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甲

(一) 术数家语。三甲为福寿之相。《三国志·魏书·管恪传》:“背无三甲,腹无三壬,此皆不寿之验。”宋王安石《王文公文集》七八《追伤河中使君修撰陆公三首》之三:“主张寿禄无三甲,收拾文章有六丁。”宋仲并《浮山集》二《再用前韵呈陈得之诸公》诗:“未论骨相无三甲,细数年华有六身。” (二) 自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 始,进士殿试后分一甲、二甲、三甲,合称三甲。一甲一名为状元,二名为榜眼,三名为探花; 二甲一名为传胪。明清仍分三甲,但一甲仅限三人,状元授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俱赐进士及第; 二甲赐进士出身; 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参阅《宋史·选举志一》、《续通典·选举三》。

三甲sānjiǎ

〈名〉 第一、二、三名的合称。

三甲sānjiǎ

〈名〉第一、第二、第三名的合称。

三甲

科举考试用语。即进士中的第三等。北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始将所录取的进士分为三等,分别称第一、二、三甲。是年第一甲取二十八人,第二甲取一百五十七人,第三甲取五十四人,三甲人数反少于二甲。端拱元年(988)、二年录取进士均未分甲,淳化三年(992)只分为第一甲、第二甲两等。其后,或分为三甲,或分为五甲。取中为第三甲者,例赐同进士出身。金分为上、中、下三甲。元第三甲授正八品官职。明清规定,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名额多于第二甲。明第三甲第一名亦称传胪,清只用于称第二甲第一名。考取第三甲者多分至各部、寺、院担任中级官员,或出任知县等地方官,地位一般较二甲者为低;清雍正元年(1723)定制,二、三甲进士通过朝考选拔庶吉士。又,清顺治三年(1646)定武进士授官例,第三甲授署守备。雍正五年(1727)定,武进士三甲者可选十人充任蓝翎侍卫,余为守备。参见“朝考”。

三甲

三甲

明、清时殿试第三等称三甲。《清史稿·选举志三》: “天子亲策于廷,曰殿试,名第分一、二、三甲。一甲3人,曰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人,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赐同进士出身。”

☚ 三等   三舍法 ☛

三甲

见“一甲”。

三甲

明清科举考试殿试所定及第者的等级。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统称进士。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4:3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