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上海工商界情况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上海工商界情况 《上海工商界情况》这是陈云1950年1月1日复毛泽东的电报。1949年4、7、11月,上海等大中城市出现了三次物价大波动。中财委采取措施,使上海等地物价有所稳定,上海工商界情况有所好转。陈云在电报中说,除奢侈品行业外,上海厂商已比49年6、7月大有转机,原因是内地原料去沪,华中、华南销路已开。上海私营企业这次困难的原因,是他们在10月15日到11月25日的全国物价大波动中,对波动程度估计过头造成的。他们认为人民币会有更大下跌,利息赶不上物价涨的快,贪心太大。投机者举债买货,一般厂主宁肯举债开支,也不肯卖货。11月25日起物价稳而且降,出乎他们意外,于是急于抛货还债,但愈抛愈贱,不易脱手,急于举新债以还旧债者愈多。因此,物价虽跌,但银根仍紧,利息仍高,许多厂商周转不灵,叫苦连天。对此,陈云说,已于12月8日先拨华东500亿元(旧币,下同),主要用来收购沪厂商品,并准备续拨1 000亿元,实际只用了200亿元就解救了沪工商界的危机。陈云还报告了上海申新厂主荣毅仁事后对此事的评价:中共此次不用政治力量而能稳住物价,给上海工商界一个教训。还指出,12月初上海工商界的叫喊也有哭穷和少买公债的企图,但当时银根紧,周转不灵,确是主要的,他们对公债认为不可抵制,表面上是拥护的,但一是希望少购,二是希望以合理价格收兑黄金。我们决定满足第二个希望,并严重注意不使银根太紧,力求保持适度。全文约1 000字,载《陈云文选1949—1956年》。 ☚ 财政经济要统一管理 关于中苏两国在新疆设立金属和石油公司的问题给毛泽东的报告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