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上大夫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上大夫官名。周朝及各诸侯国官阶分卿、大夫、士三等,每等又各分上中下。《左传·桓公三年》:“凡公女嫁于敌国,姊妹则上卿送之……于小国,则上大夫送之。”《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夫爵禄旂章,所以异功伐别贤不肖也。故晋国之法,上大夫二舆二乘,中大夫二舆一乘,下大夫专乘,此明等级也。” 上大夫卿。《儀禮·士相見禮》: “上大夫相見以羔。” 鄭玄注: “上大夫,卿也。” 上大夫【同义】总目录 上大夫亚𣃮 上大夫shàng dà fū〖名词〗 上大夫官名。周王室及诸侯国卿下有大夫,分上、中、下三等。《廉颇蔺相如列传》:“拜相如为~。” 大夫 大夫有名望有学问的读书人:士大夫 ☚ 高官 大官 ☛ 上大夫 上大夫官阶名。西周时期置。《左传纪事本末·鲁与列国通好》: “次国之上卿,当大国之中; 中当其下; 下当其上大夫。小国之上卿,当大国之下卿; 中当其上大夫; 下当其下大夫。上下如是,古之制也。” ☚ 上柱国 上开府 ☛ 上大夫 上大夫官名。卿以下大夫中的最高等级。先秦齐、鲁均有设置。《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国语·鲁语上》:季文子使仲孙它为上大夫。《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邹衍、淳于髡……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齐国的上大夫又称*列大夫。鲁国的上大夫又称*亚旅。 ☚ 上卿 山东法报 ☛ 上大夫shàng dài fū1、爵名。周置,位在卿下,分上中下三等。《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故晋国之法,上大夫二舆二乘,中大夫二舆一乘,下大夫专乘,此明等级也。"《左传·成公三年》:"次国之上卿,当大国之中,中当其下,下当其上大夫。小国之上卿,当大国之下卿,中当其上大夫,下当其下大夫。"《左传·庄公十四年》:"纳我而无二心者,吾皆许之上大夫之事。"《汉书·司马迁传》:"上大夫壶遂曰:昔孔子为何作《春秋》哉?" 2、官秩名。上大夫又称二千石,指二千石俸的官员。王莽改"千石曰下大夫,比二千石曰中大夫,二千石曰上大夫。"见《汉书·王莽传》。 3、官名,北魏置。《魏书·儒林传》:"(梁越)国初为礼经博士,太祖以其谨厚,举动可则,拜上大夫,命授诸皇子经书。"西魏北周时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六府都置上大夫,为六府的副长官。北齐时,皇子王国置上大夫二人,从八品,其他王公国一人,从九品,为皇子王公的辅佐官员。 上大夫爵称。西周时置,其秩位在卿之下。周制,大夫分为上大夫、下大夫。春秋时,周王室及各诸侯国沿用其制。楚自春秋初年,亦采用中原制度,设置大夫之官爵。楚成王三十九年(前633),齐因内乱,齐桓公7个儿子逃亡至楚,“楚尽以为上大夫”(《史记·楚世家》)。 上大夫❶爵名。周朝置,为大夫爵中最高的一等。 上大夫(1) 官爵名。春秋时秦置,《史记·秦本记》记秦穆公曾使人迎蹇叔为上大夫。战国时亦置, 齐上大夫见《盐铁论·论儒篇》:“齐宣王褒儒尊学,盂轲、淳于髡之徒, 受上大夫之禄, 不任职而论国事, 盖齐稷下先生千有余人。”赵上大夫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既归, 赵王以为贤大夫, 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魏上大夫见《尹文子》:“魏王赐献玉者千金,长食上大夫之禄。”(2) 北洋政府文官官秩之一。见“文官官秩”。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