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三苏祠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下) > 民祀部 > 祭祠 > 三蘇祠 三蘇祠 sānsūcí 座落於四川眉山縣。元代在宋著名文學家蘇氏父子之故宅建祠。奉祀宋代文學家蘇洵及蘇軾、蘇轍父子三人,故稱。明洪武年間與清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兩度重修。同治、光緒年間又各有增葺。祠佔地七十八畝,主要建築有大殿、啟賢堂、瑞蓮亭、木假山堂、雲嶼樓、濟美堂、抱月亭、披風榭、碑亭等。祠存古碑數十,其中馬券碑、乳母碑、柳州碑爲蘇軾手書。另有洗墨池,爲蘇氏遺物。參閲嘉慶《四川通志·祠廟·眉州直隸州》。 三苏祠北宋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故居。在眉山县城内西南3千米青衣江畔。占地5.68万平方米。明洪武元年 (1368年) 改宅为祠。祠内修竹葱翠,荷池相接,小桥频架,曲径通幽,颇具中国古典园林风格,素有 “三分水、二分竹” 的岛居之称。祠内建筑群由木结构中式平房组成,含大殿、启贤堂、瑞莲堂、木假山堂、云屿楼、济美堂、抱月亭、披风榭、碑亭等。祠内陈列室展出有三苏著作的历代版本和苏轼的书法、绘画、拓本,以及三苏父子塑像。碑亭内有古碑数十方,包括苏轼亲笔书 《马券碑》、《乳母碑》、《柳州碑》 等。1980年公布为四川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三苏祠中国古建筑。位于四川省眉山县城内西南,原为北宋著名文人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故居,明洪武年间(1368)改建为三苏祠。原三苏祠有大殿、白贤堂、木假山堂三部分,明末被毁,清康熙年间(1665)重建,后又扩建。主体建筑环瑞莲池而建,水中有抱月亭,北池畔有云屿楼(1875),另一侧建有坡风榭(1898),跨越瑞莲池的水廊中间建有百坡亭,圆形岛屿上有瑞莲亭,与坡风榭隔水相望。现三苏祠已扩大为城市公园。 三苏祠 三苏祠在四川眉山城西南隅,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及其子苏轼、苏辙的祀祠。祠原为苏氏故宅,明洪武年间,始改宅为祠,供三苏塑像。后毁于兵火。清康熙四年(1665年)重建,同治、光绪间续有增修,发展为具有相当规模的祠庙园林。主要建筑有大殿、启贤堂、瑞莲亭、木假山堂、云屿楼、济美堂、抱月亭、披风榭、碑亭等,多为木结构平房。碑亭内有古碑数十通。瑞莲亭畔有洗墨池,传为苏氏遗物。整个园林占地五万二千多平方米,林木葱茏,幽篁苍翠,小溪环流,布局别具匠心,富有浓郁的南方园林特色。 三苏祠瑞莲池亭榭 ☚ 苏公祠 米公祠 ☛ 三苏祠 三苏祠位于县城西南隅。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及其子苏轼、苏辙的故居,原宅面积约五亩。明洪武年间(1368—1398)为纪念三苏,改宅为祠,后为兵燹所毁。清康熙四年(1665)在旧祠废墟上摹拟重建,扩地56000平方米。祠宅有西、南二门。正门在南,门匾“三苏祠”系清书法家何绍基手迹。祠宇园林建筑群,有一殿、二堂、一厅、一楼、三馆、十二亭。祠内珍藏、陈列三苏文物、文献数以千计,其中三苏父子大量手迹尤为珍贵,眉山木刻版《三苏全集》乃稀世珍本。文徵明、翁同龢、何绍基、张大千、朱德、陈毅等古今名人的书画题咏,也丰富了三苏祠的内涵。 ☚ 5. 眉山县 苏老泉墓 ☛ 三苏祠 三苏祠在四川省眉山县城西南隅,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及其子苏轼、苏辙的祀祠。祠原为苏氏故宅,明洪武年间改宅为祠。后毁于战火,清康熙四年(1665年)摹拟重建,直至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相继建立了碑亭、东西开轩和瑞莲亭、云屿楼、抱月亭、披风榭、洗砚池、百坡亭等。1928年,三苏祠改名为三苏公园。建国后经多次修葺。1984年建立三苏祠博物馆,馆内展出了数以千计的有关三苏的文物,其中有宋、元、明、清三苏著作的历代版本以及苏轼的书法、绘画拓本。碑亭内有苏轼亲笔题写的《马券碑》、《乳母碑》、《柳州碑》等珍贵文物。 ☚ 乌尤山 黑龙潭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