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豕涉河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豕涉河

三豕涉河sānshǐshèhé

━┃┃━ 指文字多有讹误。典出《吕氏春秋·察传》:“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练字》:“晋之史记,三豕渡河,文变之谬也。”亦省作“三豕”。宋·孔平仲《和常父》诗:“温寻简策评三豕,点缀文章学受辛。”

☚ 八十一家   韦编 ☛

三豕涉河

豕(shǐ):大猪。涉:趟水过河。三头猪渡过了黄河。指文字讹传失真或指传闻失实。春秋时,子夏到晋国去。路过卫国时,听到有人读当时的史书说:“晋师三豕涉河。”子夏认为其中有误,推测“三豕”可能为“己亥”之误,因为上古文字,“三”与“己”相近,“豕”与“亥”相似。待他到晋国一问,果然是“晋师己亥涉河”。(见《吕氏春秋·察传》)

文字错误

文字错误

讹(讹误;讹舛;讹僻;讹谬)误谬 误我 误失
文字差错:亥豕之误
书籍中的文字错误:列风淫雨
写作或书籍印制上的错误:舛讹百出
因字形相似而写错:别风淮雨 别风淫雨淮雨别风
因疏忽而写了错字:笔误
因失手而在不该落笔的地方落笔:误点
讹错混乱:讹溷
脱漏、错误:脱误
把甲字错读或错写成的乙字:白(白字) 别(别字)
传写错误:三写成乌 三写易字
文字传抄错误:鲁鱼帝虎 传抄讹误 乌焉成马
文字传写或刊印的讹误:三豕(三豕涉河;三豕渡河)
传抄、刊刻过程中出现的文字差错:豕亥(豕亥鱼鲁) 豕讹 鱼豕 豕误 鲁鱼(鲁鱼陶阴;鲁鱼亥豕;鲁鱼帝虎;鲁鱼之谬) 鱼鲁(鱼鲁帝虎;豕亥鱼鲁) 鱼阴 鱼豕 鱼亥 陶阴 马中关五 豕虎传讹
文字字形相近,容易发生传抄错误:舄乌虎帝
书籍传写或刊印中文字因形近而造成的错误:河豕
书籍传写或刊印中文字因形近而误:亥豕(亥豕之讹)
文字脱漏讹误:误脱
文字上的错误和脱漏:讹落 讹脱 讹夺 讹敚
文字错误、脱落:错落
字句的错误和脱漏:误夺
讹误脱佚:讹佚
缺漏错误:缺谬
缺漏和错误:阙谬
错误,残缺:讹缺 讹阙
错误缺漏:缪缺
音译的讹误和省略:讹略
书籍﹑文章中字句的错误和多出:讹衍
蠹蚀错讹:讹蠹
讹误杂厕:讹窜
错字很多:亥豕相望

☚ 谬误   个人的错误 ☛

三豕涉河sān shǐ shè hé

指文字讹误或传写讹误。printer’s error

三豕涉河sān shǐ shè hé

比喻误读或误用文字。《吕氏春秋·察传》:“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练字》:“晋之史记,三豕渡河,文变之谬也。”

三豕涉河

春秋时,孔子有个学生名叫卜商,字子夏。他读书爱动脑筋,常常得到孔子的夸奖。孔子死后,子夏就定居魏国的西河。
有一次,子夏要到晋国去看望一位朋友。正是五月天气,已经有点炎热,子夏每天坐着马车赶路,那匹马累得浑身淌汗。子夏见了,就在有水有草的地方停车,让马饮水吃草,歇一会再走。
这一天,子夏来到卫国地界,还有一天的路程,就可以到达晋国了。
子夏停下车,牵了马走到河边。这当儿,在河边一棵树下,有个人在大声念书。子夏听到他读的是什么“晋师伐秦,三豕涉河”。子夏想:“晋国军队怎么会有三只猪过河呢?”
再仔细一想,是了,可能是书上的字抄错了,“己”与“三”字形相近,“亥”与“豕”又有些相似,应该是“己亥涉河”才说得通。
古人用“天干”十个字与“地支”十二字顺序搭配来记日子,“己亥”就是某一天,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在己亥这天,晋国军队过黄河去攻打秦国。”
子夏想得停当,觉得理由充足,便把马拴在树上,走近那读书人,对他说:“把你的书给我看看,行吗?”
子夏接过书来一看,那两个正是“己亥”,但写得很像“三豕”。子夏告诉读书人:“这两个字应该是‘己亥’,你读成了‘三豕’,怎么说得通呢?”
接着,子夏把理由说了一遍给他听。那人觉得子夏讲得很对,忙向子夏道谢:“多谢先生指教。”
子夏到了晋国,见了朋友,就把路上遇到的这事告诉他,朋友感慨地说:“读书不动脑筋,最不济事。可是抄写不认真,也容易造成错误,闹笑话。”
子夏说:“说得对。‘己亥’读成‘三豕’,只要稍微想一想,就能发现不合情理,就可以立即纠正错误。正如孔夫子所说:‘学而不思则罔。’求学问,认真和多思,是不可缺少的。”
后来,“三豕涉河”这个成语,用来比喻文字传写或刊印的错误,而且错得可笑。

三豕涉河sānshǐ-shèhé

指文字传写或刊印过程中产生的讹误。参见“鲁鱼亥豕”。

三豕涉河sān shǐ shè hé

❶ 指文字传写中的讹误。“三”与“己”、“豕”与“亥”在字形上相似,春秋时卫国史书就曾将“晋师己亥涉河”误写成“晋师三豕涉河”。见《吕氏春秋·察传》。
❷ 也指传闻的失实。也作“三豕渡河”。

三豕涉河sānshǐ-shèhé

〔偏正〕 比喻文字传写或刊印的讹误,以及误读误用。语出《吕氏春秋·察传》:“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晋师己亥涉河也。”
※ 豕,不读作zhū。
△ 用于事理的正误类。
【近义】张冠李戴 鱼鲁帝虎。
也作“三豕渡河”、“三豕金银”。

三豕涉河sān shǐ shè hé

《吕氏春秋·察传》:“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晋师己亥涉河也。”南朝·梁·《文心雕龙·练字》:“晋之史记,三豕渡河,文变之谬也。”比喻文字传写有笔误或传闻失真。也作“三豕渡河”。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9:2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