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龟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龟板 中药名。 出《日华子本草》。别名:龟甲,神屋,败将,龟下甲,元武版。 为龟科动物乌龟Chinemys reevesii(Gray)的甲壳(主要为腹甲)。 乌龟体呈扁圆形,腹背均有坚硬的甲,甲长约12厘米,宽8.5厘米,高5.5厘米。 头形略方,头部光滑,后端具小鳞,鼓膜明显。吻端尖圆,颌无齿而形成角质喙;颈能伸缩。 甲由真皮形成的骨板组成,骨板外被鳞甲,亦称角板;背面鳞甲棕褐色,顶鳞甲后端宽于前端;中央为5枚背鳞甲,两侧各有4枚助鳞甲,缘鳞甲每侧11枚,肛鳞甲2枚。腹面鳞甲12枚,淡黄色。 背腹鳞甲在体侧相连。 尾短而尖细。四肢较扁平,指、趾间具蹼,后肢第5趾无爪,余皆有爪。多群居,常栖息在川泽湖池中,肉食性,常以蠕虫及小鱼等为食。 生活力很强,数月断食,可以不死。分布河北、河南、江苏、山东、安徽、广东、广西、湖北、四川、云南、陕西等地。 全年均可捕捉,以秋冬为多。杀死后,剔除筋肉,取其腹甲,洗净,晒干或晾干,称为“血板”。 如煮死后所取腹甲,称为“汤板”。过去商品均为腹甲,近年亦开始采用背甲。干燥的腹甲,略呈板片状,长方椭圆形,肋鳞板附于两侧,略呈翼状。长10~20厘米,宽7~10厘米,厚约5毫米,外表面黄棕色至棕色,有时具紫棕色纹理,内表面黄白色至灰白色。 由12块腹鳞甲相对嵌合而成,嵌合外呈锯齿状缝,前端较宽,略呈圆形或截形,后端较狭且内陷,呈V形缺刻,两侧的肋板由4对肋鳞甲合成,在其两端往往留有1块残缘鳞甲。 “血板”表面光滑,外皮尚存,有时略带血痕;“汤板”无光泽,皮已脱落。质坚硬,断面外缘为牙白色,坚实;内为乳白色或肉红色,有孔隙。气腥,味微咸。 以血板、块大、完整、洁净无腐肉者为佳。主产湖北、安徽、湖南、江苏、浙江等地。龟板:用清水浸泡,刮去残肉,洗净,晒干,敲成小块。醋龟板:取砂子置锅中炒热,将龟板倒入拌炒,炒至表面微黄色,及时取出,筛去砂子,置醋盆内略浸,取出,用水漂洗,晒干。(每龟板50千克,用醋15千克)味咸甘,性平。入肝、肾经。 滋阴潜阳,益肾健骨,通经活络,止血软坚。治骨蒸痨热,盗汗,肺痨咳嗽,咳血,肝肾阴虚,肝阳上浮而出现的头晕、耳鸣,烦躁易怒,偏头痛,热病后期,阴亏津竭,抽搐,腰膝酸痛,小儿囟门不合,崩漏下血,遗精,带下,骨痿,久疟,久痢,痔疮。 《神农本草经》:“主漏下赤白,破癥瘕,疟痎,五痔,阴蚀,湿痹,四肢重弱,小儿囟不合。”《本草纲目》:“治腰脚酸痛,补心肾,益大肠,止久痢久泄,主难产,消痈肿,烧灰敷臁疮。”内服:煎汤,9~24克;熬膏或入丸、散。外用:烧灰研末敷。 ❶ 治崩中漏下,赤白不止,气虚竭:龟甲、牡蛎各90克。上2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3次(《千金要方》)。 本品含骨胶原(Collagen),其中有天门冬氨酸、苏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 氯仿提取物(液体)预试有甾体化合物反应,酸性氧化铝硅层析得熔点分别为50°~1°及94°~6°两种结晶;另灰分中含磷、钙等,尚含角蛋白。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