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将军隋勋官称谓。从二品。详见“上柱国”。 上大将军 上大将军官阶名。《资治通鉴·魏纪·明帝太和三年(公元229年)》: “使上大将军陆逊辅太子。”胡三省注:“吴于大将军之上复置上大将军。” “隋采后周之制,置上柱国、柱国、上大将军、大将军……总11等。” ☚ 上关津吏 上士三命 ☛ 上大将军隋勋官称谓。从二品。详见“上柱国”。 上大将军shàng dà jiāng jūn将军名,三国时吴魏皆置,位在大将军上,掌征战。《三国志·吴书·陆逊传》:"黄龙元年,拜上大将军、右都护。"十六国时汉、前燕、北燕沿置。北周为勋官,正九命。隋为武散官,从二品。唐高祖武德七年置为十转勋官,正三品;太宗贞观十一年改为上护军。参看《通典·职官·武官·大将军》。 上大将军官名。三国吴大帝孙权黄龙元年(230)置,位在大将军之上,权任极重。十六国时期汉、前燕、北燕亦置。北周武帝建德四年(575)置为勋官,授予有军功的武官,正九命。隋初置为从二品散实官,炀帝大业三年(607)罢。唐高祖武德七年 (624)复置为勋官,比正三品,太宗贞观十年(637) 改称上护军。 上大将军勋官名。北周始置,秩正九命。隋沿置,秩正三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