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噎膈针灸治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噎膈针灸治法

噎膈针灸治法

噎膈,是指食物在食道中吞咽困难而言,是噎与膈的合称。又名“噎塞”。噎为吞咽时梗噎不顺; 膈为食物梗阻胸膈。噎可单独发生,而又常为膈之前驱表现;膈往往是噎的严重后果。二者常同时出现,故多相提并论。古代将噎膈作为一个独立性疾病看待;现代已明确,它属于一种症状,可见于多种疾病过程中。其预后之善恶,取决于原发病。对于老年患者,要警惕食道癌或贲门癌的可能性。本证多由忧思脑怒或酒食不当导致痰气交阻于食道而成。随着病情发展气滞变为血瘀,气血痰互结,梗阻于食道。初属邪实,以后血气生化之源亏乏,乃由实转虚,往往酿成阴耗阳微的危证。在综合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用针灸缓解噎膈,常可收到效果。
通治法 以开郁理气化痰为主。近选胸背部腧穴,远选足阳明和足太阴等经穴,如天突、膻中、内关、足三里或膈俞、劳宫、太白、公孙等。用毫针行泻法,或酌情配合灸法。可抓住餐前或餐中机会进行治疗,效果明显,以增强病人的信心。
辨证论治 一般分为:
痰气交阻 吞咽梗阻,胸膈痞闷并隐隐作痛,大便艰涩,口干咽燥,形体逐渐消瘦,舌质红,脉弦细。治宜开郁润燥化痰。选期门、膻中、合谷、足三里、丰隆或膈俞、肝俞、廉泉等穴,用毫针行泻法或平针手法。
瘀血内结 胸膈疼痛,食不得下而复吐出,甚则饮水难下,大便坚如羊矢,或吐出物如赤豆汁,形体枯瘦,肌肤干燥,舌红少津或青紫,脉细涩。治宜滋阴养血,破结行瘀。近选华盖、膻中和巨阙等穴,用毫针行泻法,留针40分钟;远选足三里、三阴交和涌泉等穴,在毫针刺的同时,用艾卷行雀啄灸法。
气虚阳微 饮食不下,面色㿠白,形寒气短,泛吐清涎,面浮足肿,舌淡少津,脉细弱。治宜温阳益气健脾,生津降逆。选肝俞、脾俞、胃俞、肾俞、气海、关元、足三里、太溪或地机等穴,以艾卷温和灸为主,并同时配合以毫针行补法,留针10~20分钟,每日或隔日治疗一次,10~12次为一疗程,可连续进行数个疗程。
其它治法 常用者有:
皮肤针法 针刺重点部位为任脉的胸段和督脉的背段,以辊针进行滚刺,初期宜用较强刺激,末期宜用轻刺激,以局部出现密集的点状出血带为度。同时用毫针在足三里穴上行补法刺激。每天治疗1~2次,7~10天为一疗程。
芒针法 选华盖、璇玑、膻中、鸠尾、中脘等穴,其中胸部腧穴宜向下沿皮刺,间歇反复捻针,留针40~60分钟。上述各穴可轮流使用。每天治疗一次,10~12次为一疗程。本法和皮肤针法配合起来进行治疗,效果更好。

☚ 自汗、盗汗针灸治法   呃逆针灸治法 ☛
0000174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3:4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