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下) > 道教部 > 教派、人物(附) > 三十六天罡 三十六天罡 sānshíliùtiāngāng 道教謂北斗叢星中有三十六星神,各居一天罡星,合稱三十六天罡。天罡,原指北斗之柄,後亦稱北斗叢星。道教祈禳法籙中,有罡炁神煞法,以三十六天罡與二十四炁相配,依十二月建神,合七十二地煞取用,以禳凶解厄。《上清天樞院回車畢道正法》:“三十六天罡,天中大神王……七總太元君,爲吾驅禍殃。”小説家則以之附會三十六員猛將,謂天罡星下界。《宣和遺事》前集:“宋江才展開看了,認得是個天書;又寫着三十六個姓名……末後一行字寫道:天書付天罡院三十六猛將,使呼保義宋江爲帥。”《水滸傳》第七十回:“三十六天罡臨地化,七十二地煞鬧中原。” 三十六天罡 三十六天罡道教神仙。道教原称北斗丛星中有三十六个天罡星,即三十六个天神,作为其驱魔弘道之神,配以二十四,按十二月建神,合七十二地煞取用,以解凶危。 ☚ 九天玄女 七十二地煞 ☛ 三十六天罡道教信奉的星神。认为北斗丛星中有36个天罡星,每一天罡星各有一个神,故名。在道教符咒中,请其驱鬼除邪。《水浒传》以宋江等36名梁山猛将附会之。 |