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长制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长制

 北魏后期的基层政权组织。北魏建立之初,各地宗族坞堡林立,政府利用各地“宗主”、“督护”地方,实行宗主督护制。北魏孝文帝改革,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实际控制,以建立三长制取代宗主督护制。三长制规定:五家为邻,设一邻长;五邻为里,设一里长;五里为党,设一党长。邻长、里长和党长的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租调,征发兵役与徭役。三长直属地方州郡,原荫附于地方豪强的荫户也成为国家控制下的编户农民,国家赋税收入相应增加,农民赋税负担有所减轻。因此,三长制比宗主督护制是一个历史的进步,成为隋唐时期乡里组织的基础。

三长制

北魏中期建立的乡官制度。北魏初期,实行宗主督护制。在宗主督护制下,宗法性豪强地主隐匿大批私民,并对其征收更重的赋税,不仅导致社会矛盾的进一步激化,而且从经济上和政治上削弱了国家政权的统治力量。有鉴于此,孝文帝接受李冲的建议,于太和十年(486)废除宗主督护制,确立三长制。三长制的内容包括:五家为一邻,设一邻长;五邻为一里,设一里长;五里为一党,设一党长;邻长、里长、党长作为乡官,负责检查户口、监督耕作、征收租调、征发徭役和兵役;三长还享受免除一人到三人官役的特权。三长制的实行,既使国家控制了大批赋役农民,增加了财政收入,也使国家统治权直接渗透到社会基层。

三长制

三长制

北魏用来代替宗主督护制的基层政权组织制度。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年(486年)接受李冲建议创立,规定:重建乡官系统,五家设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选择本乡“强谨”之人充当。其职责是检查户口、监督耕作、征收租调、征发徭役、兵役。三长得免除一到三人的官役。三长制的推行使一部分豪强地主的苞荫户变成了均田农民。

☚ 宗主督护制   左民尚书 ☛

三长制

北魏基层组织制度。北魏初,各地豪强隐匿户口,逃避徭役。孝文帝采纳汉族李冲的建议,行三长制,代替宗主督护制。五家立邻长,五邻立里长,五里立党长。职责为查户口、督农耕、收租调、征徭役和兵役。三长可免一至三人的官役。

三长制

三长制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年( 486 ),为配合实施均田制,由李冲建议施行,在县级政权下取消宗主督护制,以五家为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 。任邻长者可免家中一人为力役,里长二人,党长三人。三长负责掌握所辖人户的户口状况和协助官府完成征调。三年无过失则可升一等使用。三长制在北魏统治的大部分地区推行后,对北魏政府搜括隐口漏丁,推行均田制及新赋役法均有促进作用。任三长者多为豪强之家,对北魏政府强化组织也有一定作用。

☚ 给客制度   宗主督护制 ☛

三长制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年(486),为推行均田令,整顿户籍,确保赋役,抑制豪强隐匿人户及逃避赋役,废除宗主督护,在李冲建议下推行三长制,即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邻、里、党长合称三长,职责是校比户口、辅佐均田、监督耕作、征收租调、征发兵役及力役,维持地方治安。三长享有“复”(免除)一到三人官役的特权,勤于职守者三年逐级提升。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初继承之,但三长名称、所统人户及复夫的人数略有变更。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3: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