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三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三界sān jiè佛教指众生轮回的欲界、色界和无色界。指人世。苏颋《利州北佛龛重于去岁题处作》:地疑三界出,空是六尘销。 三界sān jiè佛教指世俗世界划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此三界都难脱生死轮回的过程。梵文Trilokya的意译。 三界 三界佛教用语。佛教把众生居住的世界分为上下三层,即:欲界,是食欲、淫欲特盛的众生居住处; 色界,位处欲界之上、是已离粗欲而只享受精妙境像的众生居住处; 无色界,位处色界之上,是已离物质享受只有精神存在于定心状态中的众生居住处。见《俱舍论·世分别品第三之一》 。 ☚ 真宰 宝忏 ☛ 三界 三界佛教把世俗世界划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皆处于“生死轮回”的过程中,是一切有情众生生存的境界。一切有情众生只有从中解脱,才能达到涅槃的最高理想。道教所称三界,以时间而言,把宇宙分成无极界、太极界、现世界;以空间而言,分为天界、地界、水界; 以道境而言,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晋支遁《八关斋诗》:“存诚夹室里,三界讃清休”。刘宋谢灵运《登石室饭僧诗》:“若乘四等观,永拔三界苦。”梁武帝萧衍《灵空诗》:“迷惑三界里,颠倒六趣中”。北周无名氏《第二色界魔王之章》:“三界乐兮过之常存,”又《第三无色界魔王歌》:“三界之上眇眇大罗,上无色根云层峩峩,”又“尔不乐仙道,三界那得过。”陈江总《明庆寺诗》:“夜梵闻三界,朝香彻九天”。 ☚ 三观 三明 ☛ 三界sān jiè佛教把生死轮回的人世分成欲、色、无色三界。陈子昂《夏日晖上人房别李参军》:“自超三界乐,安知万里征。” 三界佛教将俗世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合称“三界”。欲界是最低一层,为具有食欲与淫欲的众生所住之地。色界位于欲界之上,为已绝食、淫二欲而享受种种精妙物质的众生所住之地。无色界更位于色界之上,为脱离物质享受、心地清净的众生所住之地。三界说系据佛教因果报应理论及禅定修行描绘出来的。详《俱舍论·世分别品》第三及《法苑珠林·三界篇·四洲部·会名》。陈子昂《夏日晖上人房别李参军崇嗣》诗:“自超三界乐,安知万里征。” 三界佛家语。指欲界、色界、无色界。《楞严经》一:“弘范三界,应身无量。”《弘明集》五晋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求宗不顺化》:“是故经称泥洹变,以化尽为宅; 三界流动,以罪苦为场。” 《全唐诗》七四苏颋 《利州北佛龛前重于去岁题处作》:“地疑三界出,空是六尘销。”道家亦沿用其说。《全唐诗》八五九吕岩《敲爻歌》:“似此逍遥多快乐,遨游三界最清奇。”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上) > 神佛諸界部 > 天界冥界 > 三界 三界 sānjiè 有情衆生存在的三種境界。即慾界、色界、無色界。原古印度傳統之說,佛教承用之。謂慾界爲食慾、淫慾特盛之衆生所居,包括五道中地獄、畜生、餓鬼、六慾天、人及其所依存之場所(如人所居之四洲等);色界居慾界之上,爲已離粗慾而只享受其精妙之衆生所居,依然離不開物質;無色界在色界之上,爲無形色之衆生所居,即無色界衆生已離物質享受而只有精神存在於定心狀態。《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一:“弘範三界,應身無量。”唐·陳子昂《夏日暉上人房别李參軍崇嗣》詩:“自超三界樂,安知萬里征。” 三界佛教术语。佛教认为凡有情众生皆于俗世三界中生死轮回。这三界是欲、色、无色。(一)欲界为有淫欲、贪欲、财欲等世俗之欲的人居住;(二)色界位于欲界之上,无色界之下,为已离食、淫二欲的众生居住,由于他们仍需一定的物质生活环境,有某种程度的物质需求,故居于色界;(三)无色界更在色界之上,为不受一切物质性束缚,无形无色,唯以命根为存在之本的众生所居住。若修“四禅定”死后可生色界,不修或修而达不到一定程度,死后则生欲界:修“四无色定”死后生无色界。佛教以此三界为“迷界”,认为脱离欲界、色界,经过无色界达到“涅槃”才是最高理想。 三界❶佛教术语。佛教将世俗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即有情众生生存的三种境界。欲界为具有食欲、淫欲众生所居;色界在欲界上,为已离食欲、淫欲众生所居;无色界在色界之上,为无形色众生所居。此三界是依据佛教善恶报应理论和修行划分出来的。 三界赫哲族萨满教的宇宙观念。认为宇宙分上中下三界(三层),上界为天堂,神灵所居,分为七层,最高神主(造物主)居于最上层,其他神居于以下诸层;中界即人间,人类所居;下界为地狱,恶魔所居。魔鬼是人世罪人执罚者。最高神主恐其恃威肆虐又遣其他神保护人类,使魔鬼听命。 三界 三界佛教术语。指世俗世界的三种境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指色欲、贪欲与财欲等,其上为“六欲天”,中为 “人间界”,下为 “八大地狱”。“色界”处于欲界之上、无色界之下,为已经离却食、淫二欲的众生所居。“无色界”指不受一切男女色及物质束缚,而仅存心识的世界。 ☚ 铁围山 四大 ☛ 三界 三界师公戏传统剧目。后生三界因救了山神,得到神医神药,能起死回生;他只给穷人治病,不治官人和财主的病,因而遭到算计。一天,三界在路上看见个死人,便把他救活。可这人不但不感谢他,反而诬他谋财害命,把他拉到土司衙门。土司定他死罪,要砍他的头。但砍不进,就用火烧。可越烧他越精神。土司无奈,又叫他喝铁水。他喝下两口后,第三口便向土司喷去,把土司烧死。众民感其恩德,他死后立“三界庙”以为纪念。 ☚ 甘王 东令 ☛ 三界san jie【佛教】three realms 三界Triloka;the three realms 三界❶藏语“康松”的意译。唐代吐蕃行政区划。有两种解释:据《德乌佛教史》载,唐代吐蕃将地界按上、中、下三种地理方位划分,每“界”又各分为“上三界”、“下三界”、“中三界”或“卫三界”三部分。三界具体所指范围无载;一说是将吐蕃当时的辖区划分为“多康”、“博康”及“宗康”三大地界。其基本地区范围,“多康”指今西藏包括昌都在内的甘孜自治州及川青藏交界南部及西南部地区。此称至今仍在藏区沿用。“博康”之称在吐蕃十二小邦时期已见史载,当指今西藏自治区(即卫藏及昌都以西),此称久已不见用。“宗康”一词仅载于《德乌佛教史》,当指今青海湟水流域的“宗喀十八部”地区,亦可指今甘青藏区而言,即相当藏文所载的“多思麻”地区。“三界”即“康松”的划分是研究西藏历史地理沿革的重要史料。 三界佛教术语。是佛教根据禅修的程度和想象,对世俗世界的分类。(1)欲界,为有食、淫之欲的众生所居之地;(2)色界,在欲界之上,离食、淫之欲的众生所居;(3)无色界,又在色界之上,离物质享受,为只有心识禅定状况的众生住所。此三界总为一个世界,又可分为有情界(有情识的生物)和器世界(处所)两类,而以有情界为主体。大乘佛教认为这样的世界在宇宙中有无数个。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