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三门峡市三里桥秦墓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三门峡市三里桥秦墓秦末汉初到西汉中期之间的秦人墓葬。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湖滨区三里桥村。1989年3月在此发掘秦墓67座。这批墓葬分布集中,有相互叠压和打破现象,但无一定规律。其中竖穴土坑墓11座,洞室墓56座。前者可分为二式,Ⅰ式7座,位于墓地的西部,均为南北向,墓穴小且浅,口大底小,四壁斜直,无二层台,多数墓无随葬品;Ⅱ式4座,位于墓地北部偏西处,多为南北向。墓穴大且深,四壁上部斜直,在距墓底1米处斜壁突变陡直。墓内无人骨架和葬具,亦较少随葬品,似为迁葬墓。洞室墓皆为竖井式墓道,坑壁陡直,个别墓道壁上有断面呈三角形的脚窝,3至5个不等,可分为A、B两型。A型54座,为单室洞室墓,其中Ⅰ式8座,分布在墓地北部,墓道口大底小,断面呈喇叭状,墓室较短小;Ⅱ式18座,多分布在墓道北部和东部,墓道口、底大小相当,墓室较长;Ⅲ式28座,绝大部分位于墓地中部和南部,墓道口、底大小相同,墓道深度在4—6.9米之间,四壁陡直,有的壁上有断面呈三角形的脚窝。B型2座,为单墓道双室墓,可分为二式。Ⅰ式1座,位于墓地东北部,墓道为长方形竖井式,位于中部,口略大于底,四壁陡直。Ⅱ式1座,位于墓地东南部,竖井式墓道位于中部,墓道口为长方形。该墓地共出土陶器207件,铜器35件,铁器30件,玉璧1件,骨器2件,半两钱57枚,五株钱10枚。这批墓葬形制较为完整,未发现被盗现象。根据墓葬形制的变化及墓葬间的叠压打破关系、器物的特征等,可将墓葬划分为秦末汉初、西汉初期和西汉早中期三个阶段。三里桥秦人墓各期之间墓形上的演变和承袭关系较为明显,在埋葬习俗上,属于从秦到汉的过渡期,与陕西早期汉墓有相近之处,但又有自身特点,如用土坯封堵墓门,器物上朱书文字,存在单基道双室墓等,尤其是陶坛和陶罐上书写的“洒”、“沐”、“浆”等字,为了解这些器物的用途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该墓葬的发掘丰富了豫西地区秦人墓的内容,为研究三门峡的秦人墓增添了重要资料。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