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三流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刑罰類 > 刑名部 > 徒流 > 三流 三流 sānliú 流刑名。流刑依罪行輕重,其流放地分遠近三等,謂之三流。《唐律·名例》:“流刑三: 二千里,二千五百里,三千里。”長孫無忌疏議:“《書》云:‘五流有宅,五宅三居。’大罪投之四裔,或流之於海外,次九州之外,决中國之外,蓋始於唐虞,今之三流,即其義也。” 三流❶中国封建社会流刑三个等级的合称。始于汉朝,但非主要刑种。北朝时北齐、北周起用。隋代沿袭北齐律规定,正式定笞、杖、徒、流、死为五刑。其中流分三等,即1,000里、1 ,500里、2,000里。唐律流刑三等分别为2,000里、2,500里、3,000里。明、清流刑也分为三等,故称为“三流”。清代乾隆八年 (1743年)刑部纂辑《三流道里表》,将某省某府属流犯应流2,000里、2,500里、3,000里者,各发何省何府属安置,按计程途,限定地址,逐省逐府,分别开载。其后虽经修订,大体未变。 三流中国封建社会三等流刑的合称。见于史籍的流刑始于奴隶社会。秦、汉有迁和徙边而不称流,北齐、北周有流刑。隋唐正式确定流为五刑之一,隋分1000里、1500里、2000里3等,唐改为2000里、2500里、3000里3等。宋、元、明、清大体上亦分3等,但等级划法及附加刑罚略有不同。元代特定辽阳、湖广、迤北3个地区为流配场所,清代乾隆年间制定《三流道里表》详定配所。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