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 文言句式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 文言句式

 文言句式,常见的有省略句、判断句、倒装句、疑问句、被动句等。
 1. 省略句。常见的省略情况有以下几种:
 ① 主语的省略;
 ② 谓语的省略;
 ③ 宾语(包括介词“以”的宾语)的省略;
 ④ 介词的省略。在翻译时,应当根据需要补出省略的内容。
 2. 判断句。在古汉语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常见的形式有:
 ① 句中用“者”,句末用“也”(或不用“者”,只用“也”;或只用“者”不用“也”);
 ② 句中不用“者”,句末不用“也”;
 ③ 用“乃”“为”“则”等词表示判断。翻译时,大多数情况下要用“是”来表示。
 3. 倒装句。可分为“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等几种情况。
 如“苛政猛于虎”,属于状语后置,意为苛政比虎猛。
 如“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属于定语后置,意为“通计一舟,为五(个)人,为八(扇)窗……”
 “宾语前置”较复杂,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之前。如“何苦而不平?”其中“何”是“苦”的宾语。
 ②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之前。如“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其中“之”是“有”的宾语。
 ③ 凭借“是”、“之”将宾语提前。如“唯利是图”、“何罪之有”。其中“利”是“图”的宾语,“罪”是“有”的宾语。
 4. 疑问句。包括一般疑问句、设问句和反问句三种,表示不同语气。除反问可用叹号表示外,其余均用问号表示。
 5. 被动句。文言文中的被动句一般不用“被”字。最常用的词是“见”、“为”、“于”。如“徒见欺”(白白地被欺侮),“为他所用”(被他利用),“而君幸于赵王”(而你被赵王宠爱)。
 除了文言文特殊句式以外,文中的中心句、观点句、议论句等也是经常考查的一种句子。
 在句子翻译时,首先要确定属于特殊句式还是其他句子,然后再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翻译。翻译时,在保证句子通顺的同时,尽量注意直译。
 例一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核舟记》)


 
 1. 找出文中的判断句,并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中划线句子省略的主语是( )。
 ( )卧右膝,( )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
 A. 东坡 B. 鲁直 C. 佛印 D. 苏轼
 参考答案: 1.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长着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 2. C
 例二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为学》)


 
 1. 疑问句式,一般可分为三种:一是一般疑问句;二是设问句;三是反问句。请在文中各找出一个句子。
 ① 一般疑问句:________
 ② 设问句:________
 ③ 反问句:________
 2. 文中划线句子省略主语。请说明省略了什么主语和省略的原因。
 ① 主语:___________
 ② 原因:___________
 3. 请为下列句子补出省略的内容。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 )以( )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4. 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这是哪种句式。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①吾欲之南海,何如? ②天下事有难易乎?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也难矣。③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2. ①贫者 ②承上省,根据语境,被陈述对象已明确 3. 贫者 之 4. 富者说:“你凭着什么前去?”倒装句(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提前)。
 例三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亭记》)


 
 1. 这段文字接连用了几个判断句?其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2. 划线句子既是______句,又是______句。
 3. 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调整下列句子的次序。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5个,用“……也”和“……者……也”的句式 2. 设问 判断 3. 太守与客来于此饮,饮少辄醉
 例四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像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孟子》)


 
 1. “以刃与政”这个句子省略了什么成份?请翻译这个句子,并补出省略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
 2. 划线句子属于什么句式?其中的“此”指代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
 3. 在文中找出一句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提前的倒装句,并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谓语和宾语。用利刀(杀人)和用政治(杀人) 2.判断句。指代国君用粮食豢养禽兽来享乐,导致百姓饿死。3. 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为民父母”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例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韩非子·五蠹》)


 
 [注释]
 ① 株:砍掉树干剩下来的树根,即“树墩子”。② 耒(lěi):耒耜(sì),古代耕地用的农具。耜用来翻土,耒是耜的把。③ 冀(jì):希望。

 
 1. 为下列句子划出主语,省略主语的请补出。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2. 翻译划线句子,并指出属于什么句式。
 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兔:主语 [兔]主语 2. 兔子不可能再得到,而自己反倒成了宋国人的笑柄。(被动句)
 例六
 杨朱之弟杨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而吠之。杨布怒,将击之。杨朱曰:“子击也,子亦犹是。曩者使女狗白而往,黑而来,子岂能毋怪哉?”

 

(《韩非子·说林下》)


 
 [注释]
 ① 衣(yì)素衣:第一个“衣”作动词用,穿。“素衣”是白色的衣服。全句意为穿白色的衣服。② 缁(zī)衣:黑色的衣服。③ 吠(fèi):狗叫。④ 子:用来代替第二人称代词称呼对方,语意比较客气。⑤ 毋(wú):不要,不可以。⑥ 曩(nǎng):从前,早先。⑦ 女:同“汝”,你,你的。

 
 1. 补出划线句子的主语后翻译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文中找出否定句和反问句各一句。
 ① 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杨布)脱掉白衣服,穿着黑衣服回家。2. ①子毋击也。②子岂能毋怪哉?
 例七
 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
 ① 身:自己。② 屦(jù):古时用麻、葛等打成的鞋。③ 缟(gǎo):白的绢。④ 徙(xǐ):迁居、搬家。⑤ 穷:没办法,没辙,无路可走(穷途末路的“穷”)。注意:和“富”对举的“穷”(如“穷光蛋”)是后起义。⑥ 履(lǚ):鞋。这里作动词用,穿。⑦ 跣(xiǎn):赤脚。⑧ 被(pī):披。⑨ 所长:拿手的本领。

 
 1. 指出下列句子各表示什么语气。
 ① 子必穷矣! ( )
 ② 鲁人曰:“何也?”( )
 2. 划线句子是谁说的? ( )
 A. 鲁人 B. 妻 C. 或 D. 越人
 3. 翻译下列反问句。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肯定 ②疑问 2. C 3. 凭着你拿手的本事,去到用不着它的国家,要想使自己不走绝路,那可能吗?
 例八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后汉书·王充传》)


 
 [注释]
 ① 会(kuài)稽上虞:当今浙江省南部绍兴一带地区。② 徙焉:迁居到这里。③ 京师:首都。东汉的首都是洛阳。④ 班彪:人名。当时著名的学者,史学家。《汉书》是他草创的。

 
 1. 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属于什么句式。( )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 补出下列句子省略的内容,并翻译。
 后到京师,受业太学。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 找出体现王充读书特点的有关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 指出下列句子属于什么句式。
 ① 常游洛阳市肆。( )
 ②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③ 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
 ④ 彼不我恩也。( )
 ⑤ 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 )
 ⑥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
 参考答案: 1. 王充,字仲任,是会稽上虞人。(判断句) 2. [充]后到京师,受业[于]太学。王充后来到了京城,进到太学学习。3.①好博览而不守章句。②一见辄能诵忆。4. ①省略、倒装 ②判断 ③被动 ④倒装 ⑤反问 ⑥倒装、疑问
 例九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⑩?”

 

(《郁离子·捕鼠》)


 
 [注释]
 ① 赵:国名。② 中山:战国时国名,中心地区在今河北省定县。③ 之:指猫。④ 盍:音河(hé),何不。诸:“之乎”的合音。⑤ 是:这个。若:你。⑥ 垣:音元(yuán),墙。墉:音庸(yōng),墙。⑦病:害。病于:有害于。⑧ 弗:音符(fú),不。则已耳:就罢了。⑨去:距离。⑩ 若之何:为什么。夫:音扶(fú),那。

 
 1. 翻译下列各句,并指出句式特点。
 ①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
 ______________
 ② 盍去诸?
 ______________
 ③ 是非若所知也。
 ______________
 ④ 不病于无鸡乎?
 ______________
 2. 文中父亲说理的观点句是 ( )
 A. 是非若所知也。
 B. 吾之患在鼠,不在乎鸡。
 C. 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
 D. 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3. 文中赵人“乞猫”的目的是______,结果是______,儿子对猫的态度是______。
 参考答案: 1. ① 赵国有个人非常忧虑老鼠为害,到中山国去要猫。倒装句 ② 何不把猫送走呢?疑问句 ③ 这个道理不是你所能知道的。判断句 ④ 这不比无鸡更有害吗? 反问句、倒装句 2. B3. 捕鼠 既捕鼠又捕鸡 送走猫
 例一○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 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列子·说符》)


 
 [注释]
 ① 杨子:名朱,字子居,战国时诸子百家之一,关于他的事迹,在古书中有零星记载,未有著作流传。② 党:亲朋。③ 竖:童仆。④奚:为何。⑤ 反:同“返”。

 
 1. 下列疑问句语气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 何追者之众?
 B. 问:“获羊乎?”
 C. 曰:“奚亡之?”
 D.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2. 在下列括号里填上省略的内容。
 ( )既反,( )问:“获羊乎?”( )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 )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3. 文中杨子的邻人没有找到羊的原因是什么? (请用文中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D 2. 邻人 杨子 邻人 杨子 邻人 3. 歧路之中又有歧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1: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