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川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川Sānchuān

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以三川地为姓。此姓见《杨震碑阴》。”(按:西周以泾、渭、洛为“三川”; 东周以伊、洛、河为“三川”。秦统一中国,以河、洛、伊置三川郡,治所在今河南荥阳。)

三川

李祐,字宗吉,别号三川,明安定人。善大书草书。
包大中,字庸之,别号三川,明宁波人。隆庆中前后在世。官建阳县县丞。尝预征倭之役,故称包参军。能诗。著有《薄游集》、《武夷集》、《归来集》、《台雁集》各一卷,《东征漫稿》二卷。

三川sān chuān

(号)见庸之。

三川sān chuān

三条河的合称。❶指泾水、渭水、洛水。李白《古风》之四十六:隐隐五凤楼,峨峨横三川。
❷指陕西洛川。洛川在黑源、华池、洛水交汇处,故称。杜甫《述怀》:寄书问三川,不知家在否?
❸指洛阳。因洛阳在黄河、洛水、伊水的交汇处。王维《送韦大夫东京留守》:云旗蔽三川,画角发龙吟。

三川sān chuān

❶三条河的合称。李白《古风》:“隐隐五凤楼,峨峨横三川。”
❷指陕西洛川县南黑源、华池、洛三水汇合处。杜甫《述怀》:“寄书问三川,不知家在否?”’

三川

三川sānchuān

━━ 指洛阳。南朝宋·颜延之《北使洛阳》诗:“前登阳城路,日夕望三川。”

☚ 三山   三巴 ☛
三川

三川

指东部洛阳。秦置三川郡,因系黄河、洛水、伊水三川相交之地,故称三川。汉高祖更名河南郡,郡治所为洛阳。《史记·秦纪》:“秦界至大梁,初置三川郡。”东周以伊、洛、河为三川。”左思《蜀都赋》:“斯盖宅土之所安乐,观听之所踊跃也,焉独三川为世朝市?”——这是居住者的乐园,也为外地人所景仰,难道仅仅洛阳是争名夺利之地吗?

☚ 三成帝畿   三冬 ☛

三川sān chuān

〖名词〗
战国时韩地。指伊水、洛水、黄河三水流经的地区。秦攻战后设立三川郡(4)。《司马错论伐蜀》:下兵三川。——出兵三川。《司马错论伐蜀》: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现在三川和周室,是天下的市场和朝廷。《李斯谏逐客书》:拔三川之地。——攻取了三川之地。

三川sanchuan

针灸穴名。出《元亨疗马集》。猪又称灵台穴。位于背中线上第五、六胸椎棘突顶端之间的凹陷中, 一穴。刺入棘上韧带深部的棘间肌和棘间韧带内,有肋间动、静脉和胸神经背侧支分布。用毫针或圆利针稍向前下方刺入3~6厘米; 马、牛火针刺入约3厘米。有散瘀消胀作用。主治气喘、咳嗽、鞍伤、感冒。

三川

邑名(今河南省荥阳汜水镇)。春秋时期为郑地,名虎牢,后改为成皋,战国时属韩。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秦伐韩,韩献其地;秦改置为三川郡。

三川

古地区名。唐中叶以后剑南西川、剑南东川及山南西道三镇合称三川。唐永贞元年 (805年)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求兼领剑南三川,即此。

三川

❶古邑名(今河南荥阳汜水镇)。春秋时期为郑地,名虎牢,后改为成皋,战国时属韩。秦庄襄王元年(公元前249年)秦伐韩,韩献其地;秦改置为三川郡。
❷3条河流的合称,所指不一。西周以泾、渭、洛为三川。 《国语·周语上》: “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韦昭注:“三川,泾、渭、洛,出于岐山。”东周以河、洛、伊为三川。《战国策·秦策一》:“亲魏善楚,下兵三川。”《文选·鲍照<咏史>》:“五都矜财雄,三川养声利。”李善注引韦昭曰:“有河、洛、伊,故曰三川。”

三川

❶水名。❶指今河南洛阳市附近的伊水、洛河和黄河。

❷指今陕西的泾河、渭河、洛河。

❸即平凉川(今甘肃泾河上游)、蔚如川(今宁夏南部清水河)、落门川(今甘肃武山县东渭河支流南峪河)的合称。

❷方镇名。唐剑南道东川、西川及山南西道,合为三川。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3: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