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三突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三突出 三突出即“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中心人物”。这是姚文元根据江青的指示精神概括出来的“四人帮”的“创作原则”,他们不管现实生活中人物是如何多种多样,人物关系是如何千变万化,矛盾冲突又是如何错综复杂,却给英雄人物的塑造、人物关系的处理和矛盾冲突的设置规定了僵死模式。“三突出”宣扬的是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他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是高于一切、主宰一切、一贯正确的“超人”,而人民群众则是专供英雄驱使的群氓。 ☚ 阴谋文艺 “三字经”创作模式 ☛ 三突出sāntūchū指在文艺作品中要突出正面人物,正面人物中必须突出英雄人物,英雄人物中还要突出主要英雄人物。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四人帮”炮制的唯心主义的文艺创作模式。例如:“我们根据毛主席这一光辉指示,对有关还原舞台和高于舞台的一系列问题作了分析,认识到其中最主要的、起着决定作用的,是塑造无产阶级的英雄形象,贯彻三突出的创作原则,即: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红旗》1971.3.74页)“为了把‘三突出’打扮成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四人帮’的吹鼓手的确苦心孤诣地给它镶嵌了不少马克思主义的词句,但是,赝品终究是赝品,硫化铜冒充不了赤金。”(《光明日报》1977.2.15) 三突出 三突出sāntūchū指“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中心人物”的文艺指导理论。“文化大革命”时期用语。 ☚ 三通一平 三网合一 ☛ 三突出 三突出“文化大革命”中江青倡导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文艺创作模式。即:“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来;在正面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来;在主要英雄人物中突出最主要的即中心人物来”。“四人帮”的亲信于1968年5月23日在上海《文汇报》上发表一篇文章。他们在此文中写道:“我们根据江青的指示精神,归纳为三突出,作为塑造人物的重要原则”。随后,又被提升为“无产阶级文艺创造的根本原则”,并且提出所谓“三陪衬”作为“三突出”的补充。“三陪衬”指:在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之间,反面人物要反衬正面人物;在所有正面人物之中,一般人物要烘托、陪衬英雄人物;在所有英雄人物之中,非主要人物要烘托、陪衬主要英雄人物。人类的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三突出”、“三陪衬”的文艺创作模式违反生活的真实性和多样性,人为地神化英雄人物,使英雄人物脱离群众,宣扬了历史唯心主义,也使当时的文艺作品中人物形象千人一面,人物关系千篇一律。 ☚ 三里五界 三家村反党集团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