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杨

三杨

明诗人杨士奇、杨荣、杨溥之合称。三人先后官至大学士,诗多逢迎应酬之作,专务粉饰太平,歌功颂德,词气安闲,雍容典雅,为“台阁体”主要代表作家,时称“三杨”。

☚ 闽中十子   前七子 ☛
三杨

三杨

❶中唐诗人杨凭、杨凝、杨凌兄弟三人的合称。《新唐书·杨凭传》云:“(凭)长善文辞,与弟凝、凌皆有名,大历中,踵擢进士第,时号‘三杨’。”
❷明永乐至成化年间诗人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的合称。《明史·杨士奇杨荣杨溥传赞》云:“是以明称贤相,必首‘三杨’。”三人皆先后官至大学士,为当时的台阁重臣。所作多为应制和应酬、题赠诗,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缺乏现实内容和真切感情,风格雍容典雅,萎弱冗沓,一时为人竞相仿效,被称为“台阁体”,风行达百年左右。参见“台阁体”。

☚ 杜诗韩笔   二包 ☛
三杨

三杨San yang

即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历仕明代成祖、仁宗、宣宗、英宗四朝,为内阁名臣,亦为仁宣之治的主要辅弼者,并称“三杨”。杨士奇(1365-1444),江西泰和人,名寓。少年家贫,刻苦好学,曾在湖北各地做塾师多年。建文初被荐入翰林,充编纂官,修《太祖实录》。永乐初入内阁,参与机务。永乐二年(1404)选为太子属官,官至左谕德。成祖北巡,常使留辅太子。曾因太子受攻讦而下狱。仁宗即位,任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太傅。宣宗朝和英宗初年,长期辅政。于谦、周忱、况锺等都由他荐引。杨荣(1371-1440),福建建安(今建瓯)人,原名子荣,字勉仁。建文时进士。初任编修,永乐时入文渊阁。太子立,兼为太子属官,官至右庶子。以多谋能断,为成祖所重,多次随行北征,升至文渊阁大学士。仁宗即位,升为太子少傅,谨身殿大学士、工部尚书。宣德元年(1426)汉王朱高煦造反,荣请宣宗亲征,师出全胜。英宗初进位少师,后死于归省途中。杨溥(1372-1446),湖广石首(今属湖北)人,字泓济。建文进士,任编修。永乐时为太子属官,官至洗马。后因太子遣使迎帝太迟,下狱10年。仁宗即位后释放,任翰林学士。又建弘文阁侍值,以溥掌阁事,并升为太常卿。宣宗即位,召入内阁,升任礼部尚书。英宗初升少保、武英殿大学士,与士奇、荣并列于朝。时人以宅邸位置分别称士奇为“西杨”,荣为“东杨”,溥为“南杨”。士奇有学行,在朝多次进谏,匡正政事之失,待人宽厚而不记私仇。荣曾在帝前说他的坏话,他却仍旧称赞荣的长处。荣有才识,遇事敢为,谙练政事,通晓边务。溥有德操,为人质朴雅静,心无城府,恭谨待人。三杨皆为仁宗在东宫时的旧臣,为维护朱高炽的太子地位起了重要作用,深得仁宗、宣宗的信任。“仁宣之际,政在三杨”(《明通鉴》卷21)。三杨历仕四朝,正是明代内阁权力上升之时。“杨士奇在内阁43年,……杨荣37年,杨溥22年。”(赵翼《廿二史札记》卷33)三人皆为内阁大学士,兼任公孤官,这对于阁臣权力的增长,显然起了很大的作用。

☚ 紫禁城   郑和下西洋 ☛

三杨

明初“台阁体”代表作家杨士奇、杨荣、杨溥的合称。


三杨

明大臣杨荣、杨溥、杨士奇的合称。1.杨荣(1371—1440)。明建文进士。初名子荣,字勉仁,福建建安(今建瓯)人。永乐时升至文渊阁大学士,颇受器重。仁宗、宣宗时即在朝辅政、英宗时与杨士奇、杨溥并称三杨,共辅朝政。2.杨溥(1372—1446)。明建文进士。字弘济,湖广石首(今属湖北)人。永乐时官至太子洗马,后曾下狱10年。仁宗时获释,为翰林学士。英宗时任武英殿大学士。3.杨士奇(1365—1444)。名寓,江西泰和人。建文初入翰林,修《太祖实录》,成祖、仁宗、宣宗、英宗几朝均受重用。有《东里全集》、《文渊阁书目》、《历代名臣奏议》等。

三杨san yang

the Three Yangs(namely Yang Shiqi,Yang Rong and Yang Pu who were important officials in the imperial cabinet of the Ming Dynasty)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4:2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