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上林湖越窑遗址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上林湖越窑遗址

上林湖越窑遗址

越窑是唐、五代时最著名的青瓷窑场和青瓷系统,中心窑址位于浙江省慈溪县的上林湖(原属余姚县)。当时余姚一带属越州,故曰“越窑”。文物考古工作者曾对窑址进行了多次调查,发现窑址已达二三十处。越窑创烧于东汉,盛于唐和五代,延至宋代,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越窑主要烧造青瓷,东汉至隋代是越窑瓷器的产生和初期发展阶段。唐代瓷器品种丰富,釉色莹润,纯净如翠,造型亦十分优美。有的诗句对唐代越窑烧制的御用秘色瓷作了由衷的赞美,如陆龟蒙在《秘色越器》中赞道:“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诗人陆羽称越窑青瓷“类冰”、“似玉”。五代十国时期仍是越窑大发展时期,上林湖等地设官监造越窑青瓷,烧造供吴越国朝廷和向中原进贡的瓷器,而且规定“臣庶不得用”,这些瓷器精工细制,以刻、划、堆塑等多种工艺装饰瓷器。装饰题材为花草、禽兽、人物等无所不包。宋朝初期,越窑瓷器的产量极大,贡瓷数量有增无减。文献记载曾一次进贡多达14万件者。上林湖的越窑青瓷不仅在国内久负盛名,而且也大量出口,在亚、非、欧各地均有遗物发现。上林湖越窑遗址现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河姆渡遗址   大窑龙泉窑遗址 ☛
上林湖越窑遗址

上林湖越窑遗址

在慈溪县龙南区上林湖一带。古代属越州,故名越窑,为东汉至宋代瓷窑址。1988年被国务院第三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窑址散布在上林湖周围约10里的山中。1957年以来,文物管理委员会和故宫博物院对窑址进行多次调查,共发现古窑址100多处,出土大都是日用器皿。古窑址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瓷窑制作于东汉中叶至隋代的500年间,工艺简单。中期制瓷工艺显著提高,在胎釉配方、造型装饰、窑具和烧制等方面有重大改进和提高,釉面光洁,色泽一致。瓷器胎质细腻,并把生活用瓷制成各种形式,显得新颖活泼。釉层均匀,色泽淡雅,达到了如冰似玉的效果。晚期瓷窑创于宋初,制作精细,品种丰富,式样优美,采用了各种装饰方法美化瓷器。早期越窑纹饰主要是几何纹饰,如弘纹、斜方格纹等。中期的瓷窑则在大件瓷器上采用釉下彩绘工艺,绘以云纹、莲瓣纹等,使器物更加庄重华丽。晚期则常在粉盆上刻饰各种图案,在碗、盘等饮食器皿中刻画神龙、游鱼等。

☚ 河姆渡遗址   大窑龙泉窑遗址 ☛
上林湖越窑遗址

上林湖越窑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上林湖东南。因古属越州,故名越窑。1957年后经多次发掘,已发现上林湖周围有百余处越窑遗址。东汉时这一带就已烧窑,唐时进一步发展。五代吴越国时在此设置官窑,钱镠用为贡品。至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朝廷还继续派员监理越窑事务。从已经出土的瓷器考察,这里烧制的主要是青瓷,大部分是日常生活用具。具有色泽青翠,釉彩莹润的特点,且已使用了印花、划花、堆花的装饰技术。其中东汉时烧制的器皿还较简单,形状也笨重,唐以后逐渐精美轻巧。从唐时起,越窑烧制的瓷器已通过甬江向朝鲜、日本、阿拉伯诸国出口。陆龟蒙《越器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极言其精美。

☚ 4. 慈溪市   5. 奉化市 ☛
0000210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0:5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