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时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时

三时

一般指春、夏、秋三个务农季节,但在佛教中,把一年分为热、雨、寒三时。《大唐西域记》二《三国》 曰:“如来圣教,岁为三时: 正月十六日至五月 十五日,热时也; 五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雨时也; 九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寒时也。”又佛教认为释迦逝后佛法日益衰微,分为: 正、像、末三法时期,如窥基 《大乘法苑义林章》 :“佛灭度后,法有三时,谓正、像、末。”正法指正确无误的佛法,以及正确的教说、修行、证悟; 像法指相似正法的佛法,只有“教”、只有“教”,没有修行及证悟。陈释智恺《临终诗》:“千月车难满,三时理易倾。”又三时指一日内早、中、晚礼拜佛祖的时间,道教亦借用此名词。北魏《老君十六变词》之十五变:“三时入礼求长生,寂寂寞寞不应人”。

☚ 三清   三洞 ☛
三时

三时sānshí

━━ 指春、夏、秋三季农作之时。语见《左传·桓公六年》:“洁粢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杜预注:“三时,春、夏、秋。”唐·元稹《茅舍》诗:“我欲他郡长,三时务耕稼。”又指夏至后的半个月。明·周之玙《农圃六书》:“夏至后半月为三时,头时三日,中时五日,三时七日。”北周·庾信《奉和夏日应令》诗:“五月炎蒸气,三时刻漏长。”还指早、中、晚。明·刘若愚《酌中志》:“各有佛堂以供香火,三时钟磬,宛如梵宫。”清·龚自珍《尊隐》:“日有三时,一曰蚤时,二曰午时,三曰昏时。”唐·高适《燕歌行》:“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 三阳   小凉 ☛

三时

佛家谓释迦牟尼佛逝世后,佛法将经历的正法、像法和末法三大时期。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为一万年。见南朝陈慧思《立誓愿文》。唐窥基《大乘法苑义林章》六:“佛灭度后,法有三时,谓正、像、末。具教、行、证三,名为正法; 但有教、行,名为像法; 有教无余,名为末法。”

三时sān shí

指春、夏、秋三个农忙时节(3)。《季梁谏追楚师》:谓其三时不害。——这是说春、夏、秋三季没有妨害生产。《季梁谏追楚师》:故务其三时。——所以他们致力于三时的农事。《待漏院记》:三时告灾。——春、夏、秋三季出现灾害。

三时sān shí

三个季度,多指春、夏、秋季。《左传·桓公六年》:“~~不害而民和年丰也。”

三时sanshi

中国古代节令名。又名“三莳”。是头时、中时、末时的总称。夏至后的半个月为三时,头时三天,中时五天,末时七天;也有的地方定头时七天,中时五天,末时三天。关于三时的记载,较早的见于南梁(502~557年)宗懔《荆楚岁时记》,书中有“六月必有三时雨,田家以为甘泽,邑里相贺”。夏至后的半个月正值中国大部分地区处于高温季节,作物生长快,需水较多,此时降水对产量影响很大。

三时last week of half month after summer

又称三莳。中国古代节令名。夏至后十五天。上时(头时)、中时(二时)、末时(三时)的总称。夏至后的三天为上时,之后五天为中时,再后七天为末时。也可把末时称为三时。三时是长江中下游的多雨时期。三时雨有利于莳秧。《荆楚岁时记》:“六月必有三时雨。田家以为甘泽,邑里相贺。”

三时san shi

【佛教】 three periods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1: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