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河大捷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河大捷

 1858年(咸丰八年)9月,太平军主力在东线攻破江北大营时,湘军乘虚从西线进围安徽安庆;浙江布政使李续宾部湘军则连陷潜山、桐城、舒城,进逼庐州(今合肥)咽喉三河镇。太平军守将吴定规告急,陈玉成挥师西援,庐州守将吴如孝联合捻军接应。11月14日太平军向李续宾大营进攻。15日陈玉成诱敌入包围圈,正值大雾弥漫,湘军“皆闻人声,不知向处”,阵脚大乱。李秀成部及时赶到,守军也从三河城内冲出。各路大军围攻,李续宾自杀(一说战死)。至18日肃清残存敌营,乘胜收复舒城,旋又克桐城。此役湘军精锐六千余人全部就歼。曾国藩被迫撤安庆之围,天京(今江苏南京)上游形势顿改。

三河大捷 - 历史大事 - 可可诗词网

三河大捷

 三河大捷是太平天国后期一次重要的战役。1658年8月,太平军攻破清军江北大营。其时,湘军乘机分兵两路企图攻打安庆。一路正面围攻安庆,一路湘军主力李续宾部在攻陷九江后乘势攻占太湖,侵入安徽。9月,李续宾部进逼庐州咽喉三河镇,企图袭击庐州(今合肥)。10月,洪秀全命陈玉成、李秀成率军援救。11月初,陈玉成自六合、江浦率军驰援三河。陈玉成采取迂回包围战术,包抄三河后路,切断李续宾退路。同时命庐州守将吴汝孝汇合捻军南下,切断李续宾部和舒城清军的联系。洪秀全调李秀成驻军白石山,李秀成与陈玉成形成夹击之势,使李续宾部成为瓮中之鳖。11月14日,太平军发起进攻,直逼李续宾大营。第二天,湘军反扑,陈玉成诱敌进入包围圈,时值大雾弥漫,李续宾部只听见人声,不知太平军在何处,乱作一团。各路太平军乘势对敌围歼痛杀,敌军拼死突围,终不得出。经过激战,太平军摧毁敌军全部营垒,击毙曾国藩之弟曾国华等文武官员400多,李续宾部湘军6000多全部被歼,李续宾自杀。太平军乘胜追击,收复桐城,围困安庆的清军不战而逃,皖北复为太平军所有,太平军在天京上游转危为安。湘军老巢湘乡几乎“处处招魂”。三河大捷给曾国藩的湘军以沉重的打击,使太平天国西线形势大为好转。

三河大捷

太平军全歼李续宾部湘军的战役。1858年湘军乘太平军东攻江北大营之机在安徽发动军事进攻,连克桐城、舒城,深入庐州(今合肥)咽喉三河镇。陈玉成、李秀成从江苏战场返师驰援,11月15日全歼李续宾湘军,收复失地。

三河大捷

三河大捷

太平军歼灭湘军精锐的一次重要战役。1858年7月,李秀成、陈玉成等在枞阳镇(今安徽枞阳)集会,决定攻打江北大营,保护天京粮道。8月,陈玉成、李世贤率部攻克庐州 (今安徽合肥);9月,陈玉成、李秀成两军在滁州乌衣、江浦小店、浦口大败清军,彻底摧毁了江北大营。湘军曾国藩乘太平军东下,派李续宾率精锐6000人向安徽发动进攻,连陷太湖、潜山、桐城、舒城等地,围困太平军战略要地三河镇,威逼庐州。太平军三河镇守将吴定规凭险固守,并告急请援。陈玉成奉命驰援,李秀成领兵相助。太平军庐州守将吴如孝联合捻军出击,使舒城方面的清军援军不能接近三河。11月15日,两军在三河镇进行决战,经过3天激战,吴定规部与陈、李援军内外夹攻,全歼湘军精锐6000余人,李续宾自缢(一说阵毙),太平军乘胜收复舒城、桐城等地,围困安庆的湘军亦被迫撤退。

☚ 资政新篇   安庆保卫战 ☛

三河大捷

清咸丰八年(1858)八月,太平军攻破江北大营。湘军乘机分兵两路企图攻打安庆。一路从正面围困安庆,另一路由湘军悍将李续宾率军于九月二十八日进犯三河,企图攻袭庐州(今合肥),断安庆后路。洪秀全命令陈玉成驰援。陈率军直趋金牛镇,断李续宾后路。同时奏准天王调李秀成扎军白石山。十月九日,陈逼攻李续宾大营。次日,陈率军绕至清军背后,勇猛冲杀。三河守将吴定规亦挥军从城中冲出,李秀成乘机猛攻敌阵,敌军惨败。李部湘军六千多人全部被歼,李续宾与曾国华(曾国藩胞弟)等毙命(一说李续宾败缢)。三河大捷使太平天国西线形势大为好转。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0:1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