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上留田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上留田行 上留田行汉乐府篇名。载《乐府广题》,《乐府诗集》不作正式选录,引在《相和歌辞·瑟调曲》曹丕《上留田行》的“题解”中。《乐府广题》曰:“盖汉世人也。云‘里中有啼儿,似类亲父子。回车问啼儿,慷慨不可止’。”崔豹《古今注》谓:“上留田,地名也。人有父母死不字其孤弟者,邻人为其弟作悲歌以风其兄,故曰《上留田》。”“亲父子”即同父兄弟。诗乃旁人同情孤儿,讽谏其兄之作。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评曰:“回车问者,他人问也。不加一语,一父之子,情何以堪。”今人余冠英《乐府诗选》认为《古今注》所释与诗篇内容不合。另有一篇《上留田》古诗:“出是上独西门,三荆同一根生,一荆断绝不长。兄弟有两三人,小弟块摧独贫。”(引自《文选》陆士衡《豫章行》注)才合于崔豹所说,应是《上留田行》真正的古辞。唐李白所作《上留田行》的用义,即以后一篇为本。 ☚ 饮马长城窟行 妇病行 ☛ 上留田行乐府诗题。属相和歌瑟调曲。据《古今乐录》载:“王僧虔《技录》有《上留田行》,今不歌。”崔豹《古今注》说:“上留田,地名也。人有父母死不字其孤弟者,邻人为其弟作悲歌以风其兄,故曰《上留田》。”《乐府广题》说:“盖汉世人也。云‘里中有啼儿,似类亲父子。回车问啼儿,慷慨不可止。’”魏文帝有《上留田行》辞,将“上留田”三字作泛声,每一句歌辞之后都连带“上留田”一句,歌唱时更悲怆。 上留田行[魏]曹丕 居世一何不同! 〔上留田〕富人食稻与米,〔上留田〕贫子食糟与糠。〔上留田〕贫贱亦何伤?〔上留田〕禄命悬在苍天。〔上留田〕今尔叹息,将欲谁怨?〔上留田〕 本篇是《相和歌·瑟调曲》歌辞。诗人借贫子的悲愤、哀怨反映了贫富不均的社会现实。 诗一开头,便满含激愤地喊出:人世怎么这么不平等!这一声呐喊,直抒胸臆,震撼天地,一针见血地揭露出贫富不均的社会现实。接下去两句,紧承上文,从吃的方面指出贫富两极,天壤之别,一边是精米细粮,一边是粗贱的糟糠,语言朴素,对比鲜明,它使我们想起了唐代大诗人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名句。第四、五两句,作者运用了设问设答的手法,代贫子发发牢骚:忧伤又有何用?命运是由上天安排的。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命运的哀怨和不满。诗歌的结尾,进一步指出了命运(上天)的不公,寄托了诗人对贫子的无限同情。 篇中的“上留田”三字,据余冠英先生说,那是和声,无关文义。 上留田行[汉]民歌 田中有啼儿,似类亲父子。回车问啼儿,慷慨不可止。 《上留田行》是汉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本篇在《乐府诗集》题下注中,未正式录出。《乐府诗集》引《古今注》说: “上留田,地名也。人有父母死不字其孤弟者,邻人为其弟作悲歌以风其兄。故曰《上留田》。”《乐府广题》说:“盖汉世人也。”但本篇所写为两儿或数儿共啼,与《古今注》所说不合。 《文选》卷二八陆士衡《豫章行》 “三荆欢同株”注: “古《上留田行》曰: ‘出是上独西门,三荆同一根生,一荆断绝不长。兄弟有两三人,小弟块摧独贫。’这才可能是《古今注》所说的《上留田》古辞。我们要读的这篇,当另是一首,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引李子德说: “似讽父之所后妇而不恤前子”,可参考。 诗写的是这样一个小小的镜头:有人坐车从里中经过,看见有小儿在啼哭(两个或数个),看长相象是同父亲兄弟,因为小儿哭得太悲伤了,所以乘车的人走了过去又不能不回过车来,询问小儿哭的原因。听了小儿悲惨遭遇的诉说,他悲叹不止。孤儿的悲啼,是汉乐府民歌反映人民生活的一个方面,这首诗和《孤儿行》等篇一样,表现了对被抛弃蹂躏的孤儿的深切同情。有助于人们认识当时的社会现实。 这首诗歌构思颇为新颖,开头两句从乘者眼中写啼儿,不蔓不枝又似在目前。后两句一问一悲,含无限情节于言语文字之外 ,萧涤非说:“啼儿答语,更不揭出,语极含蓄。”(《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不仅啼儿答语未揭出,作者已完全将啼儿抛置一边,只写问者之悲,他给读者留下的想象天地是无限的。王粲《七哀诗》:“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在写法上,显然受《上留田行》的影响又有发展。两诗相比,王粲诗激情有余而含蓄不足。 余冠英《乐府诗选》认为此诗“不是全章”, 言之有理,按照叙事诗的要求,它确实需要补出许多内容。但汉乐府的叙事,常常不拘于事件首尾的叙述,而挑选最富有表现力的一点去集中描绘,这是一种成功的笔法,也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再加上任何内容,都会成为画蛇添足,破坏这首诗的简洁和含蓄美。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