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三朝辽事实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三朝辽事实录书名。17卷。明王在晋撰。起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 四月,止于天启七年(1627)十一月。所叙为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誓师攻明,经万历、泰昌、天启三朝,逐步占有山海关外地区之过程,其中所载疏奏甚多,为研究满族兴起之重要史料,有崇祯二年刻本。为清代禁书。 三朝辽事实录书名。明代王在晋撰。全书共17卷,附总略1卷,完成于崇祯十一年(1638年)。记述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以后与泰昌、天启两朝的辽东战事。作者曾任兵部尚书、辽东经略。本书历叙战局梗概、将士怯弱、官僚互相攻击等状况,但有夸大本人功绩,是非失实之处。清乾隆时列入禁书。 三朝辽事实录十七卷。明王在晋 (1564—1643)撰。王在晋,字明初,苏州太仓 (今江苏太仓)人。万历进士,授中书舍人,迁兵部左侍郎。天启二年(1622年)升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代熊廷弼经略辽东。后任南京兵、吏二部尚书。崇祯元年 (1628年),又历刑、兵两部尚书,坐事削籍归里。著有 《海防纂要》、《历代山陵考》、《国朝山陵考》及《通漕类编》等。《三朝辽事实录》记万历、泰昌、天启三朝女真族东北兴起和明金冲突事。卷首叙辽东形势与女真崛起,次述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誓师攻明,至后金军队攻占山海关外地。详录历次战役,明廷党争。保存本人许多奏疏,规画多属中肯,亦有污孙承宗语。乾隆时列为禁书。有崇祯二年刻本、清抄本,1930年北京大学新抄本,1931年南京国粹图书馆再版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影印本,1981年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影印本,1990年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 《长白丛书》第四集标点本。 三朝辽事实录书名。明王在晋(字明初,今江苏太仓人)撰。17卷。天启二年(1622)三月,作者任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代熊廷弼经略辽东,后坐罪归籍,于崇祯十一年(1638)撰成此书。记事起万历四十六年(1618)四月,止天启七年(1627)十一月。卷首为“总略”,叙述辽东形势和建州女真的兴起,以努尔哈赤誓师征明为始,经万历、泰昌、天启三朝,逐步占有关外地区的过程。披露了明用兵辽东、兵饷要务、朝廷门户之争以及将士怯弱之状。载当时奏疏甚多,选用他人奏疏偶亦略附评论,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但有溢美本人、诋毁他人之嫌。清乾隆时列为禁书。现有崇祯二年(1629)刻本,1930年始有影印本流传。是研究满族兴起的重要资料。 三朝辽事实录书名。明代王在晋撰。十七卷,附总略一卷。成书于崇祯十一年(1638)。记万历四十六年(1618)开始的明与后金(后改为清)的战争以及泰昌、天启两朝的辽东战事。作者曾任兵部尚书、辽东经略,在书中历叙战局梗概、将士表现、官僚的互相攻伐等情况。但有意夸大了本人的功绩。清朝列为禁书。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