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上官婉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上官婉儿664—710唐女诗人。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上官仪孙女。其父与上官仪同被杀害时,她尚在襁褓,随母郑氏配入内廷。长大后,善文词,明习吏事。年十四,为武则天掌诏命。曾忤旨当死,武则天惜其才,只黥其面。自圣历(698—700年)以后,百官表奏,武则天多令她参决。中宗即位,拜为昭容。曾建议中宗扩大昭文馆,广招学士,当时词学之臣多集其门。常有诗作,造词绮丽,时人多传递讽诵。作风不检点,曾通武三思及吏部侍郎崔湜。因曾替韦后出谋划策,李隆基(玄宗)发动政变时被杀。其后玄宗下令收集她的诗文,集成二十卷,令张说为之序,已散佚不传。 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664—710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上官仪孙女。仪被杀,随母配入内廷。年十四,即为武则天掌诏命。中宗时封为昭容,集词臣于其门,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后与韦后一起为临淄王(即唐玄宗)所杀。诗多应制之作。原有集二十卷,已佚。 ☚ 陈子昂 张说 ☛ 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664—710为上官仪孙女,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其父庭芝与上官仪同时被杀,婉儿随母郑氏配入掖庭。年十四,为武则天掌诏命。武周圣历(698—700)以后,百官表奏,多令参决。中宗复位,为婕妤,专掌诏命,封为昭容,世称上官婕妤、上官昭容。婉儿通晓文词,明习吏事。曾劝中宗广置昭文学士,盛引当朝词臣。又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并为中宗、皇后及公主代作诗文,当时词臣多与交往。中宗景龙四年(710),李隆基起兵诛韦后,婉儿亦被杀。睿宗景雲中追复昭容,谥惠文。玄宗开元(713—741)初,令收集其诗文,成二十卷,张说作序,久佚。《全唐诗》卷五存其诗三十二首,多应制之诗,代表作为《彩书怨》、《奉和圣制立春日侍宴内殿出剪彩花应制》。《旧唐书》卷五一、《新唐书》卷七六有传,张说撰有《昭容上官氏碑铭》。 ☚ 武平一 李適之 ☛ 上官婉儿664—710陕州陕县(今河南陕县)人。唐代女诗人。上官仪之孙女。仪被杀后随母配入内廷,年十四即为武则天掌诏命。百官表奏,多令参决。中宗复位后深受信任,封为昭容。李隆基(玄宗)起兵诛韦后,婉儿亦被杀。开元初,玄宗令收集其诗文,编成文集二十卷,今已散佚。《全唐诗》存其诗三十二首。 上官婉儿 上官昭容者,故中书侍郎仪之孙也。明淑挺生,才华绝代,敏识聪听,探微镜理。开卷海纳,宛若前闻; 摇笔云飞,咸同宿构。 逆韦诗什并上官昭容所制。昭容,上官仪孙女,博涉经史, 研精文笔, 班婕妤、 左嫔无以加。 昭儿名婉儿,西台侍郎仪之孙。父廷芝,与仪死武后时。母郑方妊, 梦巨人𢌿大秤, 曰:“持此称量天下。”昭容生踰月,每戏曰:“称量者岂尔耶?”辄哑然应。后内秉机政,符其梦云。自通天以来,内掌诰命。中宗立,进拜昭容。帝引名儒赐宴赋诗,婉儿常代帝及后、长宁、安乐二公主,众篇并作,而采丽益新。又差第群臣所赋,赐金爵,故朝廷靡然成风。当时属辞,大抵浮靡,然皆有可观,昭容力也。 上官婉儿初唐诗人(女),唐中宗昭容(九嫔之一,正二品)。陕州陕县(河南三门峡)人。西台侍郎上官仪之孙女。其父上官庭芝,于高宗麟德元年(664)与上官仪同被朝廷所杀。上官婉儿时在襁褓中,随母配入掖庭,上官婉儿生性聪敏,幼小时便有文才,并且明习吏事,14岁时被武后召见。武则天时,曾因忤旨当诛,武则天爱其才,仅黥面而已。万岁通天元年(696)以后,深受武则天宠幸,内掌诏命,并参决百司表奏。唐中宗即位,进拜昭容,专掌制命,深受信任。曾劝中宗扩大书馆,增设学士员额,盛引当朝词学之臣,数赐游宴,赋诗唱和。 上官婉儿常代替皇帝、皇后及长宁、安乐公主作诗,众篇并作,词采绮丽,一时盛传。婉儿又主掌评定群臣之作,上行下效,朝廷上一时蔚成风气。此类诗篇虽多为浮艳之词,但亦有可观者。婉儿事实上是当时官廷诗人的领袖。同时,她又与韦后、安乐公主等操纵政治,树立私党。景龙四年(710),临淄王李隆基起兵诛韦后,婉儿被斩于旗下。开元初年,唐玄宗令收其遗作,编为《上官昭容集》20卷,张说为之作序。唐德宗贞元年间,吕温曾赋《上官昭容书楼歌》,盛赞“汉家婕妤唐昭容,工诗能赋千载同。自言才艺是天真,不服丈夫胜妇人”。其文集已佚。《全唐诗》卷5存诗32首。 上官婉儿?—710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宰相上官仪孙女。仪被武后所杀,随母郑氏配入内庭,年十四,即为武则天掌诏命。中宗时封为昭容。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妃常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辞臣多集其门下。临淄王李隆基发动政变时,她与韦后等同时被杀。《全唐诗》存诗三十二篇。 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664—710唐代女诗人,后为武则天的宠臣。陕州陕县(今河南三门峡)人。著名诗人上官仪的孙女。上官仪因主张废武后位而遭陷害,与婉儿之父上官庭芝均被杀,家被抄没。她随其母郑氏配入内廷。婉儿为人聪敏,晓文词,兼习歌舞。武则天爱其才华,年仅十四便命其掌诏命,参决政事,颇受武则天信任。中宗即位,封为昭容。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并常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致使文人墨客多集于门下,对盛唐文学艺术的繁荣起了推动作用。武则天死后,她又与韦后、安乐公主相勾结,树立私党,广纳贿赂,颇擅权势。景龙四年(710年)临淄王李隆基发动政变,她与韦后等同时被杀。上官婉儿的诗作很多,但因生长宫中,多为应制之作。刻意修饰词藻,讲究对仗是其诗的特点。据传她才思敏捷,天资颖慧,“每代帝及后、长宁、安乐二公主,数首并作,辞极绮丽,时人咸讽诵之”。开元初,玄宗指令收集她的著作,计编文集20卷,令张说为序,可惜已失传。至今仅《全唐诗》中流传下32篇。历代文人雅士,多曾赋诗赞颂。如柳宗元好友吕温曾作《上官昭容书歌楼》诗:“汉家婕妤唐昭容,工诗能赋千载同。自言才艺是天真,不服丈夫胜妇人。” ☚ 谢道韫 薛涛 ☛ 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664—710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出身名门,祖上官仪,父上官庭芝,因触犯武后被杀。婉儿在幼时随母郑氏没入宫中,及长富有诗才,又明了政事,年十四即为武则天执掌诏命,封为昭容。曾因忤诣而诛,武则天惜才不杀,但黥其面。唐中宗复位,仍旧专掌诏命。婉儿劝中宗置昭文学士,引当朝词臣,游宴赋诗唱和。婉儿代中宗、皇后、长宁公主、安乐公主作诗,辞甚绮丽,一时朝臣多集其门,为中宗网罗人才,成为武后及中宗时代举足轻重的人物,同时在宫廷中又有文学上的地位。一次唐中宗设宴于昆明湖,命群臣作诗,由她朱笔挥舞逐篇点评,对当朝名士沈佺期与宋之问的诗评之日“词气已竭”与“犹陟健举”,深得大家心服。婉儿自己的诗作《游长宁公主流杯池》、《彩书怨》等,寓意深刻,又颇多伤感,适合宫室需要,被称为“上官体”,并风靡朝野。景龙四年(710年),李隆基起兵讨伐韦后党羽时,因婉儿参与了韦后集团的政治丑行,被杀。开元初,唐玄宗即位令人收集她的诗文,成《上官昭容文集》二十卷,序中多加赞美。上官婉儿的“绝代才华”引得无数后人思慕,吕温曾写道: “汉家婕妤唐昭容,工诗能赋千载同。自言才艺是天真,不服丈夫胜妇人。” ☚ 韦皇后 杨玉环 ☛ 上官婉儿664—710唐宫廷女官,诗人。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上官仪孙女。以父祖俱被武则天所诛,与母郑氏配入内庭。年14,即为武则天掌诏命奏章,以文才深得宠信。中宗时,封为昭容,继掌制敕。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并盛引当朝词学之士,与其诗酒唱和,品论同章。后通于武三思,干预朝政。以推崇武氏排斥太子,为节愍太子李重俊所恨,曾举兵索要其头,但失败被杀。不久临淄王(即玄宗)发动政变,与韦后等同时被诛。著作有诗文集20卷,今佚。 上官婉儿664~710Shangguan Wan ’erpoetess of the Tang Dynasty 上官婉儿644—710唐中宗李显昭容。陕州陕县(今河南三门峡)人,父上官庭芝。婉儿在襁褓,随母配入掖庭,及长,有文词而明吏事。武则天时,曾违圣旨当诛,武则天惜其才而不杀,但黥其面。自圣历 (698—700年)后,参决百司表奏。中宗即位拜为昭容,令其专掌制命,婉儿掌因事推尊武氏而排抑皇家李姓。婉儿长于词令,盛引当朝词学之臣,赋诗唱和。后劝韦皇后行武则天故事,事败而被斩杀。玄宗李隆基令收其诗而撰成文集二十卷。 上官婉儿664—710唐女官、诗人。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上官仪孙女。聪敏善诗文,习吏事。仪被杀,年十四即随母郑氏配入内庭,武后时拜婕好,掌诏命。又受宠于中宗,封为昭容。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颇得信任,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文臣多集其门。后在临淄王(即玄宗)发动政变时,和韦后同时被杀。诗多应制之作。开元初,曾编录其诗文集为二十卷,已失传。 上官婉儿664—710唐陕州陕县(河南三门峡)人。上官仪孙女。仪被杀,她随母配入内廷。武则天重其文才,命掌诏命。中宗时,封为昭容,颇弄权。后于景龙四年(710)李隆基(玄宗)发动政变中被杀。婉儿善为诗文,并代朝廷品评天下诗人。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