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上声歌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上声歌

上声歌

南朝乐府民歌篇名。属《清商曲辞·吴声歌曲》,见《乐府诗集》卷四五。《古今乐录》曰:“上声歌者,此因上声促柱得名,或用一调,或用无调名。如古歌辞所言,谓哀思之音不及中和,梁武因之改辞,无复雅句。”《乐府诗集》所收《上声歌》晋、宋、齐歌词共八首。内容系写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八首诗有一定的连续性。大致是说上声歌的曲调为男方所作,女方为了表示感谢,特意在宴饮时高歌一曲上声歌。以下便是回忆双方的恋情,表现得情意绵绵,感人至深。 如:“新衫绣裆,迮著罗裙里。 行步动微尘,罗裙随风起。”“裆与郎著,反绣持贮里。 汙汙莫溅浣,持许相存在。”“春月暖何太,生裙迮罗袜。暧暧日欲冥,从侬门前过。”

☚ 大子夜歌   欢闻变歌 ☛

上声歌

乐府诗题。属清商曲辞中的吴声歌曲。据《古今乐录》说,《上声歌》因“上声促柱得名。或用一调,或用无调名,如古歌辞所言,谓哀思之音,不及中和。梁武帝因之改辞,无复雅句”。晋、宋、梁辞,凡8首。


《上声歌》鉴赏、赏析和解读 - 可可诗词网

《上声歌》

郎作《上声曲》,柱促使弦哀。

譬如秋风急,触遇伤侬怀。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清商曲辞·吴声歌曲》

“上”是乐谱表示音调的名称。《上声歌》“因上声促柱得名”(《古今乐录》),它是一种哀思之音,或是舞曲。《乐府诗集》共收八首。

歌的第一、二两句,写“郎”演奏《上声曲》时的情形。“柱”是琴瑟等乐器上用来支撑弦的小木柱,每弦一柱,可自由移动以调整音的高低。 “柱促”,即将柱移近,使声音变高,显得哀婉激越。这开头两句,虽是写音乐的调子,但同时也渲染了凄婉的气氛,为全首歌定下了低沉的格调。

第三、四两句是说,听到这急迫、哀婉的乐声,如同阵阵秋风袭来,使我感伤,潸然泪下。如果说第二句所写《上声曲》的情调尚有些朦胧、模糊的话,那么第三句则借助于“秋风”这一具体的物象而使得这种情调具体化、鲜明化,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秋天是易使人感伤的季节。宋玉《九辩》云: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满目落叶萧萧,加上一阵紧似一阵的凄风袭来,会使人感受到一种悲凉况味。因而,这里用“譬如秋风急”一句来描绘乐曲,就鲜明地勾画出动人的音乐形象。

曲调为何哀婉、听者何以悲伤?歌中不曾明言。但人们可以想见,这弦声之所以引起女抒情主人公的强烈共鸣,一定是乐曲道出了她的衷肠,触发了她的情怀。她与“郎”的情感正是被这乐声沟通、交融,达到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效果。

这首《上声歌》,既形象地描绘了音乐效果,又巧妙地抒发了抒情主人公的情感,既写出了“郎”演奏乐曲时的情形,也写出了抒情主人公闻曲时的感触。全歌以声传情,声情并茂。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9:5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