在蔟上寻找合适位置的能力明显减弱,往往不择位置,急切进行吐丝结茧,容易结成双宫茧和畸形茧。未熟蚕(俗称青头)上蔟,因尚未停止食桑,也将减少丝量。且在蔟上爬行寻觅桑叶,不到成熟阶段便不会进行吐丝结茧。未熟蚕上在方格蔟上,有显著增加掉落蚕的倾向,如果青熟混上,营茧时间差别大,黄斑下茧将明显增加。
掌握适熟蚕上蔟的基础是大蚕发育一致到老熟齐一,但同批收蚁,同环境饲养的蚕,由于个体发育有差别,到成熟上蔟也有半天到一天之差。可在4眠眠起时加网分批饷食,分批饲养,并在5龄后期添食蜕皮激素促使蚕老熟快而齐。
上蔟密度 上蔟应掌握合理的密度,上蔟过密是造成各类次、下茧激增和茧的解舒不良的原因之一。熟蚕头数上得过密,必使一部分熟蚕处于不合适的营茧位置,迫使结成双宫、柴印、畸形、黄斑等次下茧; 另一方面,熟蚕排泄物和呼吸、吐丝发散出的水份大量增加,使空气湿度增加,并产生不良气体污染营茧环境,使蚕茧解舒恶化。合理的上蔟密度,蜈蚣蔟每平方米上熟蚕450~500头; 折蔟每平方米400~450头为宜。方格蔟以孔格总数的85%计算上蔟头数较适当。每盒蚕种约需蔟室面积15平方米,方格蔟的上蔟层次以不超过3~4层为宜。
上蔟方法 有人工拾取法、振落上蔟法、自然上蔟法、振条自然上蔟法等4种,以自然上蔟法的工效为最高。人工拾取法是从始熟蚕、盛熟蚕到终熟蚕全部靠手工逐头拾取。熟蚕集中到一定数量时要及时均匀撒放到蔟上,不能在容器内堆积过多,防止压伤熟蚕。振落上蔟法是先用手工拾去始熟蚕后,待熟蚕达50%左右时,用枝条或蚕网放在蚕座上,吸引大批盛熟蚕爬上,再取出枝条或蚕网,将熟蚕振落在蚕箔里或塑料膜上,然后再撒放到蔟上。日本普及条桑育养蚕,用振条台或振条机把熟蚕从桑条上振落下来上蔟,可以节省人力,提高工效。自然上蔟法是利用熟蚕的背地性,把蔟具直接放在蚕座上,让熟蚕自行爬上蔟具,可以节省收集熟蚕上蔟的大量劳力,且劳动强度低,是简单省力的上蔟法。但上蔟前必须进行除沙,条桑育除沙有困难,可在5龄末期改给全芽、片叶、剉条桑或放入砻糠等填充物,以平整蚕座,消除桑条间空隙,开始出现始熟蚕,先人工拾取上蔟,至30%~40%成熟时,给一薄层桑叶后,便可开始放上蔟具。自然上蔟的蚕座设置要配合蔟具,最好采用自然上蔟的专用蔟具,日本有改良自然蔟,中国有双连座式方格蔟,因这些专用蔟能平伏靠近蚕座,使蚕容易登蔟,放蔟后第2天,清理游山蚕后,即可吊挂。
凡可多次使用的蚕蔟用后必须消毒。方格蔟先在火上烤去附着的乱丝,在日光下,边迭边放用2%甲醛液喷雾在蔟片上,喷完后用薄膜覆盖在日光下放置4~5小时,揭开后先放通风的日荫下晾干,再置日光下晒干。如有密闭条件的房屋,亦可将蚕蔟放入用熏蒸剂消毒。塑料折蔟可直接浸入漂白粉溶液中消毒。消毒后的蚕蔟应捆扎平整,防止变形。贮放于通风干燥处。
蔟中保护 从上蔟营茧到采茧前的蔟中环境因素与蚕吐丝营茧状态和茧丝品质有密切关系,若蔟中环境不良,茧的品质明显下降,特别是在吐丝营茧期的2~3天之内影响更大。蔟中环境条件主要是光线、温度、湿度、气流等。❶熟蚕有背光性,喜趋向暗处营茧,如蔟室光线明暗不匀,则暗处熟蚕密集,造成局部过密,双宫茧增多和茧层吐丝厚薄不匀。上蔟当时光线宜稍暗,以20勒克司照度的均匀光线为适当。吐丝营茧期,既要敞开蔟室门窗,又要防止阳光直射和偏光。
❷蔟中温度首先与蚕的吐丝速度有关,温度高吐丝速度快。吐丝速度与茧丝粗细有关,快细慢粗。温度过高过低对茧的解舒均有影响。温度过高,引起丝胶蛋白质变性,增强了茧丝间的胶着力,缫丝时离解困难,落绪茧增多,温度超过30℃,死笼茧和烂茧增多,茧质下降;温度过低,到10℃以下时,吐丝由缓慢而变为停止摆动,但由于丝腺腔内还有一定的内压作用,丝物质继续向外压出,因未被牵引形成肥大的瘤状畸形茧丝,其连接部位粗细相差悬殊,最细处茧丝强力减弱,易造成落绪。故蔟中要防止温度激变。合理的蔟中温度以24℃为中心,上下不超过1.5℃为宜。
❸蔟中多湿特别是高温多湿对茧质危害极大,因多湿丝胶不易干燥,蚕在吐丝时反复添加,又以蚕体加压于茧丝上,则茧丝胶着面大,胶着点深,胶着力强,煮茧时丝胶溶解困难,解舒恶劣。蔟中多湿还会造成死蚕、烂茧增多,上茧率下降,茧色变黄,蔟中湿度除受大气影响外,主要来自熟蚕本身,一般熟蚕成茧后,其茧重量只占原熟蚕重量的一半。一盒蚕种以2万头熟蚕计算,在上蔟1天多内,从粪、尿排出的水分有11千克,而由蚕的呼吸和吐出的茧丝,以气态发散的水分竟有30千克之多。因此,很容易造成蔟中多湿。但蔟中过于高温干燥,茧丝干燥快,易成绵茧,茧层松浮,缫丝时多颣节,影响丝的清洁,净度差。蔟中合适的相对湿度为65~75%。
❹蔟中营茧期的气流有无与蚕茧解舒有密切关系,在高温多湿不良条件下,只要保持气流畅通,解舒率可以明显提高。湿度与气流有累加效应,因此,即使在相对湿度为65%的良好环境中,也需要保持气流,才能获得最佳的解舒成绩、蔟中合适的气流为0.5~1.0米/秒,气流过大,强风直吹,会产生穿头茧和多层茧。要敞开蔟室对流窗,并打开吸风排气口,以加强自然气流。在低温无风时,可采取升温排湿;高温多湿无风时,可用风扇等加强通风排湿,但注意不能对着蚕蔟直吹。

上蔟mounting

将熟蚕放在蚕蔟上使之吐丝营茧的操作。上蔟的方法有人工拾取法和自动上蔟法。人工拾取法是见有熟蚕时,用手逐头拾取,盛放在容器中至一定数量后,送往蔟室上蔟。此法简便易行,但费劳力,操作不当时易伤蚕体。自动上蔟法是利用熟蚕的向上性,在蚕座上放置蚕蔟,熟蚕便会自动爬到蚕蔟上营茧。一般先拾取初熟蚕,当见有30%~40%熟蚕时,先给一次桑,然后再将蚕蔟直接放在蚕座上,则熟蚕自动上蔟,青蚕留在蚕座上继续食桑。此法省工,但必须群体发育整齐,蚕老熟齐一,且温度适宜。掌握适熟蚕上蔟,密度适当,分布均匀,是提高蚕茧品质的重要环节。上蔟过早或过迟,青蚕、熟蚕混在一起上蔟,都会增加次茧、下茧,使蚕茧品质降低。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0:3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